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了以后才知道,孙子和外孙的区别,压根不在于姓氏

作者:航天器
老了以后才知道,孙子和外孙的区别,压根不在于姓氏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笔团

编辑 / 汤米

随着时代的演进,那种传统的“”思维已经被认为是过时的观念。

在关怀和照顾老人、以及财产继承的问题上,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他们都应承担同等的责任和享有同等的权利。

然而,在一些较为保守的老一辈人看来,由儿子和女儿所生的孩子,在他们心中拥有截然不同的情感和地位。

对他们而言,孙子和外孙的差别并不仅仅是姓氏上的区别那么简单。

在评价家族成员,特别是代际关系的时候,很多人非常看重姓氏和血统。

他们常说:

“xx是我们老x家的血统”、“我们一个姓”、“他要给我们家延续香火”,

这种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观念。

老了以后才知道,孙子和外孙的区别,压根不在于姓氏

例如,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些观念的产物。

一、“生儿是自家,生女是外人”?

许多已经为人父母的家长持有这样的看法:

他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最终要嫁给别人,为别人的家庭生儿育女、照顾老人。

这种看法还影响了一些尚未生育的年轻人,使他们认为不管多么困难,也要争取生一个儿子,因为只有儿子才算是自己的亲人,而女儿终将成为别人家的一员。

实际上,这正是所谓“重男轻女”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不久前,在我的咨询室里,一位访客和我分享了她的经历。

她提到过年时带孩子回家,手里拿着很多礼物,她的母亲虽然微笑着客套几句,但表情刻意。

然而,当她的哥哥带着孙子空手来访时,她母亲的笑容却如同春天的花朵般灿烂。

老了以后才知道,孙子和外孙的区别,压根不在于姓氏

她对孙子的关怀无微不至,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将他含在嘴里,仿佛一分钟见不到孙子就会感到不安。

相比之下,外孙就像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客人,遭到了冷落和忽视。

更令访客感到悲伤和愤怒的是,在大年初二,当孙子和外孙都在时,她的母亲却会偷偷地将孙子拉到一边,私下给他好吃的。

外孙看到后自然也想要,却遭到母亲带着嫌弃的斥责:“回去找你奶奶要去。”

在描述这一过程时,这位访客的情绪变得越来越激动,她几乎是在质问我:

外孙和孙子,只差一个字,但在很多长辈的眼中,二者的区别却如同天壤之别。

孙子继承了相同的姓氏,延续了家族的血脉,长辈们也将所有的爱和期望都倾注在孙子身上;

老了以后才知道,孙子和外孙的区别,压根不在于姓氏

而外孙则被视为外人,是别家的一分子,需要为别人家分担家务事,不能寄予厚望。

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父母长辈的这种心态,然后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自我保护的投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保护的投射几乎无处不在,但它最显著的表现不是在政治或社会领域,而是在亲子关系和情感关系之间。

许多老年人对孙子的偏爱深根于一种信念,即孙子代表了自己血脉的延续,未来能够在他们生病或无法自理时,提供必要的关怀和照料。常言道:

“。”

这种观念在长期的生活影响下,让老年人在无意识中更倾向于相信孙子在晚年会承担起照顾的责任,是可靠的托付对象。

这种偏爱孙子的成长环境和条件性的爱,也让不少外孙感受到祖父母对自己的不那么喜爱,甚至觉得自己是不被需要的。

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刘奶奶,常在小区的公园锻炼,她经常向人提起,相比孙子,外孙就没有那么亲近。

在一次闲谈中,刘奶奶提到她亲手抚养大的两个孩子,直到他们高中毕业并上大学。

老了以后才知道,孙子和外孙的区别,压根不在于姓氏

她感觉无论孙子还是外孙都很亲近自己,但在关键时刻还是能看出差别。

例如前年,刘奶奶因重病住院,孙子放下学业,长途跋涉来照顾她,直到她康复出院。

相比之下,外孙只在周末来医院看望过一次,带来了水果和营养品,短暂停留后便离开了。

在与刘奶奶的交谈中,我多次想问一个问题但又迟疑不决:

从外孙的表现来看,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根据认知心理学,这种现象可以用“自我服务偏差”理论来解释,这意味着人们回忆过去时倾向于美化自己,并将不好的结果归咎于他人。

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如何对待他人,他人通常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我们反馈。

老了以后才知道,孙子和外孙的区别,压根不在于姓氏

由于幼年时期经历祖父母的区别对待,对尚未成熟的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是深远的,可能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感觉自己价值低、不配被爱。

因此,老人与孙辈之间的亲疏并非仅由姓氏或血缘决定,更多的是双方是否曾经真心相待,给予过彼此真正的关爱和照顾。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文关键词:家庭、心理学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