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楼市故事会(1):中国的第一个商品房小区的故事

作者:正经谈财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楼市历史,那用沧海巨变来形容也不为过。比如说,我们八零后、九零后现在住在商品房小区里,觉得很正常不过。但是,如果我告诉你,第一个商品房小区是在1979年才出现,距今不过40余年,你是不是也很吃惊。

历史背景

在改革开放前,国家是福利分房制度,即政府或单位负责为职工提供住房。现在很多电视剧都对那段时间的分房问题有过描述,单位大院也是那个年代的社区故事。

进入市场经济后,福利分房制度就面临政府投入、建设效率、分配公平诸多问题。从1980年开始,国家开始逐步推行住房制度改革,提出了“三三制”补贴售房政策,即政府、单位、个人三者各负担公房售价的三分之一。随后,住房政策逐渐转向“提租补贴”,即提高房租,增加工资,变暗贴为明补,促进住房商品化。

最终的文件是1998年的房改文件,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确定了房地产的市场化进程。我之前写过开发商风云故事录,后来很多的百强房企都是1988年-2020年开始开始发家的。

楼市故事会(1):中国的第一个商品房小区的故事

摸石头过河

那会很多事情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是一蹴而就的,住房制度改革也是这样。实际上,作为改革的试验田,深圳在1979年就开始了住房商品化改革的试点,成为了中国大陆一大个商品房小区,是深圳城市历史和住房改革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骆锦星,深圳房管局的最早的副局长。在1979年,他接到一个重点任务,要在一年之内为支援深圳的干部们建起150套宿舍。但当他去财政局要500万的建设款时,财政局局长却告诉他,连5万都难拿,更别提500万了。

1979年的中国,土地管理非常严格,法律不允许土地买卖、出租或转让。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就是要打破常规,搞创新。

当时省委领导叫我们要走政策边缘,我们就想了一个变通的法子,叫补偿贸易――我们出地,港商出钱合作建房,利润双方分成。这毕竟这是违反宪法的,为了找到一些依据,我还专门找了“祖师爷”列宁,在《列宁选集》“住宅问题”一节中,列宁引用恩格斯的话论说道:住宅、工厂等等,至少是在过渡时期未必会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我把这个想法给市委书记张勋甫汇报时,他也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还说“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你们就先干着试试看吧。

那会吸引港资是解决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向,骆锦星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他在得到市委书记张勋甫的同意后,与港商刘天就展开了谈判。

楼市故事会(1):中国的第一个商品房小区的故事

1979年末,双方达成了协议:深圳市政府提供土地使用权,港商出资建房,利润按深圳政府85%、港商15%的比例分配。 这份协议虽然简陋,连公章都没盖,但它却开启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先河。

这个小区就是后来深圳罗湖的东湖丽苑,当时合作成立的项目公司就是现在的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而香港商人的操盘也让我们这边开了眼界。

住宅区的设计图纸刚出来,土地还没有动工,香港合作方刘天就已经开始在香港卖房,均价2730元/平方米。这个价格还不到香港楼价的一半,还由深圳方面承诺,一次性付款,优惠9.5折,同时提供购房入户,每家大约配备3个户口名额。

楼市故事会(1):中国的第一个商品房小区的故事

在超低售价和卖房送户口政策的加持下,吸引了5000多人排队购房,最后还是抽签摇号,最终一次性售罄。深圳这边完成了盖房任务,还分到了大额的开发利润。

而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土地的巨大价值。于是,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波澜壮阔的三十年房楼市开发史也开始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