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作者:富足豆浆Ug

西汉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刘氏家族的统治地位,高祖刘邦采取了分封郡县制度,试图效仿西周时期"以藩屏周"的治理模式。这种做法一时间稳固了刘氏的权威,但随着时间推移,也埋下了不少隐患。贾谊这位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危险信号,并及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解决之道。可惜,尽管贾谊"一语道出",当朝文帝却置若罔闻,最终贾谊的主张未能得到完全实施。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分封郡县制到底埋下了哪些隐患?贾谊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让我们一探究竟。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一、秦朝前车之鉴与汉初郡国并行制度的形成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实行郡县制。此举废除了传统的分封制,是古代历史上一大进步。然而,秦王朝的统一并未长久维持,从公元前221年实现统一到公元前207年亡国,仅仅十数年时间。秦朝的迅速崩溃为继任的汉朝统治者带来了沉重教训——如何维持长治久安、家族传承?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面对秦朝的前车之鉴,汉初王朝在政体形式上作出新的选择。为了团结昔日战友、消除隐患,刘邦不得不承认项羽分封的诸侯王现状,继续其分裂状态。公元前206年至202年的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亦效仿项羽分封了多名异姓王。

战争结束后,刘邦自己也大肆"裂地封王"。据记载,当时"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之"。包括前异姓七王在内,刘氏家族的亲朋好友无不获封拜。虽则此举出于无奈,但刘邦深知单纯承袭秦制孤立无援必将重蹈覆辙,故决心在异姓王基础上广纳门生,大封同姓王以求"以藩屏周"。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随着战火平息,汉初王朝逐步根除异姓王,转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扩展同姓藩镇上。一方面,这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另一方面,刘邦也深怀私心,妄图通过扩大同姓王的势力来牢牢掌控朝政大权。高祖在世之际,异姓王仅剩下吴姓长沙王一人,而同姓王却已高达九个。

纵观汉初的政局变迁,郡国并行制度的产生颇有些无奈和被动。虽则此举在当时确实加强了统一大业的稳固,惟长期来说却埋下了巨大隐患...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二、文帝时期郡国并行制引发的隐患

汉初分封制虽有助于政权稳固,但随着时间推移,郡国并行体制的矛盾日益凸显。到了文帝在位时期,这一隐患已经逐渐显现。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首先,在地理疆域上,一些郡国的版图庞大无朋。据记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也就是说,大一点的郡国疆土不仅包括整个州,甚至还兼并了数个郡的领土,城池连绵数十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时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地区仅有十五个郡。可见,虽号称郡县属中央,实际上广大疆土都被王国割据掌控。

其次,在体制设置上,王国的机构编制与中央政权基本雷同,实则另构王朝。众所周知,中央设有丞相总理文武百官,内史掌管民政,中尉统帅军队。然而在诸王国内,亦有太傅辅佐国君,丞相统领文武官员,内史管理民事,中尉掌控军队。除了极少数重要职位由中央直接任命外,其余官员无一例外都由王国自行任免。由此可见,王国在很大程度上已与中央分庭抗御。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再者,在赋税征收方面,王国内的租税战马徭役,均归王国自行征收和支配,绝大部分税赋并未上缴中央。土地税赋是一个政权的经济命脉,如此一来,实际上已经严重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可以说,诸侯王获得了不少于中央一国的资源和权力。有鉴于此,随着王国力量的不断壮大,一些王爷便开始树起大王梦,视中央如无物。其中尤以屡次发生兵变的南阳王刘章最为嚣张,更曾公开称王,极力谋取更大权力。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面对王国的日益膨胀,中央权威不断被冲击削弱,汉文帝时期的郡国并行制早已名存实亡,分裂割据四起...

三、贾谊提出"定礼制"构想的内容与深意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面对日益严重的王国僭越问题,汉文帝时期的思想家贾谊看到了隐患所在,遂提出了改革方案,企图扭转郡国并行制走向僭越专权的危险趋势。

贾谊认为,同姓王等级混乱是导致中央权威不断受损的根源所在。据此,他提出了"定礼制"的主张,希望通过明确身份等级,重树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具体而言,贾谊主张在服制等级上加以区分。同姓王虽皆为刘氏后人,但其实各有高下尊卑之分。贾谊建议通过规范服饰仪仗等物件,明确划分不同等级的王,以确立中央皇帝的绝对至尊地位。比如帝王可佩九锡之珰,诸侯王则不得超过八锡,如此以明礼制,维护等级森严。

