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张晓航有什么故事?

作者: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张晓航老师,著名武术家“醉鬼张三”第四代嫡系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传承人、“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张长祯先生之曾孙、长祯国术馆馆长;国内少数具有完整传承的实战派武术家之一,同时也是传统导引养生专家。

1989年,一部名为《醉鬼张三》的武侠小说出版,随后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醉鬼张三”这个名头也随之被很多观众熟知,只是大家可能并不知道、“醉鬼张三”其实确有其人。自己曾祖父有一次和几个朋友一块儿洗澡,洗完澡他们相约去一个酒馆喝酒,当时外面刚下完雨、水深将近一尺,当时没有柏油马路,都是泥,所以北京那时候是比较脏的,当时找洋车、找了半天就来了一辆,那个人就说、您先来吧,自己曾祖父说、没关系、您先去,我一会儿就到,他走的时候看自己曾祖父穿了一双新的千层底的布鞋,新的鞋沾水了不太好嘛,他还特意看了一眼,等到他到的时候,自己曾祖父已经跟另外两个朋友已经喝上酒了,再看自己曾祖父那双鞋还是滴水未沾。

“醉鬼张三”是张晓航的曾祖父,作为清末民初一代著名武术宗师,“醉鬼张三”所传承的武功,如今被称为明清武术“活化石”。它具有明清武术成熟定型时期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内功外拳,内在练功法、外练拳术,实用,我们的内功主要是三皇吞气功和穿掌通力功,外拳就是有长拳和短打,这是我们的功法体系。同一时期的,比如少林寺有《易筋经》、有十八罗汉手、还有心意把等等,这个时间是一样的,所以说它具备了那个时间成熟定型时期的重要标志,我们这个是没有失传,一直在保持着比较完整,所以我们被评为当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晓航是“醉鬼张三”的第四代嫡系传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功夫的传承人。讲起“醉鬼张三”和这门武功,张晓航是名副其实的如数家珍。“醉鬼张三”真名叫张长祯,出生在清朝同治年间,在八九岁的时候,偶然与武术结了缘。有一次在河边玩儿的时候,就拽着一个柳树条子、从这边一下悠到那边去了,被两个老师发现了,这两个老师就觉得他天分很好,问他、你喜不喜欢练武术啊,那时候叫把式,喜欢练把式吗,他说、我喜欢练。那我们教你怎么样,他很高兴。张长祯从小顽皮好动,学武功、练把式对他来说、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跟着两位师父习武之后、他才知道,自己所学的这套武功早在明朝就已经成形,距当时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明朝的三个武将、在清朝入关以后、他们在整个军事上没有办法和满清抗衡了,所以他们就带着他本部的军队就退到了四川、四川深山里面,这个时候他们还想保存实力,以图什么时候再反清复明,把明朝的小皇帝再给接回来。自己曾祖父的师父就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功夫,像穿掌通力功、就是窦尔敦成名的功夫,他外号叫铁罗汉、身上像铁一样,而且窦尔敦的故事、后来民间演绎很多,当然最后也是被清政府剿灭了。

了解了本门功夫的历史,张长祯立志要把这套已经流传了二百多年的武术继承下来,他更加刻苦地练功,只是练法与众不同。他以前在民国时期有一个记者叫王柱宇采访过他,他说、你看我喝酒,我年轻的时候比较喜欢喝,那时候像喝白干一顿能喝二斤,老了也能喝十来两,因为老秤是十六两一斤的、就是说半斤多,他就比较喜欢喝完酒以后练功,因为喝完酒以后练功、他能够发挥拳里面的意思、功法的意思,练出来呢、有平常练不到的时候,酒精有刺激中枢神经的作用,所以他再一练的时候、平常练不到的功夫,而在那时候他能练得到了、难度比较高的动作、需要力气比较大的,这会儿他都能练出来,所以他就越来越沉迷于喝酒练功。酒后的微醺状态,让张长祯更能体会一招一式的奥妙所在,练起武功来、更加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十年之后,他的武功就已经小有所成,十八岁的时候、他被推荐进皇宫、参加慈禧太后侍卫的考试。慈禧太后就在颐和园召见了自己曾祖父,让他练练看看,自己曾祖父练了几趟拳,慈禧太后也不太明白,就是说、你这个劲儿怎么样、有劲儿吗,自己曾祖父一肘、把很大的一个柱子打得上面土直往下掉,慈禧太后觉得、行,有把子力气,这样就给他赐官正五品三等侍卫。虽然进了皇宫、当上了官,但是张长祯喝酒的嗜好没有改,结果就因为喝酒、他丢了皇宫里的差事,被贬到了练勇局。喝酒误事,把一个折子给弄丢了,因为这是比较机要的文件,所以耽误事了、就被贬了,贬到哪儿呢、就贬到了练勇局,练勇局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刑侦大队,但是他还负责社会治安,他那个时候就是负责前门、顺治门、哈德门,这前三门的社会治安,又相当于现在的东城分局的局长这么一个职位,他在这个职位上做了很多的事儿,他也办了很多的这种现在讲大案、要案。

