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敏:殊途同归: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

作者:花家地考古文博文摘

#以书之名#

讲座开始前,张爱冰教授介绍了张敏研究员的科研经历和学术成果。张敏是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现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敏研究员主持发掘的高邮龙虬庄遗址、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地、阖闾城遗址被评为1993、2004和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长江下游的史前文化和吴越文化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出版的学术著作有《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鸿山越墓发掘报告》《邱承墩——太湖西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报告》《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吴越文化比较研究》和《张勄文集(上、中、下)》。

张敏:殊途同归: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

讲座进行中

讲座伊始,张敏研究员介绍了长江下游的地理空间和古国时代的研究方法:根据山川地貌与考古学文化的差异,史前时期的长江下游可分为山前沿江平原、巢湖平原、里下河平原、古丹阳湖流域、太湖流域等地理单元;静态地考察不同地理单元考古学文化所表述的社会形态,动态地考察不同地理单元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古国时代的基本方法。张敏研究员对古国时代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强调了具有“王城”性质的中心聚落、具有“王陵”性质的大型墓葬和象征“王权”“神权”的礼仪用器是进入古国文明的表象。

张敏:殊途同归: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

长江下游地理单元分布示意图

随后,张敏研究员以长江下游的五个地理单元为空间维度,以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时间维度,根据古国文明的三个表象对长江下游的文明化历程进行了解读:

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距今6000年,东山村发现了最高等级的马家浜文化墓葬,东山村M101是马家浜文化中唯一随葬成组玉璜的墓葬,成组的玉璜象征着墓主生前为最高权力的掌控者,表明马家浜文化已出现掌控族权的“酋”;东山村M97发现了史前祭祀专用的陶鼓,陶鼓象征着墓主生前享有“致敬于鬼神”的祭祀权,表明马家浜文化已出现掌控祭祀权的“巫”。“酋巫分立”成为马家浜文化的社会管理模式,古国文明的基因已孚萌于马家浜文化。

张敏:殊途同归: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

马家浜文化的礼仪用器

张敏:殊途同归: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

马家浜时期太湖流域社会结构示意图

太湖流域的崧泽文化距今6000~距今5300年,崧泽文化早期已出现明显的贫富差异与等级分化。东山村M90等是具有“王陵”性质的特大型墓葬,东山村“王陵”的随葬器物凸显了玉钺与陶尊的组合。钺为兵器,象征着杀伐权;尊为酒器,象征着祭祀权;“崧泽古国”的“王”既掌控着杀伐权,又掌控着祭祀权,王权政治成为“崧泽古国”的社会管理模式;“崧泽古国”有着明显的群居特征而形成不同等级的聚落群,太湖北部的东山村是具有“王城”性质的中心聚落,东山村聚落群为“崧泽古国”最高等级的聚落群,太湖东部的张陵山聚落群、南河浜聚落群为中等级聚落群,太湖南部的毘山聚落群、吴家埠聚落群为低等级聚落群,崧泽时期的太湖流域已形成由北向南的分级管理模式。“崧泽古国”是崇尚暴力的王权社会,“崧泽古国”强化了“王”拥有的征伐权,“崧泽古国”的肇基王迹标志着长江下游进入了古国文明的新纪元。

张敏:殊途同归: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

崧泽文化的礼仪用器

张敏:殊途同归: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

崧泽时期太湖流域社会结构示意图

巢湖平原的凌家滩文化距今5800~距今5300年,凌家滩是具有“王城”性质的中心聚落,营盘山为次中心聚落,大城墩、韦岗为一般聚落,“王城”的出现表明凌家滩文化已进入古国时代;凌家滩墓地随葬器物的差异表明出现明显的贫富差异与等级分化,凌家滩07M23是具有“王陵”性质的特大型墓葬,“王陵”的出现象征着凌家滩文化已进入古国文明;“凌家滩古国”形态各异的玉质礼仪用器与祭祀遗迹的大量出现凸显了“凌家滩古国”的神权政治,“凌家滩古国”强化了“王”拥有的祭祀权,“凌家滩古国”是崇尚祭祀的神权社会。王权独尊的“崧泽古国”与神权至上的“凌家滩古国”是长江下游先后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政体模式。

张敏:殊途同归: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

凌家滩文化的礼仪用器

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距今4300年,随葬玉璧、玉琮、玉钺等高等级礼仪用器的寺墩M4与反山M12是良渚早期具有“王陵”性质的特大型墓葬,“崧泽古国”出现的玉钺与新出现的玉璧、玉琮构成“良渚古国”玉质礼器的基本组合,玉璧、玉琮象征着祀天祭地的神权,玉钺象征着麾军征伐的王权,“良渚古国”强化了玉质礼仪用器造型与纹饰的统一,凸显了“良渚古国”实行“神权”为主、“神权”“王权”并存的政体模式;随葬象牙“权杖”、野猪獠牙串饰、长条形骨版、人头骨“碗”的福泉山吴家场M207是良渚晚期具有“王陵”性质的特大型墓葬,“良渚古国”的礼仪用器已从无生命的材质转向有生命的材质;在神权政治的统治下,根深蒂固的族群意识开始苏醒并逐渐复活,太湖北部因“崧泽古国”的政治积淀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寺墩聚落群,原本生存于太湖南部的不同族群经过整合与同化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反山聚落群(或称“良渚聚落群”),寺墩聚落群与反山聚落群是“良渚古国”同时出现的具有“王城”性质的中心聚落,寺墩聚落群与反山聚落群是太湖南北并立的政治中心;良渚晚期出现的福泉山聚落群是太湖东部不同族群的融合与重组而形成的具有“王城”性质的中心聚落,福泉山聚落群的形成表明“良渚古国”政治中心从两雄并存渐变为三足鼎立,象征着太湖流域古国文明的复杂化与多元化。

