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作者:平原隐者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在足够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诸多大事件里,苏联解体无疑算得上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苏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势力范围可从西边的波罗的海一直延伸至东部的太平洋。

可以说,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面前无疑要占据相当程度上的优势地位。如果将苏联用拟人化的形式来形容的话,那么苏联完全就是一只正处于狩猎状态之下的大灰熊。

然而,苏联却在1991年解体了。这个曾让许多国家都仰视的庞然大物终于来到分崩离析的时刻。值得注意的是,苏联的解体既是必然又是偶然。必然的是内外交困的苏联撑不了太久;

偶然的是苏联解体居然那么干脆而利落,似乎没有半点留恋。换句话说,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苏联在最后时刻竟然没有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般,反而,许多人对苏联充满万分厌倦。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在苏联解体前夕,也就是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苏联就有7位公知在同一时间段里相继发表了对于苏联的不利言论。而且这些不利言论大部分都是在极力抨击苏共中央。

除此之外,他们也在大力批评苏联的社会体制,并以揭秘的方式说出了致使苏联普通民众陷入到悲惨境地当中的原因所在。很显然,这些公知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恨国党”,无一例外。

然而,当这7位公知在迎来苏联解体后的结果后却沉重地发现:几乎前苏联的所有人民仍然活在诅咒之下,其生活仍然被阴魂不散的苏式幽灵所主导。这样的结果让他们都无比悔恨...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动荡的局势疯狂的人

当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坐上象征着苏联最高统治权的王座时,他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个曾在外界叱咤风云亦被誉为美国唯一对手的超级大国竟然早已腐朽不堪。而他却是苏联的救世主。

尽管戈尔巴乔夫是被人民推举出来,是时势造就出的末代领导人。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是:深刻而又清晰地明白,苏联就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再也没有可以承受诸多折腾的能力。

但他又在命运的裹挟下来到了这个位置上。于是乎,戈尔巴乔夫认命了,随即开始他的疯狂改革。人民困苦、政局动荡、盟友俱失及分立尽显等诸多问题此时都围绕在戈尔巴乔夫身旁。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然而最大的问题却来源于苏联本身。苏联到底有什么问题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就来源于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苏式笑话。”也就是说,所有苏联人民的经济诉求不能得到很好满足。

并且这一不利情形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因此,要想稳住大局不让苏联陷入到大崩溃的状态中就势必要从经济上下一剂猛药。并且是加大计量的才可以让苏联起死回生进而迸发无限活力。

这是戈尔巴乔夫想的策略,但事实上他也这么按部就班地一一做了。当然,戈尔巴乔夫一个人这样搞是不行的。因为蓝图设计好了还需要大批操作的人。苏联的7位公知就此浮出水面。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这7位公知是拉克申、雷巴科夫、索尔仁尼琴、季诺维也夫、马克西莫夫、唐德拉季耶夫和德鲁宁娜。可以说,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能够如此顺利地推进实际上与这7位公知脱不开干系。

比如拉克申就是戈尔巴乔夫的坚定支持者。他不仅公开赞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还极力宣扬这是让苏联渡过当下难关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唯一办法。为此,拉克申在公众视野里异常活跃。

其他几个公知虽然表现没有这么突出,但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想要让苏联摆脱当下的窘境。在狂风暴雨下苏联最终倒下了。但结果却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也超出了公知的心理预期。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七位公知的悲惨结局

那就是苏联解体后,继任前苏联绝大部分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没有摆脱集权主义这个幽灵。俄罗斯的人民依旧生活在政局动荡、经济疲弊的窘境里。而且貌似比苏联时期还要糟糕和不如。

在看到这样的结果后,戈尔巴乔夫沉默了,对苏联体制和曾经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社会问题极力批判的7位公知们也沉默了。他们没有想到,苏联解体后的结局竟然比解体前还要悲惨。

拉克申一扫此前的活跃状态转而在公众视野里表达出深深的忧虑和浓浓的不安,这其实已是悲观主义的体现,拉克申在经历叶利钦上台的动荡局势后便陷入到抑郁状态下久久不能走出;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雷巴科夫则公开表达了自己的反思,反思他曾经极力想要促成苏联解体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然而,雷巴科夫写到最后仅仅用了一句“这是无法挽回的错误”来形容他对苏联解体的遗憾;