清朝末年,有一个飞贼在京城非常有名,他不仅偷了两家王府,还进入当时的总理大臣荣禄的家里行窃,更为嚣张的是、他每次偷完东西、还要留下自己的名号,这个贼的武功高强、非常难抓,让官府十分恼火。有一天,自己曾祖父查到他住在哪儿了,晚上就带了很多的人去抓他,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电灯、有一个四合院,当时去了很多的人、像大刀王五的把兄弟、还有马连良的父亲、马连良的父亲那个时候跟自己曾祖父是同事、也是在练勇局工作,到了那儿以后、派人把宅子给围起来以后、突然之间这个贼就在屋里面说话了,说张三爷来了,自己曾祖父一听、人家已经知道你要来抓他来了,现在话叫 叫板,你们来了抓我了、我知道,但是他下面一句话很厉害,他说那就请进来吧,因为那是人家的家、里面黑灯瞎火的,伸手不见五指,你敢不敢进去。

在漆黑的屋子里行动,对于飞贼来说早就是轻车熟路,对张长祯来说的确充满危险。可是这时候,飞贼指名道姓地叫了板,张长祯怎么能不应战呢。自己曾祖父说、那好,朋友既然这么瞧得起我,那我就进去了,说着话、自己曾祖父把刀背在后面,这叫夜战八方藏刀式,所以一个箭步蹿进屋子里面的时候,那个贼正好就在房梁上头,一刀劈下来,自己曾祖父在黑暗当中从声音上辨别出来这个刀是从上边下来的,所以他就抬起刀护住头顶,正好两个刀砍在了一块儿、砍了一个豁口,这个时候、他凭着他的经验往后一撤步,一压对方的刀、一个小鬼推磨,下去正好是贼的脖子这儿,一刀下去、死尸就从房梁上栽了下来。就这样,随着很多大案、要案的侦破,张长祯因为胆子大、武功高出了名,更因为爱喝酒,他便得了个“醉鬼张三”的名号。

“醉鬼张三”的名号越叫越响,声名大震之后、困扰也接踵而至,很多人要来跟张长祯比武,张长祯却并不愿意轻易跟人动手。一动手你必须得留点记号,你要不留记号,他明天如果出去胡说八道、那就麻烦了,所以在清朝的时候、动手,不是让他胳膊断了、就是腿断了,要不就是当场吐血,或者说耳朵、鼻子削掉一个,要不然你一生的名声可能就毁了,他明天出去胡说八道、说“醉鬼张三”让我给打倒了,那个时候的人非常注重名声。

