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朴初往事

作者:中国好产品

关注 ▲书艺公社▲ 与万千书坛精英,

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

赵朴初往事

来源 l 网络

作者 l 淮淮

分享 l 书艺公社(ID:shufaorg)

进不求名,

退不避罪,

惟民是保。

是他一生的写照~

我一直期待着奇迹出现,希望有一天赵朴初伯伯能健康地走出医院,让他家的小院子恢复往昔的生气。世界不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杰,才变得美好的吗?这样的人不应该走啊!他深深地爱着周围的人,他的同志、朋友、学生、晚辈;他是多么不愿意离开那些他深爱的人们,而我们又是多么希望再听到他诙谐的谈话和爽朗的笑声。因此,当那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我无法相信……

1

我是1966年认识赵伯伯的。记得第一次见面是在我和同学方虹一起去他家里的时候。在上海解放初期,赵伯伯和我父亲曾经一起工作过。我父亲对他的为人和学识都十分敬重,而方虹的父亲更是他多年的老朋友了。我们早就听说过他的很多故事:解放初期,他经手巨额慈善捐款和救济物资,而无一文落人腰包,被周总理称为“国宝”;他代表中国佛教界出席世界宗教大会,临场敬献英文诗一首,举坐皆惊。……我们到北京上大学,去看看他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随着“文革”在全国铺开,我的父亲被隔离审查,而且事态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因为怕牵连别人,我很少去看望父亲的朋友。到了1968年1月,父亲死在了上海市委统战部的隔离室里,而那时审查尚未结束。

赵朴初往事

有一天,方虹来告诉我:“赵伯伯说,‘别人那里你暂时不去也好,我这里还是来吧’。”她还说:“赵伯伯对你爸爸的事情很关心,你自己去和他说说。”

那个星期天,我又来到赵伯伯家里,我们在一张写字台对面坐着,谈到父亲惨死的情形,我不觉泪流满面。赵伯伯让我不要再说了。他不说话,拿起笔,在一张纸上默默地写着,写完了就交给我。那是一首鲁迅先生的诗: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从那天以后,我经常到他那里去,不知在那里度过了多少个星期天。

赵朴初往事

1970年春节,我回到上海的家里,不久收到赵伯伯的信。信上说:“我最近写了一首词,本来想附在信内寄给你的,但又想还是当面交的好,可以随即解释。”

我回到北京即去看他。他给我看了他信中提到的那首词:

临江仙

夜梦江上,一巨舟载云旗鼓浪而过,舟中男女老幼皆轻裾广袖,望若神仙。中有一人似晓薇,方欲招之与语,忽空中落花迷眼,转瞬舟逝,怅然久之,醒作此词以志异。

岂分相逢艰一语,仙舟来梦何因?弥天花雨落无声,花痕还是泪,襟上不分明。信是涓涓秋水隔,风吹浪涌千层,望中飘渺数峰青。抽琴旋去轸,端恐渎湘灵。

赵朴初往事

见我将词阅毕,赵伯伯对我说到填这首词的缘起:前些日子,做了个梦,梦见江上有一艘大船,许多熟悉的人都在船上,你的父亲也在其中。醒来之后,才想起船上都是已经逝去的朋友和亲人。他还对我解释说:琴旋去轸,就不能弹了,只能听到弦外之音。

赵伯伯给人最深的印象是慈爱,他身边总是围绕着那么多的年轻人,有的是他的老朋友的儿女,有的是他办的难民学校的学生。对这些年轻人他都一视同仁。他关心国家的前途,人民的疾苦,也关心青年的成长。

赵朴初往事

那时我们都是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父母又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文革”的冲击。虽说当时赵伯伯自身的处境也有些危虞,但他的家门却从未对我们关闭,他的家成了真正的“慈悲地”,招待了我们这么多无家可归的人。他那博大的慈爱之心挡住了高天滚滚的寒流,使我们暂时放下沉重的精神负担,呼吸着自由空气。我们当面叫他赵伯伯,背后叫他“赵菩萨”。

我们在他家里高谈阔论,不必担心有人揭发。赵伯伯渊博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有人称他那小小的院落是我们的“快乐学院”。说真的,我们到北京来上大学,不到一年就闹“文革”,学校停课了,是赵伯伯以他渊博的知识和大量的藏书丰富了我们的头脑。

赵朴初往事

2

几十年过去了,当时在他家里高谈阔论的青年人,现在都已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但是一见面总要回忆起在赵伯伯身边度过的快乐时光,怀念那段难忘的岁月。赵伯伯也说:“那时,我家里谈笑有青年,往来无白丁。”即使是在那样的日子,作为诗人的赵伯伯仍偶有所感,信手以诗以纪之。于是常去造访的方熊、方虹兄妹和我,便成为他的很多诗作的最早的读者。有时我们看到“四人帮”的种种丑行,在他笔下被刻划得入木三分,都笑得前俯后仰。