索尔仁尼琴则对此悔恨不已。这个曾经因为揭示苏联体制的黑暗与腐败而被迫流亡到西方国家去的沉重爱国者竟然在苏联解体后发出“是我对不起俄罗斯人民,是我害了他们”的哀叹;

季诺维耶夫也和索尔仁尼琴一样,对于自己极力推动苏联解体这件疯狂的事情而悔恨不已。然而,季诺维耶夫却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他开始研究起苏联体制对于俄罗斯人民的稳定作用;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马克西莫夫相较于季诺维耶夫而言要更深一层。他亲身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转变后最终意识到以变革的方式促成新秩序的方法其实并不是百分之百可以成功,这种方式也可能会失败;

不过,这三位公知在看到这样的结果后都明显传达出“要想解决苏联身上的问题仅仅只看到体制上的僵化是明显不够”的意味来。只是,这个意味产生于浓浓的悔恨和痛苦的不甘之后。

唐德拉季耶夫和德鲁宁娜的做法则更为悲壮。因为他们都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错误。这个方式就是结束宝贵的生命。然而,颇有意思的是苏联解体和明朝红丸案十分相近。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属于爱国者的红丸案

熟悉历史知识的朋友都知道明末红丸案属于三大疑案之一。红丸案的简单经过是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的大明皇帝朱常洛在服用完所谓的仙药(即红丸)后没多久就驾崩了,时年才38岁。

换到苏联解体上来说,苏联于1991年解体,戈尔巴乔夫是1985年上台。叶利钦执政了两届任期于1999年下台。从戈尔巴乔夫上台时开始计算苏联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还有14年时间。

明光宗朱常洛于1601年时被封为太子,直到1606年其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熹宗朱由校出生后才彻底巩固了接班人的位置。从准皇帝到皇帝,倒霉皇帝明光宗朱常洛也用了14年时间。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其二、朱常洛在决定吃下仙药之前已经是身体欠恙了;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末代领导人之前苏联的各种问题频发且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其三、最明显的特征是这两件事都能操之过急。

然而无论是朱常洛还是戈尔巴乔夫都把快快快这三字摆在了明面上。结合诸多资料来看,戈尔巴乔夫的前几任改革者几乎并没有像他那般表现出急不可耐的心态也没有做出相关行动。

不管是赫鲁晓夫还是勃列日涅夫他们最起码都遵照了苏联此前曾经制胜西方和引以为傲的五年计划制度。但戈尔巴乔夫却并没有遵守这个五年计划制度,而是急不可耐地“既要都要”。

这无疑像是在给老人下猛药。可是老人的身体本来就很差了,只能通过慢慢调理的方式来达到集中力量解决一个问题进而慢慢解决所有问题的最好结局。但戈尔巴乔夫却没有遵照常理。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同样,一上来就免除矿税大发抚恤金笼络人心的朱常洛也没有这么干。然后他们都迎来了惨痛结局。这是多么可悲又可笑的一件事情。戈尔巴乔夫给苏联吃下的红丸虽然没有那么致命。

但却使得苏联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差,最终于叶利钦下台时彻底覆灭。有人说,戈尔巴乔夫和七位公知都是爱国者,但他们却在相反的道路上大步前进;有人说朱常洛是明末的开明皇帝。

但他却在继位登基一个月后迎来了死亡的结局。值得一提的是,朱常洛死了却留下了一个不好也不坏的名声;戈尔巴乔夫和七位公知促成了苏联的解体却也没有被苏联人扫进垃圾堆里。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从苏联解体身上我们可以发现,顶层设计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下层秩序必须要维护好统一、稳定的局面才可以让上下这两大部分在某一时刻里成功对接,不然的话终将会倒塌。

其次是上层与下层需要的东西既不能对换也不能加大剂量。对于苏联民众而言,他们已经习惯雄主带领国家走向富强的统治体制故而很明显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属于西方的民主自由。

如果强行逼迫他们去适应的话,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只有当西方的民主自由在某一地区得到成功的检验时才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不然的话,民主与自由只能成为永远的空谈罢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参考文献:

  1. 尤里·普罗科菲耶夫 张树华.苏联解体:谁之罪?怎么办?[J].红旗文稿. 2012(14).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1. 张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家的思想状况及其反思[J].高校理论战线. 2006(08).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
7位苏联公知,曾是“恨国党”,苏联崩溃却后悔,自尽、抑郁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