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易学之谜》“五行”与“四大”

作者:秦楚刊号

请加关注下期继续。

《易学之谜》“五行”与“四大”

所谓的五行分别是“金、水、木、火、土”,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可能很多人并不清楚其中究竟。就像我们常常听人说一句佛家语言“四大皆空”,我们自己也常常学着说,但是“四大”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却并不一定都领会。

古代,人们通过观察组成我们这个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成分,将其分成五大类,即是:金、水、木、火、土。就像今天人们把物质分类成固体、液体、气体等等的原理是一样的。

金就是指那些坚固的物质比如金属制品或者玉器、骨器等,在颜色上为白色物品;

水就是指具有流动的物质,比如液体,在颜色上为黑色物质;

木就是指植物有关的物质,在颜色上为绿色物质;

火就是炙热的,光亮的,在颜色上为赤红色物质;

土就是泥土有关的物质,在颜色上为黄色的物质。

五行学说就是我们古人朴素的物质分类学说,就像现代人把物质分成固体、液体、气体等类别相似。古人也根据物质的特征分成金、水、木、火、土五个种类。

这和佛家讲的“四大”理论原理一样的。印度的佛家也根据物质的特征把组成我们这个客观世界的物质分成“地、水、火、风”四类,称之为“四大”。地类似于固体,坚硬的物质;水类似于液体,具有流动属性的物质;火是指具有能量,能够发光发热的物质;风之气体。

像我们人类的身体组成成分中,骨骼和肌肉为“地大”,血液和其他体液为“水大”,机体赖以生存的能量为“火大”,呼吸的气体为“风大”。

“四大皆空”的意思是佛家认为组成我们这个客观世界的物质在人类的意识里形成的意象是不恒定的。比如人们看一个物体的时候,知觉里会形成一个物体的意象,当人们的视线离开后,知觉里的这个意象也就消失了。

传统的五行学说里面,人们还规定了这五种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称之为“相生和相克”。具体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如下图所示:

《易学之谜》“五行”与“四大”

如何理解这一相生相克的关系,我们还是要设身处地的让自己穿越到古人当时对自然科学认知的水准去思考。当时人们所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非常有限,人们只能通过直观的去观察眼前的世界。

比如“金生水”,我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可以发现深夜或清晨气温低、水气重的时候,金属上面容易附着水珠。现代学过物理知识的人知道因为金属比热小,容易导热,温度降低的相对快,水蒸气在金属表面遇冷凝结成水珠。但是古人不懂这些,他们只能通过直观的观察,然后误认为水是金属生出来的。因此得出金生水的结论。

水生木的道理也很显然,古人发现植物需要浇水才能生长发育,所以说水生木。

木生火,木头燃烧,产生火,所以说木生火。

火生土,万物燃烧后变成灰了,灰堆积起来就成土了,所以说火生土。

土生金,金属矿物都是在土里挖出来的,所以古人认为土生金。

再看相克关系:金克木,金属刀具可以砍断木头,所以金克木;木克土,植物的根可以生长到土里去,所以木克土;土克水,土筑堤坝可以防水,所以说土克水;水克火,水能灭火,所以说水克火;火克金,火能熔化金属,所以说火克金。

所以苏东坡在徐州做太守的时候,遇上洪灾,他带领军民筑大坝抗洪。抗洪胜利后,他在筑造的大坝上造了一座亭,就叫黄楼。为什么叫黄楼,就是取土的颜色,因为土可以克水。

后期人们对八卦、天干、地支也都规定了五行属性。详见下图,具体运用我们在以后的章节再予以说明。下一章节,我们将介绍由八卦的时空模型。

《易学之谜》“五行”与“四大”

易经12

五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