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魏芙有什么故事?

作者: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魏芙老师,国家一级导演、舞蹈家、魏鹤龄之女、海派秧歌创始人。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代表上海参加表演的节目“上海紫竹调———海派秧歌”惊艳全场、好评如潮,这个节目的总编导是一位舞者出身、名字叫魏芙。魏芙说“海派秧歌”演绎出上海的宏大、洋气和时尚,观众一看就知道是上海的东西。自己没想到,是在自己63岁的时候,我能参加奥运会,真正就是进了8月8日“鸟巢”的演出,没想到是带着这么一个队伍去的,还有呢就是、没想到一举成功。这张是大概1960年左右的全家福,全家福里面还少了自己一个二哥,全家福一般都不会是全的,这一年刚好是自己的大哥哥,大哥哥和大嫂嫂到上海来了,然后呢、所有的人就跟爸爸照了一张相,这就是自己爸爸魏鹤龄,这是自己妈妈、自己妈妈袁蓉,这边是自己的大哥哥,大哥哥是武汉军区胜利文工团的、是一个话剧演员;这边是自己一个大姐姐、实际上排行是老三,是上海青年话剧团的、戏剧学院毕业的;然后这边就是自己的一个小姐姐,小姐姐是甘肃省话剧团的,这边就是自己、那个时候刚刚进歌剧院。自己父亲是电影表演艺术家魏鹤龄,自己父亲对子女将来的从业问题他特别上心,自己上面的几个哥哥姐姐全部都是搞了话剧,到了自己、不知道什么原因,小时候六岁的时候学过芭蕾,也可能,因为自己父亲跟赵丹关系很好、赵丹的女儿赵青那个时候已经是一个舞蹈家了,他也觉得我那么多子女都去搞话剧,我也来个女儿学学舞蹈。在自己整个舞蹈生涯中,比如说毕业演出、自己参加了什么演出,他都会去看,自己妈妈有时候也讲、我爸爸看别人演出、他都会睡觉,看一半就会打瞌睡,但自己妈妈说、看女儿的跳舞,从来不打瞌睡,所以后来人家再问自己、自己说我是被我爸爸逼进去的,就是这么从事了舞蹈。得到父亲的支持,魏芙欣然走进了舞蹈这一艺术殿堂,她刻苦练习,舞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能以特有的柔软度和力度完成难度较高的一连串动作,她擅长表演性格化的角色、在众多的舞剧舞蹈中任领舞和独舞。上海舞蹈学校要成立,搞了一个试点班,这个试点班当时是歌剧院很多老的老师去筹备这个舞蹈学校,我们这个试点班当时成立的时候就一个班,35个人,从1960年过完春节、就到歌剧院了,然后就是随团,那边的老师给我们上业务课,再找老师给我们上文化课,一直到1964年毕业,我们当时就一直跟着《小刀会》剧组,一直在演出《小刀会》。1960年,民族舞剧《小刀会》进京演出,在上海舞蹈学校试点班学习的魏芙和部分同学被选入上海歌剧院舞剧团学员队,经过排练和筛选、魏芙随团进京。花开正果、看来一切顺利,但有一件事一直烦恼着她。1963初到朝鲜去演出,就那个时候就开始、还没毕业就发胖了,那个时候13岁,进培训班的时候84斤,然后没几个月就变成94斤了,女孩子脸就更容易胖,当时他们就开始说、比如说形容我们一群胖的,谁是乒乓球、谁是垒球,谁是足球,说魏芙、你是篮球,就是说我们都很胖。当时为了这么胖,每天都不吃东西,然后就拼命地练功。有时候领导说,这小姑娘不是挺好的嘛,导演说、好是好,就是太胖了,台上就难看、自己也没有信心了,所以那时候就打了报告,吵着要改行。魏芙在这期间花了大量时间拜师学习了乐理和声学等舞蹈领域之外的东西,决定转行报考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领导不同意,领导当时说、女孩子发胖是阶段性的,我们好不容易培养你,因为自己小时候其实从舞蹈的条件来讲、要什么有什么,所以领导意思就是说、这是阶段性的,你以后慢慢会瘦的,刚刚毕业怎么可以改行,就不同意。那个时候其实也很苦闷,然后呢那个时候都演才子佳人,胖了就觉得不是才子佳人形象,一直到大演工农兵的时候、自己那个时候就出头了,那时候自己开玩笑说、歌剧院的手榴弹都是自己扔的,炸碉堡都是自己炸的,还有了一个绰号、就叫小老虎,直到现在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看到自己,还叫自己虎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改革,被禁锢的思想慢慢的解开锁链。文艺界摆脱原有的单一模式,欣欣向荣起来,年龄的增长、体力的不支,是舞者的致命伤。作为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魏芙找到新的起点。1982年,她考进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班,学成归来、回到上海歌剧院后,魏芙参与了大型神话舞剧《大禹的传说》的创作,舞剧上演后大获成功、获得了上海之春优秀创作等七项大奖。当时第一次排《大禹的传说》的时候,自己是特别特别谨慎,比如排一个草裙舞,我自己会在排练厅里整整磨了几天,每一个动作自己就试,包括里面的枫叶舞、这种道具,都是我自己试验出来的。后来他们就说,《大禹的传说》除了结构很好,演员也是不错,但是他们说你们很多道具都用活了,就是群舞、自己排了好几个群舞,水袖的用法、然后扇子的用法,还有那个草裙、要跳成中国的草裙舞,在这方面自己是动足脑筋。这个舞剧不是以我为主,自己是作为一个青年编导,我们说、热馒头刚刚蒸出来的时候,去参加舞剧的时候、当时反响是比较大的,觉得我好像两年学下来、确实是学到东西了。