赵伯伯在“文革”期间写的诗词,大多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四人帮”挑动群众斗群众,引起了全国范围的武斗,他写了一首小诗:

杀声震天地,触蛮酣大战。

依杖负庭隅,笑指痴人看。

赵朴初往事

当我们在他家阅读这首小诗时,他给我们解释说:《庄子》中写道,蜗牛角上有触蛮二氏,大战时伏尸百万。这首诗说的是群众被蒙蔽了,武斗双方都打着“誓死捍卫毛主席”的旗号,其实只是为了极狭隘的利益,付出的代价却是鲜血和生命。

1968年,“王、关、戚”等一群小爬虫陆续被抛了出来,赵伯伯写了:

龙鱼鼠虎费疑猜,幻戏纷陈幕半开。

忽见飞琼回舞袖,庄容端出守宫来。

诗中所写的是“四人帮”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治舞台的大幕只拉开一半,演的是一场谁也看不明白的戏。许飞琼是仙子的名字,此处暗指江青。守宫是壁虎,此处指王力等小爬虫。

一批批政治投机者像走马灯似地登台、下场,而江青却依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周围仍然有一群阿谀奉承之辈。我们在赵伯伯家又看到了记叙此况的一首小诗:

应接山阴道上忙,流花飞鸟媚斜阳。

未央殿里更翻乐,多少莲花似六郎。

小诗写于1970年。我们在赵伯伯的熏陶下,已经奠定了一点儿欣赏古诗词的基础,能从诗中悟出,“斜阳”在这里指年老女人,此处暗指江青。“六郎”是武则天的面首,指阿谀奉承之辈。

赵朴初往事

当时流传很广的,要数1971年陈伯达垮台后,赵伯伯写的一首《反听曲》:

听话听反话,不会当傻瓜,可爱唤作“可憎”,亲人唤作“冤家”。夜里演戏叫做“旦”,叫做“净”的恰是满脸大黑花。圣明的王侯偏偏要称“孤”道“寡”,你说他是谦虚还是自夸?君不见,“小小小小的老百姓”,却是大大大大的野心家。哈哈!

赵朴初往事

半年以后,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自我爆炸,他写了《反听曲之二》。

听话听反话,此理信不差,“高举红旗”却早是黑幡高挂;“四个伟大”,到头来四番谋杀;“公产主义”,原来是子孙万世家天下。看他,耍出了多少戏法!“千年出一个”,烧香拜菩萨;“句句是真理”,念经又打卦;抬高自己是真,拥护领袖是假。管啥真和假?反正马克思主义、马赫主义都姓马。大喊“共诛”、“共讨”的英雄,本身就是“大坏蛋”、“野心家”。可没料到终于在照妖镜下,现出了凶狠狠的青面獠牙。落得个仓皇逃命,落得个折戟沉沙,落得一堆焦狗肉送给了蒙古喇嘛,悲惨惨的阴魂紧随着赫光头(指1971年9月11日去世的赫鲁赫夫)去也。这才是“代价是最小、最小、最小,胜利是最大、最大、最大。”是吗?

赵朴初往事

两首《反听曲》大快人心,流传很快,登门请教的人也很多,而且都希望得到他的手迹。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在一家工厂当技术员。方熊请赵伯伯把这两首散曲写在硫酸纸上,让我趁晒图的机会,悄悄地晒了几十份,让他发给登门索求者。以上抄录的是初稿,和1978年正式出版的《片石集》上所载有些不同。

1974年,批判儒家的时候,一次会后,他写了一首诗:

如来佛胡授记,姜太公乱封神。

吃一顿涮羊肉,便硬派做回民。

菩萨就是菩萨,即使面对凶恶的敌人,他也不破口大骂。几句诗,就把“四人帮”的爪牙们在大批判中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的无赖行经,描写得活灵活现。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逝世,赵伯伯忍着极大的悲痛,不顾“四人帮”的淫威,写了一首挽诗,高度评价了陈毅元帅光辉的一生,同时也写出了人民对他的热爱和期待:

殊勋炳世间,直声满天下。刚肠忌鬼蜮,迅雷发叱咤。赖有尧日护,差免跖斧伐。众望方喁喁,何期大木拔。岂徒知己感,百年一席话,恸哭非为私,风雨暗华夏。

这首诗在群众手中悄悄地传抄,不久就传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从此以后赵朴初就成了人民心中的代言人。那年头,他的诗无处发表,但总是被人们口头传诵。我们这些他身边的小朋友,都想为他保密,但也禁不住要抄给自己的好朋友看,朋友还有朋友,于是流传得很远很远。

赵朴初往事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哀中。赵伯伯写了《周总理挽诗》:

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洪洞。终断一线望,永成千载痛。艰难尽瘁身,忧勤损龄梦。相业史谁俦?丹心日许共。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云鹏自风抟,蓬雀徒目送。我惭驽骀姿,期效铅刀用。长思教诲恩,恒居惟自讼。非敢哭其私,直为天下恸。