为了避免跟前来挑战的人打斗,张长祯想了很多办法,要么闭门不出、要么装醉不应战,为了提高自己的武功、张长祯经常借着走镖的机会、寻访各地武术名家,跟人家学习切磋。他有一次遇见了一个少林的高僧,他说我是想跟您来学习一些东西的,您能不能教我一些东西,和尚说、那既然这样的话、咱俩就切磋切磋、看看,自己曾祖父说、那我哪儿敢,您这么大年龄了、又德高望重,那和尚说、没关系,我既然说敢让你试,我知道你打不了我,自己曾祖父说、那既然这样的话,那就好吧,就用他比较喜欢的一个腿法、叫撞腿,就是一开始一见面双拳、十字拳打击面部,同时底下抬脚,对方一落、他一撤脚之后、后边跟着一个横腿,他如果再往上就一个弓步架挡,这是他成名的招式,但是自己曾祖父一抱拳一说起、一抬脚的时候,再找人、那个老和尚不见了,这个老和尚双手已经放在他腰这儿了,因为这是肾脏、咱们练功都知道,肾脏这儿只要一掌下去,肾脏只要一完、人没过多久就死了。

老和尚竟然眨眼之间就移动到了自己的身后、还控制住了自己的命门,这让张长祯非常惊讶,对老和尚也更加佩服。自己曾祖父就说、您这功夫太好了,老和尚说、你这一腿能够踢出七百斤的力量、很好,但是你的技术有缺陷,有缺陷是什么呢、就是你有落脚了、你落脚再换脚,这个它就有缺陷了,所以他就给它改成叫少林进步鸳鸯连环腿,他说、你起手没有问题,但是脚不要落下去,就是脚起来之后,你再落脚、再起这个脚,就有时间落差了。所以如果你一起脚、看着对方他往哪边躲,所以他如果往这边躲的时候、你这脚勾过来,往这边踢,如果往这边躲、你往这边踢,他如果再躲过去了之后呢、你的一个后撩腿、像剪刀一样,为什么叫鸳鸯腿呢,它像一个鸳鸯交颈一样,就相当于现在咱们讲、跟导弹一样、追踪,设好了一个技术体系来、让它跑不掉,这个招数也成了自己曾祖父后来成名的招数,在用别的方法赢不了的情况下、这是他的绝招,而且同时又得到了少林的《易筋经》、《洗髓经》,少林柔拳、还有罗汉拳等等,学了很长的时间,基本上差不多了、他才走的。

就这样、张长祯博采众家之长,把多家功夫融入到自己的功法当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张三”功夫也因此形成,到了清末民初、张长祯已经成为京城闻名遐迩的武术大师,很多人因此慕名前来学艺。张长祯的亲传弟子并不多,但是有两个非常有名,一个是京剧名角程砚秋、另一个是评书名家连阔如。

你看这个程砚秋、他的这种艺术造诣,应当说难度最大的是他,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个子很高,他唱青衣的时候是走矮子步,你知道吧,他的戏是最吃功夫的,你想一出戏下来两个小时的时间,他一直得半蹲着唱一整出戏,那就需要很大的体力了,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扛不下来,而且他从小练功以后、还有一些需求,比如说练一些武戏、身段,那个东西就很要功底了,而且你看程砚秋的本戏《锁麟囊》,《锁麟囊》有很多的卧鱼的动作,他是半蹲的情况下卧鱼、还得把水袖甩出去,还得要再起来,不能让人家看出人忽高忽低来,所以他的功力是很大的。你像连阔如连师爷,他是说评书需要刀枪架,比如说张飞一枪刺过来,马超拿枪向外一拨,他后边怎么打、你得合乎武术的理论,所以这个是他需要的,他也要学、要练。程砚秋和连阔如都是当时的名人,但是他们想要向张长祯拜师学武,却并不容易,比如连阔如,他曾经数次登门学艺,却都被拒绝了。

他也是连着去了好几趟,自己曾祖父见面聊聊天,因为有程砚秋师爷的面子、就不会怎么样,但是没聊两句、好,行了,您请回吧,我还有事呢,等于去几次都给拒绝回来了,他就问程师爷说、师父为什么根本不提教我的事,我去了很明显就是想学东西,程砚秋就问自己曾祖父说、师父,连先生来了好几趟,您怎么也不跟他说东西、也不理他,自己曾祖父说、他坐洋车来的、脚上连一个泥点都没有,他能练得了功夫吗,能吃得了这苦吗,连师爷人很聪明,专找了一个下雨天,两脚都沾满了泥、到家里面去了,说师父您看、我能不能跟您练,自己曾祖父说可以、可以,这样才开始学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