在北京学习期间,魏芙又创造了她的影视处女作《导演的舞蹈病》,该剧以60年代和80年代两代舞蹈演员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真实的再现了文艺界在改革形势下的现状和矛盾,通过女主角林洁,热情的讴歌了坚持正确文艺方向、勇于探索创新的艺术工作者,抨击了一切向前看的不正之风。自己这个电视剧出来的时候,就写了一篇文章叫《父亲留给我的遗产》,自己父亲是1979年去世的,年轻的时候自己对他不了解,在十年文革以后、他一切都平反以后,这个几年、因为跟他接触多了,自己突然读懂了他,一说到自己父亲晚年、自己经常就是陪伴在他的病床边上,自己就觉得自己父亲、他一辈子,在他心里对他来讲,最分量的就是他上银幕、拍电影,但是十年剥夺了他最最好的时间。表演艺术家魏鹤龄是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代电影人,魏鹤龄以他深沉、含蓄、质朴、典雅的表演风格,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典型艺术形象,在观众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至今还被人们称道,从而也确立了他在中国电影影坛上的不朽地位。北影厂拍《马背教师》,就请他,然后他就开心得不得了,但是因为父亲可能、年纪大的人,其实就是说、你一天到晚关在那里他没有事,他放出来了、然后说有了一丝希望、他特别兴奋,他突然就脑梗了,当时家里都开了家庭会议、大家都不同意他去,他当时就跟我们吵,说他一定要去,最后我们说你去了、在那个西北高原拍,普通人都受不了,说你去万一不行了、对整个剧组是个很大的影响、要重拍,然后他就没办法,从此以后、自己父亲就一天不如一天。在他临终的那一个月,他基本上都没办法动了,身体所有的功能都已经退化了,但是自己就说、一个为艺术的心总是不死,自己在最近写自己父亲的文章上也提到、自己帮他活动,自己说你不是要当演员、我们要锻炼,然后他就拼命使劲,其实这个脚已经不是他的了、他动不了,所以自己呢、这个电视剧,其实是为了自己的父亲,当时是个电影剧本,为父亲了一个心愿。电视剧《导演的舞蹈病》是一部蕴含深沉的电视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中央台和全国各地方台播出,受到近三十多家报刊的好评,并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的提名。《导演的舞蹈病》,写是写了自己,有点像自传一样,表现那时经济大潮对文艺改革的一些冲击,大家都已经去走穴、去草根,但是还有人还在那里搞艺术,《导演的舞蹈病》实际上的意思是、其实导演是没有病,但是大家认为她有病,通过这个反映出自己父亲晚年那种、他们老一辈艺术家这种执着,当时自己一直跟很多人都讲,我千万不要像我父亲这样,就是说机能已经都退化了,但是意识还那么强烈。

这张照片是8月8日我们在中午的时候就已经候场了,我们进场是下午六点四十八分的时候,就是那个上海《紫竹调》,后面就是二十八个省市的演员都在候场,我们在这个“鸟巢”边上都会留影,留下我们当时的印迹,所以这张照片自己觉得比较有意义,看到这张照片就想到8月8日的盛况。现在自己做的比较大的、一直花的精力比较多的,就是一个海派秧歌的打造,秧歌我们说起来是中国汉族舞蹈中最大的一个舞种、我们说是国舞,当时基本上是北方的,陕北、河北、山东,东北秧歌,作为全国的一个健身项目,是被国家体委搞了一个健身秧歌。

在健身中舞蹈、在舞蹈中健身、在健身舞蹈中享受,这是海派秧歌最大的特点。我们这个海派秧歌呢,实际上是往都市秧歌发展的,因为现在社会发展了以后、将来城乡之间的差别就越来越小了,但秧歌具有奔放、动感,韵律又是符合中国人的节奏,当时想要突破,用江南的音乐,当时用了《茉莉花》、《太湖美》,然后《紫竹调》,用了评弹的音乐。最近当时我们编了第五套,是用越剧的那个 我家有个小九妹,叫《金凤蝶韵》。上海的人可能把任何的艺术、都会给自己讲海派,就是说海纳百川,把上海人自己审美的东西加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