这首诗不胫而走,影响之大远非作者所预料。这一次,人们不再仅仅是传抄,而是拿起自己手中的笔,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写诗填词的群众运动,诗词第一次成为人民手中的武器。

赵朴初往事

3

1976年的清明节,花圈和诗词放满了天安门广场,人民在沉痛地悼念着自己敬爱的总理。“四人帮”追查诗词的后台,第一个目标就是赵伯伯。

1976年5月,方熊被抓起来了,关押在北京市公安局的看守所达一年多,目的是想从他嘴里套出赵伯伯和“天安门运动”的联系。其实他们想错了。赵伯伯深居简出,并没有如“四人帮”想象的那样发动群众去和他们作对,只是他的诗词写出了群众的心声,有很大的影响力。

就在“天安门运动”遭到镇压、许多挺身与“四人帮”倒行逆施作斗争的青年被投入囚笼的时候,赵伯伯写了《调寄木兰花令·芳心词》一首,铭记此事:

春寒料峭欺灯暗,听雨听风过夜半,门前锦瑟起清商,陡地丝繁兼絮乱。

人间自古多恩怨,休遣芳心轻易换,等闲漫道送春归,流水落花红不断。

赵朴初往事

当我在看到这首词之际,赵伯伯对我说,这里的“芳心”,是指革命的信念,他希望青年不要在挫折中放弃信念。虽然“等闲之辈”说革命的高潮已经过去了,但是他相信斗争没有结束,“四人帮”一定会垮台。

没想到,这首词写了不过半年,“四人帮”就垮台了。后来有人收集了天安门广场上的群众诗作,印刷成了厚厚的《革命诗抄》,请赵伯伯题写了书名。

赵朴初往事

作为自发的群众性反对“四人帮”的“四五运动”,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自然也为赵伯伯难以忘怀。1979年4月,赵伯伯又写下《调寄点绛唇·为纪念四·五运动三周年作》一词:

风雨清明,天安门前红旗乱。那时烈焰,直是冲霄汉。

弹指三年,历史还真面。红不断,千花烂漫,检点芳心看。

赵朴初往事

1978年5月,赵伯伯得知我父亲平反昭雪的消息后,又写了一首临江仙词,并嘱我在平反昭雪仪式上用。1978年7月,这首词发表于《文汇报》。;

临江仙悼念陈同生同志

东进至今传序曲,当年才气纵横。行藏曾不负平生。经霜知劲骨,蹈火见精诚。俯首为牛从孺子,岂期鬼蜮相乘?十年花雨涌涛声。红旗终不倒,烈烈舞民魂!

赵朴初往事

十年浩劫之后,祖国大地百废待兴,恢复邓小平工作的呼声也一直不断。从头收拾旧河山,需要真正的人才。1977年8月,当赵伯伯看到邓小平恢复工作时,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情景,欣慰之余,写下了《题万松图》一诗:

着意画万松,天矫如群龙,千山动鳞甲,万壑酣笙钟。中有一松世莫比,似柳三眠复三起。眠压冬云八表昏,起舞春风亿人喜。喧天爆竹是心声,共助松涛争一呜。枝扫纷霾光焰焰,骨凌霜雪铁铮铮。为梁为栋才难得,老不图安身许国。日月光华华岳高,愿松常葆参天色。

诗中写到了邓小平的人才难得,三落三起;人民对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的欢欣鼓舞。

赵朴初往事

4

90年代以后,赵伯伯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他常年住院,但是仍然在关心国家大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他是最早的捐助者之一;他的家乡太湖县是安徽省的贫困地区,他为那里的孩子们捐了一所希望小学;1998年的大水灾,让他夜不能寐,他卖掉了保存多年的书法精品,为灾区捐款。他最痛恨的是那些连救灾的捐款也设法落入腰包的贪官污吏。

赵朴初往事

记得赵伯伯在住院时,方虹来京探望。我们见他的书桌上放着两张写好的大字:“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非常喜欢,就拿到医院,要他送给我们,并问他这几句话的出处。他说:“这几句话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进攻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退却也不是为了逃避罪责,一切都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古人有这样的胸怀,你们看现在有些人当了官,进则求名,退则避罪,惟官是保。这样下去,国家怎么得了?”

赵伯伯给自己的书斋取名“无尽意斋”,晚年自称“无尽意翁”。他安祥地走了,给我们留下的是无尽的余韵。“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则是他一生的写照。

图文综合来源网络,分享此文旨在传递更多有价值信息之目的。和万千书坛精英,一起探寻醉中国的书画印生活新方式!原文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立场以及价值判断。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书艺公社联系。

赵朴初往事

欢|迎|联|系

文章投稿,请联系:xshufa活动报道,请联系:shiyu798加入书艺公社社群,请联系:xshufa商务、市场合作,请联系:shiyu798

赵朴初往事

浏览结束记得关注@书艺公社及时收看更多有价值的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