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设计年金是为了平衡过渡养老金,企业没年金是养老金制度设计不公

作者:周舟剪影论社保

#以书之名#

大陆养老金改革是在摸索中不但完善,先改革的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后改革的肯定相对先改革的要相对合理,但是大陆的每次改革都对先改革的错误和缺点不会改正重来,而是将先改革的人的利益牺牲掉,而且很多人在糊里糊涂中当了牺牲品。国企改制是这样,养老金改革也是这样。

这里主要谈养老金改革中的过渡性养老金的没计与年金的设计。我曾多次讲过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是引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养老金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是私有体制,养老金制度由来已久。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工人养老金是用人单位与个人共同缴费,退休了由企业发给养老金。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而且他们的公务员与企业员工养老金缴费与计发制度相同。

而大陆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是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形式形成的公有制企业,工资和退休后养老金是公有制制度下的第一次工资分配和退休后的退休工资二次分配完成的,那时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归国家所有。

在改革前的退休工资分配中不论机关、事业还是企业都是工资分配不足,其剩余部分才分配退休工资,不同的是企业退休金直接从利润中发放,而机关事业不直接创造价值,所以从工商业上缴利润和税收中上缴国家部分由财政发放,资金来源都是工人劳动产生的剩余价值,机关事业是以服务管理型劳动换取,这种服务与管理使全国人民受益,所以那个时期都不存在缴费而获得养老金。

1992年起大陆实行养老金改革,当时所面对的改革群体主要是在改革前参加工作的人,他们有一半工作期或大半工作期在改革前,本应享受不缴费获得退休工资的,此时改革后又要开始缴费,用资本主义国家借来的养老金方法改革制度计算养老金,这就成了所谓退休中人。本来公有制企业企业性质没有改变,工人仍然在国家工商企业中劳动,这个企业仍然是国家的,工人仍然和过去一样领取工资,但不同的是个人要按工资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这个缴费以个人账户养老金形式,在退休后会连息分月全部发给你,中途早逝者会退还剩余部分个人缴费,说明个人缴费与存款无异。除此之外,国企同国外私企一样,用人单位会缴纳个人部分的2.5倍进入统筹,发放基础养老金,这个单位缴费部分发放基础养老金还远远不够,基础养老金还需国家补贴开支从养老基金中支出。

由于设计的基础养老金公式中参系数人为选取大小原因,使两项养老金之和与老人退休金差之甚远,所以加上了一项中人的过渡养老金来补足改革前中人退休工资,中人消亡后这项补充养老金就没有了。所以中人多了一项过渡性养老金,三项养老金之和与企业老人养老金数额基本相同,少的部分用调节金调节。

2000年后由于机事工资猛增,机事老人老办法退休金按工资比例发放,退休金自然高于企业养老金1倍了。此时的企业职工都是中人,当然没有考虑今后若干年视同年限少了,实缴年缴多了,过渡性养老金会出现不平衡。特别是几十年后新人没有视同年限后就没有过渡养老金了,而基础养老金照样是条件相同的中人、新人一样多,个人账户养老金又是自缴自得相当存款,会不会出现因退休迟、早视同年限多与少,而过渡性养老金多少不平衡呢?到了新人完全没有了过渡性养老金那时养老金会更不合理呢?这个问题的设计者当时是机事老人,因为他们没有改革,没有切身体会,暂时没有考虑到。加上2000年左右企业改制后,机事工资津补贴涨的高,形成了养老金是企业2倍多,没改制的企业人少,留下的又是赚钱的优质企业,此时国企他们大多工资高、缴费指数高,高管更高,这种养老金高掩盖了这种企事养老金不合理。

18~22年后在形势逼迫下,致使机事不得不实行养老金改革,并轨改革时,这批机事中人从老人手中接过了养老金改革方案制定权,他们要自己制定自己的养老金公式。此时才领悟到中人过渡养老金的重要性,因为自己的视同年限太长,多企业18~22年,如果仍然使用视同指数为1,势必降低平均指数,降低基础养老金,用企业平均指数计算机事中人的过渡养老金,即使视同年限多18~22年也不划算,所以视同指数必须由1提高才行,并且觉得人人视同指数为1,对干部和高职级不合理,才有了按职级查表确定自己的视同指数,查表得出机事最低1.2最高2以上,以职级定高低,使过渡性养老金例如副高职称高于企业同类人员8倍之多,而企业的不合理设计者是心知肚明的。

机事刚并轨时,这个新公式计算结果高于了机事老人,才有十年过渡办法出台予以消化和缓解。并且考虑到了机事中人因退休年限不同,视同年限逐年减少,迟退者养老金由于过渡金减少,会不平衡,几十年后新人无视同年限了,更不平衡怎么办?才有了职业年金代替过渡性养老金的想法。因此我们说职业年金是机事过渡养老金的杠杆,同时设计了国家和个人分别缴纳不同比例的职业年金,个人缴纳4%年金和是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一样性质。相当于个人存款这只是一个摆设,说明年金也要个人缴纳,其实无关紧要。

关键是8%国家出资年金部分,它是与个人账户同时设置,比例相同资金等额。此时以改革并轨开始,中人迟退一年,少一年视同年限,少一年过渡养老金,同时多一年8%职业年金;迟退2年少2年视同年限多2年8%职业年金…逐年到新人没有视同年限,没有过渡养老金,那时职业年金完全取代了过渡性养老金。这就是职业年金为什么要诞生及它的作用。

并且在机事并轨改革过了两年后才考虑到太对不住企业了,过去没年金不能补,那央国企也要做做样子,虽然央国企过渡金改革了18~22年,其间本有过渡金不平等,退早的过渡金多,退迟的过渡金少也不平衡,那没办法了。后来也来个企业年金,企业发得起的发,发不起的不发,所以才少数企业有年金,企业年金成了职业年金的陪衬。由于8%年金机事是国家出资,而企业是企业出,这额外地加重了企业负担,且企业改革20~24年没有年金调节政策,而机事一改革就考虑到了用年金调节过渡金。这就是制度设计上不合理。

当时很多人认为只有央企有企业年金,认为年金是奖金,对此很不理解,为什么在机企养老金并轨后才有企业年金?通过对职业年金分析,理解了其作用,是谁在制定年金呢?是否大家有了启发呢?所以机企并轨后养老金能否由双标计算,改为统一合理的方法计算呢?为什么制造差距而拒不解决,我想大家心里有了一本账。

设计年金是为了平衡过渡养老金,企业没年金是养老金制度设计不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