张敏:殊途同归: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

良渚文化的礼仪用器

张敏:殊途同归: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

良渚时期太湖流域社会结构示意图

山前沿江平原的薛家岗文化源于距今6500~距今5500年的黄鳝嘴文化,塞墩M48随葬的陶尊、三孔石刀等礼仪用器表明黄鳝嘴文化实行的是“酋巫一体”的社会管理模式,黄鳝嘴文化的礼仪用器为薛家岗文化礼仪用器的滥觞。薛家岗文化距今5500~距今4800年,薛家岗聚落群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等级分化,薛家岗是具有“王城”性质的中心聚落,塞墩为次中心聚落,天宁寨、孙家城、汪洋庙、夫子城、鼓山等遗址为一般聚落,“薛家岗古国”已形成等级分明的聚落群;薛家岗M44随葬多孔石刀和玉钺、陶尊等礼仪用器,是具有“王陵”性质的特大型墓葬,也是唯一随葬十三孔石刀的墓葬;“王城”与“王陵”的出现,意味着薛家岗晚期已进入古国社会。多孔石刀为山前沿江平原特有的礼仪用器,象征着“威民”的王权,“薛家岗古国”强化了“王”拥有的杀戮权,“薛家岗古国”的王权政治是长江下游新出现的有别于“崧泽古国”的新型王权政治。

张敏:殊途同归: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

薛家岗文化的礼仪用器

最后,张敏研究员根据长江下游不同地理单元的社会形态与相互关系,对长江下游的文明化进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距今5500年前后,尚处于族群联合体阶段的龙虬庄文化与北阴阳营文化消亡后,里下河平原与古丹阳湖流域成为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区;距今5300年前后,“凌家滩古国”消亡后,巢湖平原成为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区;距今4800年前后,“薛家岗古国”消亡后,山前沿江平原成为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区;在龙虬庄文化、北阴阳营文化和“凌家滩古国”消亡后,太湖流域的“崧泽古国”蝶变为“良渚古国”,在“薛家岗古国”消亡后,“良渚古国”在长江下游独领风骚。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透物见人”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考古学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根据太湖流域周边先后成为考古学文化空白区和“良渚古国”在长江下游一枝独秀的文化现象推测,长江下游的文明化进程中可能发生过武力征服与强制移民。

里下河平原有着发达的稻作农业,龙虬庄先民率先完成了由“栽培的稻”向栽培稻的转型,里下河平原率先进入了高产农业的新时代。当龙虬庄文化进入高产农业之时,“崧泽古国”还处于种植“栽培的稻”阶段;当龙虬庄文化消亡之后,太湖流域进入了高产农业阶段。“良渚古国”突然出现的高产农业意味着掌握优良水稻种质和先进栽培技术的农业人群流向了太湖流域。

北阴阳营先民的识玉、治玉水平高于“崧泽古国”,“凌家滩古国”玉器的器形、器类多于“崧泽古国”。在古丹阳湖流域、巢湖平原成为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区之后,太湖流域的“良渚古国”突然出现了高超的治玉技能与技艺,突然出现了治玉工场群与大量造型复杂、纹饰繁缛的玉器。大规模玉器制造业在“良渚古国”的突然出现,意味着大量掌握先进采玉技术、娴熟治玉技艺的的技术人群流向了太湖流域。

在太湖周边成为考古学文化的空白区之后,“良渚古国”突然出现了王城与河道、神庙与宫殿、祭坛与墓地、水坝与长堤等一系列大型工程,大型工程从规划设计到竣工落成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千上万的劳力资源是实施大型公共工程的根本,掌握天文地理和建工知识的神巫群体参与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是大型工程实施的关键。大型工程在“良渚古国”的突然出现意味着大量的劳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流向了太湖流域。

“崧泽古国”是崇尚暴力的王权社会,王权政治是太湖流域的文化传统;源于“崧泽古国”的“良渚古国”应为王权社会,而事实上的“良渚古国”是神权与王权并存的政体模式。“凌家滩古国”是崇尚礼仪的神权社会,“良渚古国”沿袭了崧泽古国的王权政治,吸纳了凌家滩古国的神权政治,从实施王权政治的“崧泽古国”转型为神权政治与王权政治并存的“良渚古国”。“良渚古国”的转型意味着“凌家滩古国”神权政治流向了太湖流域,太湖流域由实行王权政治的“崧泽古国”转型为神权政治与王权政治并存的“良渚古国”是长江下游的特殊文化现象。

通过移民,里下河平原、古丹阳湖流域、巢湖平原和山前沿江平原的物产资源、矿产资源、劳力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等源源不断地流入太湖流域,移民改变了太湖流域的文明化道路,改变了太湖流域的群体命运,移民中的社会精英参与了太湖流域的社会变革,加速了“良渚古国”的社会转型,是强制移民产生的政治效应;移民为太湖流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庞大的移民群体成为太湖流域社会生活的支撑,高产农业、大量玉器和大型工程的出现是强制移民产生的经济效应。“良渚古国”的繁荣昌盛是移民经济产生的显著效应,长江下游古国、古族、古文化的殊途同归是大陆文明化进程中的特殊文化景观。

张敏研究员根据长江下游的五个地理单元和古国文明的三个表象,解析了长江下游区域文化的社会结构和了长江下游的文明化历程,为长江下游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张敏研究员以详实的考古资料、严谨的逻辑顺序、科学的论证方法解读了长江下游的古国时代,使在场师生收获颇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