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又称为包袱花、铃铛花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得名与其根有关,李时珍曾言:“此草之根结实而耿直,故名桔梗。”
花单朵顶生,或数朵集成假总状花序,或有花序分枝而集成圆锥花序。花萼钟状五裂片,被白粉,裂片三角形,或狭三角形,有时齿状;花冠大,长1.5~4.0厘米,蓝色、紫色或白色。
蒴果球状,或球状倒圆锥形,或倒卵状,长1~2.5厘米,直径约1厘米。花期一般在7~9月。
桔梗名称来源于《本草经》,后来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名,别名也叫铃铛花。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国桔梗在未开放的时候就像一个小包袱,最后开始膨胀,花朵鼓鼓的,里面却中空,外形立体而可爱。最初的时候是绿色,随着慢慢地长大,颜色从浅紫至紫色。等到桔梗绽放时,顶端先开口子,花瓣逐渐地向外翻,完全开放之后呈一个五角星的形状。
它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汉代时期,人们就开始在庭院和园林中种植桔梗花。桔梗喜光,喜凉爽环境,耐寒、耐旱,怕水涝,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原生分布于亚洲,后传入欧洲和大洋洲。
从产地分布来看,桔梗主要产于中国的华北、华东、华中各省以及广东、广西(北部)、贵州、云南东南部、四川、陕西等地区。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和安徽省太和县都是桔梗的重要产地,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桔梗之乡”和“中国桔梗之乡”。
桔梗的使用历史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之久,除了作为观赏植物,它也被广泛用于中药、酿酒、食品着色等方面。桔梗可作花境材料,根可入药或作蔬菜。桔梗在中药领域具有祛痰镇咳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此外,桔梗还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成为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
中国桔梗与洋桔梗名字相似,但是有区别。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花朵形状。中国桔梗与洋桔梗在分布、叶片形态、花朵形态与颜色、生长习性以及应用与药用价值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从分布上来看,中国桔梗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涵盖了东北、华北、华东以及华中各省,甚至南部沿海省市也有其身影。相比之下,洋桔梗则是一种外来物种,原产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得克萨斯州等地,后传入日本和朝鲜,并在这些地方开始流行。在中国,洋桔梗主要分布于云南玉溪等地。
从叶片形态来看,中国桔梗的叶片多为卵形或披针形,叶边顶端有细的锯齿,表面为绿色,背面有白粉,通常为轮生。而洋桔梗的叶片形状为卵形,边缘全缘,颜色是灰绿色的,而且是对生。
花朵的形态和颜色也是两者之间的显著区别。中国桔梗的花色相对较少,主要有蓝色、紫色和白色三种,花萼为钟形,有5裂,裂片为三角形或者是狭三角形。而洋桔梗的花冠为漏斗状,花色丰富多样,包括红色、粉红色、淡紫色、紫色、白色、黄色以及各种不同程度镶边的复色花,观赏价值极高。
两者的生长习性也有所不同。中国桔梗喜欢凉爽的气候和光照充足的环境,对土壤、环境都不太挑剔,既耐寒又耐热,适宜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而洋桔梗则更偏爱全日照及冷凉环境,生长适温为15℃,忌渍涝,喜潮湿、肥沃的土壤。
从应用和药用价值来看,中国桔梗在中医中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等功效,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症状。而洋桔梗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其花瓣中还含有多种天然药用成分,能消灭人体内的敏感菌和致病菌,防止炎症滋生。
两者在园艺、药用和观赏等领域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桔梗花象征着永恒、纯洁和爱情。桔梗花的花语有双层含义:永恒的爱与无望的爱。永恒的爱是给予、是付出,彼此之间的无私奉献,结果便是互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