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只是缝缝补补,“文物医生”养成指南

作者:走近澳门

过去400多年,

澳门中西文化共融碰撞,

留下不少具有独特魅力的历史建筑。

不只是缝缝补补,“文物医生”养成指南

随着时间流逝,

这些建筑无可避免会留下岁月的痕迹,

但是我们今日在澳门所见,

它们依然焕发生机,

这背后,

建筑物的保护及修复工作功不可没。

不只是缝缝补补,“文物医生”养成指南

事实上,

历史建筑的修复工作大有学问,

绝非简单缝缝补补就能完事,

而是一个专业且复杂的过程。

那么,

当中到底需要甚么专业技术呢?

“相较于其他国家,澳门修复工作的难题在于无先例可循。”

叶建雄是澳门科技大学文物修复实验室的主任,从事教学工作多年。过去,政府曾与有关高校合办建筑文物修复课程,培育相关技术专业人才。

叶建雄说,文物建筑修复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课程,涵盖文理科,既讲求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知识,也要掌握建筑技术,才能达至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不只是缝缝补补,“文物医生”养成指南

文物建筑修复本来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而在澳门,这个难度系数会再增加。

叶建雄表示,其他地方的修复工作,会有较完整的标准、程序可供参照,但澳门古旧建筑的材料和设计多为中西合璧,因此,每宗案例都要单独审视。这无疑增加了修复工作的复杂性与难度。

不只是缝缝补补,“文物医生”养成指南

于是,在“新旧”相融之间,在澳门从事文物建筑修复,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Part 1理论

熟读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的遗产保护宪章,掌握文物修复的宪法、规定和注意事项、澳门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修复材料、技术配备等基本知识。

不只是缝缝补补,“文物医生”养成指南

Part2 实验

学习使用科技和现代技术去寻找文物风化的原因,运用分析仪器作检测研究。

不只是缝缝补补,“文物医生”养成指南

Part3 实践

透过在外观察、探测等方式,掌握传统建筑材料的制作和修复方法,以及传统工艺的技巧和运用流程等。

不只是缝缝补补,“文物医生”养成指南

叶建雄表示,在进行古旧建筑修复时,新旧材料的应用尤为关键,并不是随意使用强度较高的材料修复就成事,若有不慎,反而会有反效果!

她举例,部分人会利用水泥等强度较高的材料去修复建筑,但这种做法可能会有后令原有的弱材料得不到保护,导致风化问题。

于是,各种先进仪器就可以派上用场!随着科技发展,这些仪器也会逐步升级,从事修复工作的人也要与时俱进。

例如,在建筑物修复时,利用,就可以不损害建筑物的前提下,快速分析出材料成分的构成。

不只是缝缝补补,“文物医生”养成指南

而在制作新材料来替补旧材料时,可以利用,观察微观反应,检测材料在加速风化之后的变化,以及新旧材料之间的兼容性。

文物保育不应局限于专业性、技术性,而应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个城市的一砖一瓦。”

叶健雄举例,澳门众多建筑文物,除了互相辉映的历史建筑群,而分布澳门各处、看似毫不起眼夯土墙遗迹,也是城市发展的岁月见证。

不只是缝缝补补,“文物医生”养成指南

澳门部份夯土墙涉及民居,调研时要就需要向居民介绍和解释。倘若全民都对文物保育有基本认知,澳门发掘文物的工作便会更加顺利。

不只是缝缝补补,“文物医生”养成指南

澳门特区政府高度重视且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直以来,政府在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及经济支持,也透过与本澳高等院校及工程业界合作,培养更多本澳文物建筑保护及修复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

欲了解更多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澳门》中文杂志页面https://www.macauzine.net/viewnews?itemid=2572。

内容及制作资料来源

制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

资料及图片:《澳门》中文杂志、文化局、旅游局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列明上述资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