此外,贾谊还建议统一中央及王国的制度,如仪式礼节、赏罚制度、朝服等,都应以中央为准绳,一视同仁,举凡人事俱从中央意旨,彰显中央独一无二的权威。据记载,贾谊曾上书汉文帝,斥责王国擅自生米为仪,独行其是,极为无状。在贾谊看来,这种行为正是僭越中央权威的表现。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贾谊的"定礼制"主张,本质上是希望重树一个等级分明、中央至尊的礼制秩序。按理说,这一建议富有进步意义,不仅能解决同姓王等级混乱的问题,更能确立君臣礼法,维护中央权威,从根本上遏制分裂倾向。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贾谊的这一主张最终未能得到彻底贯彻。

贾谊虽然"一语道出"王国僭越的危险信号,却难逃被搁置的命运。究其缘由,或许正如当时士人的评价:"文帝爱文学而恬惔温良,不能施行其政,故世祚中衰"。文帝性情温和,无力将贾谊建议付诸实施,导致矛盾在他治世愈演愈烈...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四、缘由探析:文帝未采纳贾谊建议的原因

尽管贾谊的"定礼制"构想极富洞见,对于重树中央权威、遏制王国分裂颇有裨益,但令人遗憾的是,该建议最终未能得到文帝的采纳和实施。究其原因,大抵有以下几个方面: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首先,实施"定礼制"必然会引发王国的强烈反弹。贾谊虽然提出要统一礼制,但显而易见,真正的受益者只有中央政权,而王国则将失去大部分自主权。一旦"定礼制"付诸实施,必将严重削弱王国的权力,这无疑会遭到王爷们的巨大阻力。

事实上,历史上曾有过先例可循。汉景帝曾经严格限制王国权力,规定诸侯王不得拥有丞相、内史等重要官阶。这一做法立即引发了王国的极度不满,部分王爷更是公开表示了反对态度。最终,景帝不得不让步收场。可见,如果贾谊的建议真的付诸实施,其反弹程度只会比景帝时期更加剧烈。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其次,文帝当时正身陷矫诏之争的权力纷争中,确实无暇他顾。大家都知道,汉文帝之所以能登基,是因为曾出于权力之争而矫改高后遗嘱。这一举动虽然让他最终得以执掌大权,但也为日后埋下了祸根。文帝在位期间,不得不时刻提高警惕,防范宦官外戚的阻挠。正是由于被这场争斗所牵制,文帝根本无从分身应对贾谊提出的大规模改革方案。

再者,文帝本人性格温和,对于贾谊建议涉及的剧烈变革也难免望而生畏。按照贾谊的设想,要彻底确立中央权威,必然要对王国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这其中必然伴随着动荡、矛盾的加剧。而文帝素以恬淡温良著称,面对如此波诡云谲的局面,自然会望而却步。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可以说,虽然贾谊提出的主张切中要害,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文帝本人的性格使然,这一改革最终未能实施,郡国并行制下的分裂倾向也因此愈演愈烈...

五、结论:分封制度积累矛盾,最终酝酿更大变革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汉朝前期的分封郡县制虽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刘氏王朝的统治基础,但其弊端也日益显现。中央与诸侯王之间的矛盾由始至终未能彻底解决,反而在贾谊等人的警示下愈演愈烈。

根据史载,汉文帝即位后不久,便接连发生了江乘、陈绝等王国叛乱。针对这一局势,文帝颇有触景生情之感,于是大幅削减了王国权力,如废止王国中的丞相、内史等重要职衔,限制王国无权自行征发徭役赋税等。可见,此时中央已经初步认识到王国僭越的潜在威胁。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然而遗憾的是,虽有贾谊等人的反复诘谕,但汉文帝个性恬淡,终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相反,由于王国地广权重,削权之举不但未能遏制其分裂倾向,反而引发了王国的强烈不满和反弹。

进入汉景帝时期,形势进一步恶化。汉景帝在位期间,王国造反动乱此起彼伏,先是疆尘王拒绝赴召而反;接着则是大梁郡王刘非等四王同谋作乱。汉景帝不得不多次亲征讨伐,以维持中央政权的统一。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到了汉武帝时代,局势已经完全失控。武帝刚刚继位,便遭到了侄儿陈王勃的反叛挑衅。随后,王莽之乱、绿林逆贼更是竹ят连起,导致社会陷入长期的战乱动荡之中。

retrospect汉初分封郡县制,由于权力分割过于彻底,加之中央未能及时有力地加以纠正和改革,最终酝酿出了一场更大的危机——统一大业几乎就此破产。直到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一干名将,历经艰难曲折,打遍天下,扫清各路逆贼,才算重新确立了汉朝的中央集权。

西汉的分封郡县制埋了多少隐患?贾谊一语道出,却被文帝搁置

可见,汉初郡国并行的失利,正是一个深刻教训,说明了一个合理有序的权力架构对于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