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作者:UniDesignLab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转自: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前段时间关于保研相关的事情告一段落了,很感谢小印帆的建筑笔记来约稿,上次约稿还是因为大二时候的高分课设,这次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做一次个人的经历分享。

我在刚入学的时候并不是在学校里比较突出的那种,现在我也有很多地方在向同学们不断学习,也因为如此我在这个过程中会更加理解一件事从学不会到逐渐学会的一种感觉,所以我们这次的分享不仅仅是从学术上的,更多的是我四年学习中的一些困惑和启发,以及对我的影响,我希望基于这些经历得出的结论能够在某些方面也能为各位给予启发。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于鹏飞

中国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系

中国美术学院2022年免试推荐硕士学位资格,

“优秀社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

连续2年获学年省政府奖学金及“三好学生”称号,

浙江省挑战杯省赛二等奖及校赛一等奖

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浙江省乡村振兴省赛奖项

设计作品留校或为高分课设

奖项约15余项

专访一览

01 联觉意识—建立自己的“因陀罗网”

02整理思考—从三分钟的汇报到三句话的汇报

03习惯变化—把遭遇迷茫和困惑作为一种常态

01 联觉意识—建立自己的“因陀罗网”

在我大一刚入大学的时候听过一个讲座沙龙,这个分享者是联邦走马的创始人恶鸟先生。他在讲座中提到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叫因陀罗网。这一概念原本来自佛教,而他本人在实践中则在一个新的语境下阐释了这一概念:我们学习中的所思所想,积累和思考的总和,正如同一颗颗钻石所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状架构。当知识以这种方式互相联系成一个系统时,我们所获得的思考上的收益,便是来源于这样一个系统的总体影响。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本科一年级 高分课设《物相阁——机械动力木制装置》

这种观点在当时对我是一种启发式思考,也一直影响到今天。因为受到这样的影响,只要我有时间,就会尽可能去参加学校的各种学术讲座。这些知识并不一定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某一门课程和某一阶段有直接的联系,但我们接受到的知识不会消失,当我们某一天需要这些领域的认识和思考时,我们会得到一个关联系统下的整体影响。

我认为有趣的是,当我每次去接触这个知识的时候,无论知识的深浅,它都在那里为自己开了一扇门,或许我在这个阶段对它的理解就到此为止,而当有一天我再去推开那扇门的时候,还有很多精彩等着到访者。

而大学四年里,更多的时间里,是老师和不同方向的知识为我们留下的无数扇门,或许现在的自己不需要走进去,或者没走进去多远,但你当最后的某一天你需要进去的时候,顺着这条线索推门而入,才发现原来这里还有更多的光亮,照亮来者。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本科一年级 高分课设《棚屋——沉矩》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与环境学生美术作品赛优秀奖

02整理思考—从三分钟的汇报到三句话的汇报

“一件事如果能不能用一句话完整概括,说明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被思考清晰。”

大二阶段,有两门周期较长的设计课,由几位日本外教主教。现在回看,他们对我们帮助最大的方面是整理思考方式。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整理思考”从设计本身一直贯彻到汇报呈现,从第一次上课的时,他们就在规范每个人的汇报方式:阐述结果——说明原因——强调结果。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越到方案后期,“整理思考”的作用越发重要:建筑新人总有太多的思考,却没有在设计过程及呈现过程梳理好自己的想法,从而陷入混乱或无从下手。后面读到佐藤可士和的《超级整理术》时,也看到了类似的观点:真正到一个方案的生成阶段,需要做规范及断舍离式的思考。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另一方面,在一个倾听者越来越关注结果的时代,先让结论深入人心远比陈述大量的过程重要。过程很重要,是生成过程的基础,但不是所有的过程都有必要在一段话中争先恐后出现。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本科二年级 高分课设 《扇展湖光》AIM十周年快题赛优胜奖

我在当时课程阶段是属于“过度思考”的一个典型,所以一直到最终的结课之前,我都在反复归束设计方法和设计呈现“这一空间是否有存在必要?这页图纸是否最大限度表达目的?”反复推敲直到最后结束的课程汇报中,对我而言,我不仅仅收获了老师们对设计的高度评价,更多的是从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对于思考方式的整理。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本科二年级 《幕梁颐境》中国大学生创意节25强

我也逐渐理解了这种思考的转变,至于后面去参加一些比赛,或参加更为正式的答辩时 ,“整理思考”成为我拆解问题和呈现想法的验证方式,令我受益匪浅。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流风之家》1:30模型(1800*840*670)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本科三年级《流风之家》 高分课程设计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本科三年级《中和堂·文保古建测绘调研》秋季下乡优秀展

03习惯变化—把遭遇迷茫和困惑作为一种常态

如果从现象学角度出发,持续的变化这是个体发展过程中需接受的常态。

到了大三阶段,我和周围的同学都陷入到不同处境下的迷茫中,这种迷茫或许来自于建筑从业的困惑,也有对之前仅考虑方案的象牙塔生活的一种反省,以及自我定位等。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生活压力,恋爱长跑的同学也会面对很多未来的挑战,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生活,这些问题如同一个建筑的细部一样,可以无限地被思考和探讨。

所以我逐渐意识到一个方法:如果尚不清楚路在何方,至少要确保自己依旧在路上前进,因为很多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机遇。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希望大家放宽心,我们真正值得困惑的远不止校园里的这几年,走出校园(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之后的日子有更多有复杂的事情等着我们去迷茫,这种迷茫可能会持续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确定下来,直到和我们的父辈一样最终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时也许没那么多需要打破的常态。但迷茫也是一个积极信号,因为走上坡路的时候,都会感觉比平时更累,所以希望大家带着困惑,继续加油。

对职业的选择其实可以放平心态:无论未来如何,做好当下都是一个必然。很多时候我的老师们觉得我一定会在当前领域持续深耕,或者周围同学觉得我几乎不怎么迷茫,其实只是我没有因不断出现的迷茫而停下来。所以我也是如此建议身边同学:难说现在去做什么,以后就一定会去做什么,现在的决定只是现状的总结,重要的是做好把握机会的准备,当我们离开这个校园的同时,也不会再有一个地方可以像在这里一样思考问题和自由试错。

社会对一个人的包容度会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小,,在这之前我会让自己继续深耕,习惯变化。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浙江省乡村振兴大赛省赛三等奖+决赛入围

本科三年级留系作品《半巷卧波》

印迹乡村设计大赛省赛二等奖

我比较反对所谓的“大学无用论”,一方面每个人的四年根据自己的选择所收获,另一方面,我希望在学生时代牢记一种“知我所不能,知我所不知”的状态,从而抵抗接下来的人生里逐渐固化的工作内容与方式。

但不论未来如何,我们能把握的也只有每一个当下,我希望能始终和自己的过去与未来建立一种“时刻过好当下”的默契,至少也可以让自己落子无悔。

国美学长反对“大学无用论”,在校获奖15余项成功推免硕士

浙江省“挑战杯”省赛决赛 参赛现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