天天看点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作者:寻点趣味研究室

从民国开始,中国在推理小说领域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和欧洲、日本有不小的差距,甚至有人认为国人骨子里就没有推理基因。但事实上,古代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推理小说。

比如老百姓最熟悉的两位古代侦探——包公和狄仁杰就是靠一本本断案小说逐渐火遍大江南北的。

有关狄仁杰的小说甚至打动了外国人,比如荷兰人高罗佩就对狄仁杰非常敬仰,整整研究了22年,撰写了大量以狄仁杰为主角的探案小说,让其火遍全球。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从小仰慕东方文化

高罗佩原名罗伯特·汉斯·范古里克,是一名享誉国际的优秀汉学家。

大部分人对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谈到《大唐狄公案》想必不少人就非常熟悉了。

这本小说不仅在国外非常热门,近些年在国内也声名鹊起,还被翻拍成热门的影视作品。

可惜这本小说的影视化之路走得极为不顺,翻拍作品质量欠佳,不仅剧情漏洞百出,还有很多常识性错误,引来无数人吐槽。

甚至连原作者高罗佩都被人误解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实在是无妄之灾。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开播引发一片吐槽的《大唐狄公案》

事实上,高罗佩对古代中国文化尤其是古琴有着透彻的了解,其发表的很多讲述古代中国的学术文章至今依然在被人引用。

他之所以对东方文化产生兴趣,主要源自其童年的经历。

高罗佩的父亲是一名军医,早年曾经随军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停留了很长时间,高罗佩的小学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当时爪哇岛上有很多来自中国的移民,和这些人接触多了以后,高罗佩逐渐喜欢上了东方文化。

面对这种和西方完全不同的文明,年幼的高罗佩感到非常好奇,对其燃起了浓浓的兴趣。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南洋地区的华人聚居点

不过他在这里并没有停留多久,荷兰军队和医生会定期进行轮换,小学毕业后,高罗佩就跟着父亲回到了荷兰。

没想到的是让高罗佩家中居然也有来自中国的瓷瓶,上面印刻的文字内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中学之后,高罗佩逐渐展现出了文学和语言上的天赋,他对汉语的学习逐渐炉火纯青,还在深入研究中国文化。

面对儿子“与众不同”的兴趣,高罗佩的父母非但没有阻止,还鼓励他深入探究。

兴趣是每个人最好的老师,很快,高罗佩就得到了语言学家C·C·乌兰贝克的认可,成为最受其器重的学生和助手,两个人联合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年轻时的高罗佩

1930年,高罗佩考入心仪的莱顿大学。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它的汉学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欧洲很有名气。

据悉,高罗佩在大学期间成绩非常优异,连续获得了中文及日文的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他又选择进入了乌德勒支大学深造,后者在20年代建立的东方学院在整个欧洲都很有名气,吸引了很多对东方文明感兴趣的学生。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乌德勒支大学

几年之后,高罗佩顺利从乌德勒支大学毕业,获得了东方研究硕士学位。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练就了一笔好字,还给自己起了中文名“高罗佩”,主要参考了原名中“古”和“罗伯”的读音。

高罗佩在大学期间取得了非常优秀的学术成绩,其发表的《改善荷属东印度有关华侨法律条文的研究》《马明王源流考》等学术论文都颇受认可,至今仍然是领域内的必读之作。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高罗佩精湛的书法

初次接触狄仁杰

为了更好地接触到东方文化,高罗佩研究生毕业后,选择进入外交部工作。

而且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自己在语言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父母对其事业的期待,可谓是一举两得。

凭借一口流利的日语,高罗佩在进入外交部门后不久,便被分配到东京做翻译官。

在去日本供职的路上,高罗佩特意在哈尔滨停留了一周的时间。在短短的7天里,他浏览了当地大量的名胜古迹,深深陶醉于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中。

在这个过程中,高罗佩偶然接触到了一本当时非常流行的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这本小说诞生于清朝,讲述的是名臣狄仁杰屡破奇案、赢得武皇赞赏的故事。

其中,狄仁杰给高罗佩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来到日本后,高罗佩结识了许多知名学者,并常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去北京参观故宫以及各类博物院,了解华夏文明。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东方文化的认识越来越深,还掌握了书法、篆刻、绘画、鼓琴等技能。

不看外表,只看谈吐和气质的话,高罗佩比很多中国人都像古代的士大夫。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荷兰和日本断绝了外交关系,高罗佩不得不离开了东京。

之后的一年里,他辗转于东非和南亚的多个地区,最后通过一系列运作,成功当选为荷兰驻重庆的外交官。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抚琴的高罗佩

