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于两本区域与国别研究书目的比较阅读与阅读心得(马文欢)

作者:大外交智库GDYT

关于两本区域与国别研究书目的比较阅读与阅读心得

作者/马文欢

第13期大外交青年发展与实践启航项目班学员

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

编者按:本文系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第13期大外交青年发展与实践启航项目班“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实践专题”专题学员阶段学习与实践的思考。

在我的政治学专业课上,我学到了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史、外交学、国家安全等令我感兴趣的内容。此次拜读两本区域与国别研究的书目——《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北大的探索》和《区域国别研究:历史、理论与方法》,认识到了我的专业知识与关于区域国别研究知识的关联性与差异性。进一步的,我明白了区域国别学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特征。不过,区域国别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这两本书即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都追溯了它的发展。

既然是比较阅读,那么我首先谈一下这两本书的不同与相似之处。

《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北大的探索》对于区域国别研究的认识以及某一方面的认识更为全面和精深,而另一本则更为系统和专业。对于某些区域国别研究议题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大陆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国别研究?前者的回应更侧重于现实需求和政策导向,而后者更倾向于历史趋势与学科发展。相似之处是:从具体案例上讲,二者都写到了大陆在一些区域或国别研究上的发展与现状;另外,二者都突出了对于区域与国别研究的一些核心议题的关切,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把它们互作补充,扩展了我的知识面和思维方法。

因此接下来,我要谈谈在这些核心议题上,我从两本书中收获到的回应与知识。

第一: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历程。

区域国别研究源自18、19世纪以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殖民列强的扩张需要。这些研究以传教士群体和随之而去的医生、政务随员、教育工作者等为主体,内容涵盖了被殖民地区的各个政治实体的历史、语言、经济形态、政治组织、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或系统的学问到20世纪才出现,这时,历经一战,随着三大帝国的灭亡,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诞生。这些国家往往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化和政治传统。作为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认识到理解这些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对于英国国家利益至关重要,区域与国别研究便应运而生并走上了制度化与实体化道路。而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兴起,并在此过程中奠定了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其称霸世界的需要。在二战后美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得到蓬勃发展。冷战结束后,区域国别研究机构从西方向非西方国家扩展,并且愈来愈关注诸多全球化的议题,如全球性金融危机、恐怖主义和全球气候变化等。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大陆的区域国别研究发端较早,过程曲折,与整个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近代以前,大陆已有对于域外国家的相关著述,如二十四史中的《四夷志》和《外国志》。19世纪,自鸦片战争失败,国门打开,为应对空前严峻的外部挑战,有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法律制度、军事技术等,并主持翻译西方文献资料、先后编纂了《四洲志》、《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书。20世纪以来,中外多维度交往的加深,使中国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也逐渐深化,观察深入到社会文化习俗等更为细致的方面。建国以后,尽管几经波折,大陆的区域国别研究也初露新芽并向建制化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区域国别研究,以及它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诞生和发展,源于了解外部世界的需要,它既是一种知识性的探索,又往往服务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从大陆的现实出发,当今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但走向世界必须了解世界。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对世界的了解却非常不足,这不仅阻碍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即中国要为世界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从大陆的战略需要出发,大陆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影响力持续扩大;与此同时,国际格局变化很快,中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快速演变。在此背景下,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参与全球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大陆应对世界变局、保证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方针。新形势和新目标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形势,正确认识外部世界,精准制定国际战略,有力推进对外工作。

从大陆的政策目标出发,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有利于维护大陆的合法利益,了解各国的国情和发展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努力对接,促进合作,实现双方共同发展,互利双赢。

基于以上原因,它需要综合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的许多知识。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地理学、环境学等,均构成这一领域的学科基础。

第三,如何发展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是关键:要培养通才与专家。

通才通才”意味着:对某一个地区或国家应该有全面的了解,不仅对这个地区或国家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些问题有了解,具备一些知识;而是对那个国家或地区有完备的了解,这才是“通才”,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日本通、美国通、德国通,或柬埔寨通、尼日利亚通、委内瑞拉通,等等。中国人常说某某外国人是中国通,那么中国是不是也应该有“外国通”?

所以,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是培养“通才”。在“通才”的基础上,同时培养“专才”。所谓“专才”,就是作为区域国别研究学者,他对该国、该地区的某一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是这个领域的学术专家。例如,功能性研究领域的专家、区域问题研究专家、国别问题专家等。顶层的推动和制度的跟进是决定性因素。没有意志和决心以及相应的各种配套支持,区域与国别研究是很难自行发展的。二战以后区域与国别研究在美国起步时,政府曾起过主导作用,因为当时的美国急需这个领域。

现在的大陆也迫切需要这方面研究,因此,在建设中国风格的区域与国别研究时,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而依靠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一定能把这个作用发挥好。还有,学术界也需要加强同国外学术机构、学术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提高中国学者的认知和学术水平。

第四,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哪些?

现阶段,区域国别研究需要加强学科的理论建设,需要形成新的研究理论与方法。除了掌握一些机理性的学理,也需要结合不同的学术方法。在方法论上,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科学主义方法论对政治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50年代后:实证政治科学方法(按照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模式来发展政治科学)逐步成为美国政治科学的主流。80年代有人指出其狭隘之处,事实上,它也确实存在很大的不足。今天,我们有必要超越这些争论,探索将区域与国别研究的人文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相结合的路径。

除了上述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之外,我还学习到了在认识事物的方法上,我们可以从它是什么,它的背景与现状、发展历史、现阶段特征和改进方法等路径加以了解。此外,两本书中都提及了一个专业的区域国别研究学者需要掌握特定地区的语言并有一定时期的深入对象区域的田野调查经历,让我学习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

阅读书籍从来都是我们扎实提升自己的不二法则。它提供给我们睿智的思考、深刻的观察力、更为客观的感受,并能培育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习知识,甄选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理解知识就会越容易,如此良性循环,必然有所收获。有人说,失去精神价值的东西,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也就是说,缺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而反思的能力应该来自于真理和知识,而不是意见和建议。我们的生活如此,对于学科理论的探究亦是同理。当今大陆的政治学理论正逐步发展,却依然在很多层面上引进和学习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在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引领下,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的中国理论。而区域国别研究方兴未艾,我们亦当走好此研究之路。

免责声明

文章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