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于“道”的解释(2)——天干地支

作者:秦楚刊号

孔子说40不惑,但是大多数人生的“惑”都是中年以后才产生的,这怎么理解呢?我想,或许是这样:40岁以前的人生疑问都不算是惑,只能算是阶段性的疑虑,一般人都不会在40岁以前认命的;等人生过半才发现世上有很多无法解释的东西,于是探寻命运,所谓的不惑,就是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感受得到人与人之间的磁场,即合得来与否,几乎第一眼看到就有感觉了。其实这就类比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我们都知道木火土金水五行是有相生相克关系的,每个人一定也具有这种五行的特性,所以当然会有气场合不合的感觉了。关于五行,我个人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很深的智慧和逻辑,但到现在我也没见谁讲清楚过。有人说五行就是五种“气”所表现的运动形态和方向,比如金是收缩的,冷的,外形方方的;土就是厚重的,绵软的;木呢是向外伸展的,有一种生长的创新的力量;火则代表热烈和消耗及一种往上的势头;水则是阴冷的,低洼的,顺势和无固定形态的。所谓的“气”,他们解释为能量。

这种解释跟当今的哲学思想是完全契合的,能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就像是“无”;能量也是不会消失的,它只会被转化,它可以转化成别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转化为物质,而物质也可以转化为能量。

那么太阳系的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跟五行又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要用这种“五行”来命名这些星体呢?这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关系?看下图,从左至右的顺序是: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把太阳和地球除去,依次是水金火木土,或者是土木火金水,从这幅图我们可以想象很多东西,比如,当“五星连珠”时,地球上的人是看不见水星和金星的……

关于“道”的解释(2)——天干地支

六十年为一甲子的循环纪年,包括月日甚至每天的时辰都可以用干支来记录,这是一种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是基于我们的祖先对日月星辰的观察而总结出来的。由此可见上古时期的人们对天文学的重视,而天文历法跟地上四季及动植物的活动都有紧密的联系,这几乎就是中华文明的来源。

西方人对天文学的研究也蛮深刻的,科学杂志里经常会有一些研究披露,比如,木星和土星是“气态星”就已经被证实了。什么是“气态星”?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很显然不是气态的,地球上有土有水,月球也是一个固体,其他的金星水星和火星都是固体,马斯克不还有个“移民火星计划”吗?而木星和土星则像是两个气团,没有固体和液体,而老子说“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种描述跟“气态星”的性质又好像有那么点关联。看来,木星和土星的确是有点值得去研究。

关于“道”的解释(2)——天干地支

木星公转轨道周期大约11.9年(约等于12年),土星公转轨道周期为29.5年(约等于30年),众所周知的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我把土星和木星与地球的关系画了个图,就发现了一些若隐若现的东西。当地球公转一圈回到原来的位置时间是一年,但木星在其公转的轨道上只走了十二分之一,而土星只走了三十分之一,三颗星的位置连线是一个三角形;如果三颗星要与太阳连成一条直线,则需要六十年一次,这与我们中国文化的六十甲子吻合。

关于“道”的解释(2)——天干地支

我们以太阳作为基点,每十年(即经历十天干),木星和土星和太阳连成一线,地球均位于同一位置,每十年把四颗星连线,会出现一个类似于圣诞树或者风筝的图形,如下所示:

关于“道”的解释(2)——天干地支
关于“道”的解释(2)——天干地支

这不就是一棵树!有树干也有枝叶的树!

这像不像一个“大”字?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这个“大”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我猜想,天干不就是天的树干吗?干字倒过来是个士字,但也可以看成土字啊,就是土星。基于土星和木星不同的位置关系会形成不同的干支,假如地球生物的灵魂都来自于外星,那么干支就意味着灵魂从“众妙之门”出来的时间(或者是星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这里插一句,时间本身是不存在的,它的本质是空间运动的体现。

那这个“气态星”的气和能量有没有什么关系呢?难道灵魂就存在于“气态星”上?人们总是喜欢说自己养的猫猫狗狗去了“喵星”或者“汪星”,那么人类呢?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木星每年对应12地支,同一个年份里从木星对地球产生的能量相同,而天干可以看做是土星的能量,也是按十年为一周期算的,那么其他的金水火星会不会对灵魂产生能量呢?同年出生的人就像是一个老师或者一个大学培养出来的,秉承的是一个理念,这样就解释了12地支即属相会有类似的气质和意识思路;而天干则是土星对地球产生的能量,十个天干各不相同。

我觉得上古人类的智慧可能要纯粹一点,因为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纷繁复杂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多利益诉求,晚上没有电灯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没有当代的碳排放,星空很干净清澈,人们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观察自然事物观看星空,从而去找寻规律性的东西。所以从最早出现的一些词汇去探寻才能正本清源。你看,十天干在商朝就出现了,那些王的名字里就有,那么五行是啥时候出现的呢?据说最早是出现于《尚书》洪范篇。老子是图书馆长,他所能接触到的都是当时最顶尖的学问,他的思想也带有他的先辈们的智慧传承,所以在汉代以前,“黄老”是连在一起说的。

关于“道”的解释(2)——天干地支

对天空的观测是大陆古代智慧最初的来源,所以“道”的理论应该也是来源于对星星的观测。现在有很多观星软件,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还原数千年前的星空,从而进行观察。

关于“道”的解释(2)——天干地支
关于“道”的解释(2)——天干地支

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的道教人物——陈抟(就是那个活了800年的人),他发明了紫微斗数,用一些虚拟的星星代替天上的星辰与世间的人事相对应,用“数”来计算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在命理界享有很高的威望。想想也是,他都活了800年,经历十几个甲子,天天看星空看人事看朝代的更迭,没那么长的研究时间的人哪里能设计出那么精妙的术数理论呢?陈抟老祖又名“希夷先生”,取自于老子的第14章“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这一章的后面还有几句“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这几句话,是不是有点“气态星”的感觉呢?一个沿着循环轨道运行的星球,不正是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