这个任命让高罗佩兴奋不已,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待在中国,认真研究华夏文化了。

事实上,重庆有很多惊喜在等着高罗佩,他来到这里后不久,便遇到了一位很有教养和文化的淑女,完美符合他对东方女性的想象。

这个女子名叫水世芳,她是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高罗佩苦苦追求许久,最终在1943年与其结为夫妇。

不仅如此,当时重庆是国民党的陪都,集中了大量优秀的饱学之士。高罗佩凭借外交官的身份,与他们结为朋友。

这些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中国文化,每次都让高罗佩受益匪浅。他们甚至还组建了“天风琴社”,专门从事古琴技艺的研究。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高罗佩和中国妻子

某次聚会上,有人恰好提起了《武则天四大奇案》这本书,还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这让高罗佩对此书有了新的认识,回家之后立刻将其翻出来细细品读。

这一次看完后,高罗佩深深迷上了公案小说,对狄仁杰则愈发推崇。

他仔细分析了书中的推理逻辑和侦破手法,认为狄仁杰是不输给福尔摩斯以及格雷警长的优秀侦探,而且书中很多对犯罪心理的描写更是让他拍案叫绝。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狄仁杰画像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高罗佩看了多部中国古代优秀的公案小说,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在推理小说领域,中国不仅不落后,甚至还早了西方国家很多年。

而此时西方各国对中国的此类小说却多加贬斥,这让高罗佩内心非常愤懑,决心为其正名。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22年时间撰写《大唐狄公案》

事实上,越是深入研究,高罗佩对狄仁杰就越是佩服。

这位名臣不仅能推理破案,还有着高尚的情操、深厚的文学造诣以及对古琴的热爱。

这让高罗佩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将狄仁杰视作偶像,他有时候还恍恍惚惚觉得自己身上就有狄公的某几面的结合,甚至一度认为:狄公就是自己。

慢慢地,高罗佩内心有了一个执念,他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狄仁杰,了解这位优秀的名臣。

因此从1946年开始,高罗佩开始翻译《武则天四大奇案》。

对其他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里面有很多晦涩的成语,难以准确翻译成英文。

不过高罗佩是个语言天才,对中国文化了解非常透彻,此前也翻译过很多优秀的中文书籍。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因此,他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后,顺利完成了《武则天四大奇案》的翻译,还顺手创作了以狄仁杰为主角的英文侦探小说《铜钟案》,并将其翻译为中文和日文。

不过,这两个版本的《铜钟案》并没有在两国得到重视,出版商对其也不太看好。

但英文版的《铜钟案》因为其与众不同的视角和另辟蹊径的侦破手法得到欧洲读者的认可,一度卖到脱销。

这本书的大获成功让欧洲出版商对高罗佩极为认可,不断催促他创作新的小说作品。

就这样,《迷宫奇案》《黄金奇案》《铁针奇案》《漆画屏风奇案》《朝云观奇案》等多部小说先后诞生。

而每一本都取得了非常优秀的销售成绩,这让高罗佩非常满足。

因此,当他得知自己已经身患重病、无法治愈后,依然不愿停下笔耕,在最后的几个月里依然奋力完成了《广州奇案》。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大唐狄公案》英文版封面

最后,欧洲出版商将这些小说整合到一起联合出版,它便是后来风靡欧美多年的经典名著——《大唐狄公案》。

这本书包括15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全书一共130多万字,采用仿宋元话本的体裁撰写而成。

据悉,此书在欧美国家风靡一时,累计销量高达数百万册。荷兰王子伯恩哈德对其推崇不已,甚至亲自翻译了西班牙文的译本。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公司还购买了改编权,拍摄了名为《狄仁杰之朝云观》的电影。

这是狄仁杰第一次出现在大荧幕上,和梁冠华老师一样,美国电影中扮演狄仁杰的男演员体型也偏胖。

正是受到这两部经典影视剧的影响,大部分人潜意识里都认为,神探狄仁杰是个胖胖的“可爱老头”。

一个外国人是怎样让狄仁杰火遍欧美的?他为何喊出:我就是狄公

美国电影版狄仁杰

结语

因为幼年的经历,高罗佩早早就爱上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并把一生的时间都放在研究汉学以及了解中国文化上。高罗佩对中华文化的推崇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内核、虔诚地探索。

她的妻子水世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丈夫高罗佩对汉学爱的深沉,他就是个地道的中国人。

参考:

《大唐狄公全传·一·雨师黑箭》

——高罗佩

《中国琴论随笔》

——高罗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