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作者:猫叔辣评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01

还记得在问界新M7发布会上,华为董事会成员、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一共高喊了五次“遥遥领先”,把会场气氛烘托到了高潮。

站在台上,余承东骄傲而自信地说:

我们在AITO问界新M7系列上重金投入5个亿,用了扎实的材料、最好的技术,让它不仅成为智能座舱天花板,还是智能驾驶天花板,更是智能安全天花板!

在看不见和看得见的地方,为用户带来了比遥遥领先更领先的极致体验。

可谁能想到,“打脸”却来得如此之快。

问界M7这一个又一个“遥遥领先”和“天花板”一样的技术,在一场车祸面前被质疑得体无完肤。

的确,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月26日下午,在山西运城的一条高速路上,一辆刚提车才3个月的问界M7追尾了一辆当时正在超车道上作业的洒水工程车。

随后车头发生了起火爆炸,很快,整个车被熊熊烈火包围,里面的三人,其中包括一个2岁的男孩均不幸遇难。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事故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从不同网友曝光事发时的视频可以看到,当时车头起火的时候,有一个身穿黑衣的男子和两位穿着工作服的男子,试图用硬物敲击车窗救人。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这两位穿着工作服的男子貌似是当时作业洒水车上的工作人员,相关媒体也证实了,发生碰撞后,洒水车上的司机也第一时间参加了救援。

但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成功,是因为时间太短,还是因为玻璃敲碎后无法救出被困人员,最后才导致了三死的悲剧。

结合相关媒体的报道,当时问界M7遭遇猛烈撞击后,貌似司机与其余两位乘客都没有了意识,所以在车门无法打开,车头又起火,很可能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如果不是专业救援人员,施救也许很难成功。

目前,官方对这起事故的前因后果还没有详细的通报,当时参与救援人员的说法相关媒体也没有详细的报道,所以基于上面的结论都是通过现有的报道拼凑起来的,最终还是以官方通报为准。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02

但可以肯定的是,就在这起事故发生后不久,3名遇难者的亲属在网上公开发声。

她说,事故大概发生在4月26日下午4点左右,当时她不在现场,等她看到遇难的家属后已经是晚上8点,事故现场的视频都是网友拍的。

车上遇难的三个人,分别是她的弟弟,她的老公和她的儿子。

让他不解的是,事发两小时后,自己才得知这个悲痛的消息,但问界客服还打电话来询问“售后体验”,而不是介入救援。

目前她急需要一个真相,希望能联系到目击者了解相关的信息。

对此,她还提出了最关键的几点质疑:

首先,事发时养护车正在移动作业,而且是占用的超车道,那养护车当时的速度是否合规?有没有设置道路警示标志?有没有高速路养护申请?
其次,问界M7宣传的AEB自动紧急制动功能、GAEB异型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三元锂电池、阻燃材料和热失控保护技术撞击、安全气囊等是否发挥作用?
另外,为什么发生剧烈撞击后,车门无法打开,车窗没落锁?

总之一句话,在这位家属看来,一场车祸痛失了三名至亲,她合理的怀疑:

在事故发生后,车内安全系统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包括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和热失控保护技术,才是导致如此惨痛的结果。

在详细解读她的怀疑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我的质疑。

从网友曝光的当时图片和相关媒体报道来看,当时问界M7追尾的是一辆正在作业的洒水车,并且司机第一时间就参与了救援。

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熟悉电动车的构造,貌似听说过如果电动车起火不能用水来救,这也可以回应很多网友的质疑,为什么不第一时间用洒水车里的水来扑灭。

因为当时并不能确定是那个零件起火,如果是电池起火,那水浇上去可能会帮倒忙。

可从这张照片能清楚地看到,当他们砸窗救人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灭火器一样的东西。

有车的人也知道,车内都会配备灭火器,那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用灭火器灭火呢?而是选择用灭火器砸窗施救?

如果这个怀疑触及到了我的知识盲区,恳请大家在评论区科普。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03

言归正传,回到这件事遇难者亲属的质疑上。

第一个质疑,相关部门还没有给出合理的回复,我们也不清楚当时的情况,就暂且不说。

重点来说一说,也是被无数网友质疑的最重要的两点。

一是,为什么此车型宣传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没有发挥作用?

