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王朝对“龙兴重地”的封禁

作者:回顾历史

公元1644年,满族经过几十年征战,终于占领北京,入主中原,大批原来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旗民及其他各族百姓“从龙入关”。据史学家估计约有90万人入关,有“罄国入关、尽族西迁”的说法。这样大规模的移民加重了东北地广人稀的状况。

奉天(沈阳)地方官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东北)“沃野千里,有土无人。只有几处荒城、废堡、败瓦、颓垣点缀于茫茫原野之中。”当时东北除有万余名驻防的旗兵外,几乎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

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称为“龙兴重地”,被称为祖宗发迹、王业兴盛之地。1667年,康熙曾派大臣或穆讷来东北寻访探察满族发祥的圣地。东北荒凉寂寥的景象引起清廷的重视,顺治初年,基业尚不稳固的清政府曾提出劝民复业。顺治八年明确提出百姓愿意到东北开荒种地的,可以在山海关造册登记后,分给土地居住。

在官僚制度等级森严的清王朝,还规定可以招收垦民的多少授以官职,招垦民百名以上的,文职可授知县,武职可授守备,并给移民发耕牛、种子、口粮等,鼓励百姓出关垦地。出关的移民主要集中在今沈阳一带,松花江以北地区则人迹罕至,清初也未将黑龙江放垦。

这一地区远比松花江以南更为地广人稀,只有宁古塔(宁安)、三姓(依兰)、黑龙江城(瑷珲)、墨尔根(绥化)、卜奎(齐齐哈尔)等地驻有少量官兵和旗丁。黑龙江地区移民很少,但有“流人”,即由清廷强行发配来边疆充军的内地罪犯。清廷用意是将这些罪犯充当苦役,发配到黑龙江这片荆棘遍野、虎狼成群的地方,利用这里恶劣的自然环境来折磨改造这些罪犯凶残狡诈的本性。

康熙七年,即1688年,清廷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一般认为,这是对东北封禁的开始。满族王室的“龙脉”虽然只在吉林长白山一带,但清廷在封禁之时,在关内通往关外的所有道路口派遣官员、设置哨卡,驻兵盘查防范,实际上就是将整个东北封禁起来。

清王朝封禁东北首先是因为满洲贵族为了独占东北人参、珍珠、貂皮等土特产品。人参采集业在后金时即已形成,为女真人“所赖以为生者”。努尔哈赤本人就曾利用进京朝贡的机会,携带大量人参在途中和京城交易。其次是满族对“龙兴重地”的防范,东北为满族的故乡,乾隆皇帝曾有诗曰:征战纵图进,根本亦须防。

关内移民来东北的汉人有较先进的耕织技术,在土地上日益侵占旗人的利益,造成土地和民族矛盾日益紧张的局面。清王朝曾考虑把聚集在北京的数十万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移驻吉林等地,使他们耕作习武,充实边防。为此清廷更多了一层顾虑。尽力维护满族的骑射风俗,不使其沾染恶习,从而保持满清军队的战斗力。还有一条坚持始终却又鲜为人知的用意,是为了巩固、加强这一地区,并使之有别于一般平民居住地区,即实行有控制的发展。

清王朝封禁东北最有力的措施就是设置柳条边。柳条边的修筑办法是在高三尺的土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条三棵,然后用麻绳连结起来,并在堤外挖掘深宽各八尺的边壕,以禁止行人越过,所谓“插柳结绳,以界蒙古”。清初在明代辽东边墙的基础上修成的柳条边叫老边。康熙又下令修筑了南自开原威远堡、北到吉林市北法特东亮子山的一条单边,长690华里,俗称新边。清初设置柳条边一方面是表示行政管辖区的界线,维护其发祥圣地,另一方面起到国界的作用,封禁令下达后,柳条边则成为进入东北的封锁线。清廷在威远堡等地设置边门十几座,边门驻有官员和兵丁,凡欲进入禁区者须持有官府发给的印票,登记后才能放行。

封禁不仅限制人们不得自由进入东北,在封禁区内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有增设围场、划定八旗所属地界、不准擅自逾越等。移民的居住有禁,田地的垦辟有禁,森林矿产的采伐有禁,人参珍珠的掘捕有禁。吉林长白山一带作为圣地更是禁止居住、开垦、采伐和发掘。长白山的分支及其延伸地也因清廷视为“龙脉”而严加保护。封禁的措施开始很严,对执行不力的官员严加惩处。

东北历来以物产丰富著称,由于开发晚,人口少,这里便成了赤贫如洗的关内百姓向往的“乐土”,一时间“燕鲁(河北、山东一带)穷氓风闻而至”,形成一个空前的自发移民浪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闯关东”。在闯关东的移民中,来自山东省的最多,其次是河北、山西、河南等省。凡欲去关外者,须事先起票,过关记档,表面上不是很严,但这些关卡均由如狼似虎的贪官酷吏把持,对于贫民来说犹如一道鬼门关。于是就出现了大批偷越柳条边的人,称为“闯边”。清初在山海关设禁,内地人转由喜峰口、古北口出关,或者由天津、山东经水路前往东北,更有大批流民避开关卡,从山野小径翻山越岭而进,这些人的遭遇十分悲惨,有的在夜晚露宿时被野兽吃掉,有的掉进山谷丧生。

来东北的流民大多数是男人只身前往,待几年后才能接取家小出关,因为清廷规定“其携眷者概不放行”,又特别规定,凡汉族妇女一律不准进入东北。这条规定一直执行了近200年才废除。

清政府对东北的封禁持续了近两个世纪,到光绪年间终于无法维持下去,撤消了封禁。封禁虽然客观上起到了保护东北物产资源的作用,但它使关内贫苦百姓不能到东北谋生,阻碍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历史进程上看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清廷三令五申的封禁,在无数流民闯关垦荒潮流的冲击下,从一开始就预示着最终的失败。

摘自黑土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