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④|如果碑刻会说话——《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出版回顾

作者:第一读者

作为四川出版的主力军,新华文轩所属的多家出版社近年来在出版好书上下大力气,成绩卓著。为鼓励和表彰优秀出版物,新华文轩自2015年起,已持续9年开展“文轩好书”评选活动。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④|如果碑刻会说话——《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出版回顾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④|如果碑刻会说话——《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出版回顾

2024年1月31日,2023年度“文轩好书”名单正式揭晓。

经过14位专家和文轩编委会组成的评审队伍多轮筛选、评议、投票,最终有47部作品荣获2023年度“文轩好书”。这些文轩好书中,有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的图书,有弘扬时代精神的主题出版物,有彰显学术精神的社科精品,也有颇具巴蜀特色的优质图书和扎实感人的文艺佳作,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艺术、科学价值。为此,读者报全媒体矩阵隆重推出“2023年度‘文轩好书’诞生记”系列报道,深度挖掘“文轩好书”背后的故事,以飨读者。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④|如果碑刻会说话——《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出版回顾

●书名:《中国碑刻研究通论》

●获奖理由:该书原创性强,从大文化视角系统研究中国碑刻,以碑刻史论、碑刻文化专题论、珍奇碑刻考探三个维度,构建中国碑刻文化的基本图景,展现中国碑刻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④|如果碑刻会说话——《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出版回顾

茫茫碑林、浩瀚碑海,每一通碑刻都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刀刀镌刻、字字勾勒,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深厚底蕴。

2023年5月,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江苏著名学者金其桢先生所著的《中国碑刻研究通论》,这是一部通览中国数千年碑刻文化基本图景的厚重之作。

中国碑刻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三千年,其萌生、发育、成熟、繁衍、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明代学者徐师曾在《文体明辨·碑文》中记载,“故有山川之碑,有城池之碑,有宫室之碑,有功德之碑,有墓道之碑……”碑刻包含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天文、地理、环境、宗教、文学、书法、教育、历史、风景、民俗、志怪等多维度历史信息。如果碑刻会说话,那么这一座座碑刻,就像是一部部中国文明史册,向一代代中华儿女诉说着一部不断裂的文明史。

四川教育出版社在社科文化、主题出版选题策划过程中,较为关注中华传统文化板块。而碑刻作为独特的历史文化载体,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进入项目团队的视野。通过对已出版碑刻类图书的分析,项目团队发现,现有的碑刻题材图书多为故事类、书法鉴赏类,或是针对某地区或某一文化领域的研究,真正意义上的通史类图书尚付诸阙如。

彼时,项目团队恰好得知一位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专业的金其桢教授在碑刻领域深耕潜心钻研多年,他长期在全国各地展开实地调查,搜集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有意在碑刻研究方面再谱新篇。项目团队立即收集了金教授的相关著作和学术成果进行学习和分析。在分析研究后,项目团队充分感受到金教授的研究不仅停留于揭示碑刻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还深入探讨碑刻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金教授在研究中展现出来的学术精神、历史学功底和学术写作能力,让项目团队确信,金教授能够驾驭宏大的学术主题体系构建。基于这个判断,项目团队即刻联系了金教授,发出了约稿邀请。

金其桢对此也十分感慨:“目前关于碑刻的论著,多是书法艺术鉴赏和金石文字考据的类型。然而碑刻文化的内涵极其博大精深,只有将其置于数千年中国社会发展史和文化发展史的宏观视角下,从单一到综合、微观到宏观……全方位研究考察,才能把握住碑刻文化的发展脉搏。”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④|如果碑刻会说话——《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出版回顾

当问及如何想到要从这三方面深入构建碑刻文化时,本书的责任编辑李霞湘表示:“基于前期的分析和作者手中的材料和文稿,项目团队提出了主要的策划思路——‘通论’。如何让‘通论’名副其实?纵向贯通、横向全面,经纬交织、彼此印证。”这一思路得到了作者的高度认可。在与金其桢教授反复讨论后,项目最终确定以《中国碑刻研究通论》为丛书名,将其分为三卷,分别从碑刻史、碑刻文化专题和历代珍奇碑刻考探三个角度构建中国碑刻研究通史。

历经两年,拿到定稿后,项目团队又提出了一些局部的增补建议,包括:深入挖掘碑刻见证中外关系的作用,突出中国碑刻的域外影响;增加近二十年来收集、研究的新内容,体现中国碑刻的新发展;在现代碑刻文化部分突出碑刻的现代化转型特点,增加对现代碑刻研究新著的简单介绍等。金教授对此亦欣然接受。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④|如果碑刻会说话——《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出版回顾

项目组在初期多方请教社内外历史学、书法、考古相关专家学者,参考同类大型项目编校经验,制定了严格的出版流程和编辑加工标准。因为书稿体量庞大、知识密度高,编辑加工难度大,学术分社几乎所有的编辑都加入了项目组,承担编校加工任务。“编辑过程中最耗时的工作是对书稿中知识点的核实。”李霞湘表示。编校团队综合运用各大博物馆官网、图书馆资料等,对书稿中的内容逐一进行核查。书稿也在三审三校之外增加了校次。“可以说,这是整个学术分社都参与的一场攻坚战。”

2023年1月3日,国家文物局核定并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其中大部分碑刻都被《中国碑刻研究通论》收录,这给了项目团队很大的鼓励。在项目团队共同努力下,《中国碑刻研究通论》于2023年5月与读者成功会面。

2023“文轩好书”诞生记④|如果碑刻会说话——《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出版回顾

《中国碑刻研究通论》共计204万字,含1300余幅图版,分为《中国碑刻史》《中国碑刻与中华文化》《中国历代奇珍碑刻考探》三卷。

第一卷《中国碑刻史》以三千年历史为线索,追溯碑的起源和繁衍,上起先秦,下至现代,系统梳理并展现中国历朝历代碑刻文化的发展脉络,清晰揭示中国碑刻三千年的演变轨迹,生动阐释了“古代碑刻石刻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第二卷《中国碑刻与中华文化》以碑文化专题论述为体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探讨碑刻在文字语言、中医中药、天文地理、水文水利、教育科举、法制吏治、经济、宗教、外交等领域的应用和功能等,完整论证了“中国碑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石质百科全书”。

第三卷《中国历代珍奇碑刻考探》聚焦三千年珍稀奇特碑刻,以历朝历代为轴,通过深入考究探究和讲述典故、轶闻、传说,展现中国碑刻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此卷将中国历代碑刻中的精品分为了书体嬗变碑、奇字怪书碑、三绝碑、无字碑、集字碑、水木奇缘碑、异型奇材碑、帝王御碑、石刻经书碑、巨字摩崖石刻等十几类,条分缕析,拓展了对珍奇碑刻的审美界定。

在这个由碑刻连缀的文字世界里,相信读者会生发出逡巡九州、纵览百代之慨,进而感奋民族先贤以金刀、青石为载体而雕镂的前世记忆与今生希望——对吾辈而言,历史遗存的所有碑刻文图,都是对存世的纸本或绢本的历史典籍的观照、补遗、延伸或细化。(读者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杜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