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北“接尸人”:一年拉2000多具遗体,每天最怕电话又响了

作者:达西爱分享

在东北的某个小城,有这样一个职业,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们的电话就可能响起,每一次响铃都预示着一个生命的终结。他们是被人称为“接尸人”的王亮和他的同行。王亮一年要处理2000多具遗体,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没有什么让他至今难以忘怀的经历?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深入了解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以及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无奈。他们是怎样面对每一次生死的考验,又是如何在心灵深处找到平静的呢?

东北“接尸人”:一年拉2000多具遗体,每天最怕电话又响了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与死亡相关的职业总是让人感觉阴森恐怖,但对于像王亮这样的“接尸人”而言,这却是他们日常的工作。王亮,一个1983年出生于吉林公主岭的普通男子,曾经的他和许多人一样,有着平凡而简单的梦想。命运的安排总是出人意料,从一个叛逆的少年到退伍军人,再到失业后的迷茫,王亮最终走上了这条不寻常的职业道路。

东北“接尸人”:一年拉2000多具遗体,每天最怕电话又响了

起初,当王亮得知自己即将从事的是运送遗体的工作时,他内心无比抗拒和恐惧。生活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选择硬着头皮上路。初次出车的夜晚,他清晰记得那是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他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起,前往一起高速公路的严重车祸现场。现场的惨烈超出了王亮的想象,车辆撕裂,四具生命尽毁,血腥味和死亡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了王亮的心里。

东北“接尸人”:一年拉2000多具遗体,每天最怕电话又响了

从那之后,王亮的生活就被这种极端的工作内容所充斥。每当电话响起,不论是深夜还是凌晨,他都要立刻起身,前往不同的地点,处理从自然死亡到意外、从自杀到他杀的各种情形下的遗体。王亮说他最难以忍受的是接运孩童的遗体,那种痛苦远远超过了成人的死亡。每一次,看到年幼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王亮的心都会被无尽的悲哀和痛楚填满。他曾经接运过一名13岁男孩的遗体,孩子平静的面容和周围摆放的玩具,让他久久无法平静。

东北“接尸人”:一年拉2000多具遗体,每天最怕电话又响了

尽管如此,王亮还是坚持了下来。他说,更多的时候,他试图让自己的心变得麻木,不去过多思考生命的意义,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有些夜晚,当他独自一人开车在无人的公路上时,孤独和寂寞会如潮水般涌来,让他不得不面对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这些年来,他也曾试图寻找一些方法来缓解这份压力,比如在车上放一些轻松的音乐,或是和家人、朋友通电话分散注意力。

东北“接尸人”:一年拉2000多具遗体,每天最怕电话又响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王亮的工作。有些亲友甚至因为他的职业而疏远了他,认为这是一份不吉利的工作。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有时也让王亮感到十分无奈和沮丧。但他始终坚持着,因为他知道,尽管这份工作让人不寒而栗,却是社会的必需。每一个生命的终结,都需要有人去尊重和处理,这是对逝者最基本的尊重。

东北“接尸人”:一年拉2000多具遗体,每天最怕电话又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亮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和自己的情绪。他学会了在工作和个人生活之间划清界限,不让工作中的沉重影响到家庭和朋友。他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尝试用积极的生活态度来平衡工作中的负面情绪。

东北“接尸人”:一年拉2000多具遗体,每天最怕电话又响了

事实上,王亮的经历并非孤例。在他的领域里,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接尸人”,他们同样面对着生死、悲欢离合,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而他们的故事,往往被社会忽视,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没有被足够重视。

东北“接尸人”:一年拉2000多具遗体,每天最怕电话又响了

王亮和他的同行们所从事的职业,虽然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但他们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对逝去的生命表达着最深切的尊重和告别。通过了解王亮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看待这个职业,也应当学会尊重和理解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他们,同样值得我们的敬意和感激。在这个充满忙碌和喧嚣的世界里,或许我们可以慢下来,为那些无声的贡献者送上一份理解和关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