遇难者家属说,家人驾驶的车辆为华为问界M7 Plus后驱版5座。

在此,先辟谣一点,很多人把这次事故归为自动驾驶,但这个车型并没有配备此项功能,就不要以讹传讹了。

要搞清楚这个怀疑,就得先来了解下这个功能:

AEB即自动紧急刹车系统,是一种高级汽车安全技术,也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它主要借助传感器监测前方路况,在有碰触风险时,及时提醒驾驶员,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也就是说,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前面有障碍物,结果你根本没反应过来,眼看马上就要撞上了,这个系统就会自己制动,相当于帮你踩刹车,让你尽可能避免撞上去。

但这个系统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它的启动是由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来监测及识别前方状况,所以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

比如,搭乘不同自动紧急刹车系统的工作范围不同,对时速的要求也不同,还有前面有没有大型车辆的遮挡影响传感器的正常工作等……

所以,当这个质疑声越来越猛的时候,问界官方也给出了回复:

事发车型是入门非智驾版,未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而是使用的博世方案,博世方案AEB的工作范围是在4-85km/h,碰撞时的115km/h时速已经远超博世AEB触发范围。

也就是说,当时因为车速超过工作范围,所以才导致了AEB没有被触发。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但貌似面对问界官方的回应,博世也很快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经调查,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含AEB)。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所以,事故车辆上到底使用的是哪家的AEB,连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还是个谜,又何谈真相呢?

其实,这次事故之所以引起网友的强烈关注,不仅是因为华为问界推出M7这款车型后,不仅扭转了一开始惨淡的业绩,甚至还把华为汽车业务推上了一个王者的高度。

据相关数据显示,事发车型问界新M7,由赛力斯和华为于2023年9月联合推出后,很快成为问界的销量担当:

2024年3月,全系交付新车31727辆。其中,问界新M7单月交付新车24598辆,上市累计交付量超过12万辆,持续登顶中国新势力车型销量第一。

M9单月交付新车6243辆,稳居中国新势力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第一。

两个“销量第一”,这里面离不开新款问界M7的贡献。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04

那为何20万左右的电车这么多,多数人偏偏愿意为问界M7买单呢?

排除硬实力来说,就单说软实力,很多人当时买这款车看中的就是AEB。

它也一直是问界汽车宣传的重点。

当时这个最大的卖点一曝光,何小鹏还公开直言:

友商讲了 AEB,我认为 99% 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 AEB 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的确,虽然 对于AEB在汽车行业成为标配已达成共识,但对于这项技术本身的实操能力,还远未在业界达成共识。

为此,余承东也在朋友圈还不客气地回应:

赶紧体验吧,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呢。

如今看来,两位电车领军人物的隔空掐架,也暴露出AEB这项技术在业内存在很大的分歧。

连基本的共识都没达成,更别说对这项技术的行业标准了。

那没有行业标准的技术,运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还作为最大的卖点,是不是有耍流氓的嫌疑呢?

这就好比我研发出了一种新药,还没进入临床,或者只有一部分人觉得有效,那我就拿出去说,这个新药能治什么病,能突破行业短板,一个道理。

当然,这也不是华为问界一家这么说,很多厂商都在汽车发布时都会极力推荐这个卖点。

但前面也说了,这个技术是需要很多先决条件的,说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对,这个技术就是形同虚设,还不如自己多练习一下反应能力。

那是否这起事故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把当时的洒水车看作大型车辆,加上事故车辆当时车速不在这个技术的动作范围之内,所以才导致AEB没有工作。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另外多说一嘴,AEB技术虽然成了各大车企卖车的新亮点,但发挥失常的案例近年来不在少数。

所以要不要为这项技术买单,相信大家心里已有了答案。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05

最后再来说说,再次被人诟病的隐形把手的问题,这也是让很多人吐槽的一个槽点。

当时事故车起火后,因为车门没有自动解锁,加上隐藏式门把手,就更加打不开车门了,所以也间接导致了施救的失败。

其实,我一直觉得,隐形把手就是一个鸡肋,最开始设计这个把手的时候,只能各大电车公司为了减少车辆一点点的风阻,让车辆加速更快。

没想到这几年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们,在重大事故面前,电路被切断后,机械式门锁也更为可靠。

而且,中国绝大多数路段都限速,不要因为追求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速度来增加遇险时的风险,造成更大的后果,完全得不偿失。

事发后就有网友忿忿不平地说:

当时事故车辆似乎处在完全断电状态,问界M7的隐藏式门把手疑似并未弹出。

问界也第一时间做出回复:

问界M7不具备碰撞后,车门自动落锁功能。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这不是一个妥妥的大BUG吗?

怪不得有网友说,智驾不是关键,撞击后打不开门才是核心问题。

就算不是遇到了突发事故,日常情况下,隐形把手也是槽点不断。

遇到北方的冬天,车停在路边一晚上,第二天想要开车,你还得先解决把手的问题,起码要拿个热水袋给它升温,让它可以正常工作。

问界M7起火致3人遇难:让人忿忿不平的是,最大卖点却成最大槽点

所以,隐藏把手的不便性,远远大于它的便利性。

更无语的是,第一次坐电车的人根本连把手的找不到,站在路边十分尴尬。

所以抛开其他技术性问题不谈,是否广大电车车企能好好改进一下隐藏把手的问题,不要让它成为事故救援的拦路虎。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猫叔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