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作者: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时任美国参联会主席的布莱德雷在回忆录中,谈及朝鲜战争时,用了一段不小的篇幅讲述 1950年11月2日至9日这些天里发生的事情。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这个时间段,始于美军第 1 骑兵师云山受创,止于第 8 集团军全线退至清川江以南。也就在此期间,志愿军开始了上一个战役的收尾和下一个战役的筹划,美军则在考虑从前一个攻势退下来后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

1、麦克阿瑟的“胜利”

布莱德雷认为,这些天里发生的事情,其重要性被战史研究者们忽视了,而正是这关键的一周,华盛顿决策者在麦克阿瑟的误导下,开始失去对朝鲜战局的控制,为此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11月2日,威洛比向华盛顿发出有关中国军队入朝参战的情报。4日,麦克阿瑟致电参联会声称:对中国军队参战的充分情报,只能在与中国军队实际交战后才能得到。

对麦克阿瑟的这个说法,陆军参谋长柯林斯感觉到有点不大对劲儿。他隐隐觉得,麦克阿瑟的话语里透着满满的自信,而每当他以这种口气说话时,往往预示着他将要采取什么行动了。柯林斯想,麦克阿瑟以前多次这样干过,这次不知他又要干什么。

柯林斯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此时,麦克阿瑟确实在策划新的行动,目的是将跨过鸭绿江的中国军队全部赶回去。为此,他决定先采取一个大动作:远东空军倾巢出动,以最大的空中打击强度,摧毁鸭绿江上全部桥梁,切断中国东北的入朝通道。

在麦克阿瑟看来,只要有效地阻止中国后续部队进入朝鲜,就能确保美军对战局的掌控,从而将战争发展进程,纳入他设定的轨道里。但是,他这个重要的战略计划并没有“完整而正式地提交参谋长联席会议审批”。

11月6日,麦克阿瑟对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下达命令,要他立即出动 B-29 轰炸机,摧毁安东与新义州之间的鸭绿江大桥。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斯特拉特迈耶感到此事非同小可,暗地里与正在五角大楼的空军参谋长范登堡通了气。

范登堡“听到这个消息后惊呆了”,国务卿艾奇逊闻讯也“惊骇万分” ,因为这有悖于在靠近中国边境地区不得使用美国,军队的指令,“会引起英国等盟国的强烈反对,而且很可能会引起中国的报复措施,甚至引发苏联参战”。

杜鲁门、艾奇逊和国防部长马歇尔三人商议,决定通过参联会指示麦克阿瑟立即停止行动。

此时,离轰炸机从日本机场起飞只有1小时20分。

当晚 8时,麦克阿瑟致电五角大楼,怒气冲冲,言辞激烈,电报是发给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的。

面对麦克阿瑟这位“军中恺撒”,布莱德雷自己倒被吓着了。他立即给杜鲁门打电话,将麦克阿瑟发来的电文,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杜鲁门听。

杜鲁门听完后只说了一句:让他干去吧。

这样,麦克阿瑟在与五角大楼的较劲中,又赢得了一场意味深长的胜利。

2、麦克阿瑟的误导

美国研究朝鲜战争的专家约瑟夫·格登评价:

五角大楼的主要罪过是胆小怕事,他们在麦克阿瑟面前,就像学校的小男孩儿在城里的恶霸面前那样怕得发抖。

布莱德雷也说:

“他把参谋长联席会议当成小孩来对待了。”

麦克阿瑟与五角大楼的抵牾仍在继续。布莱德雷日后分析,双方分歧主要在于看问题的高度和角度不一样。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作为战区指挥官,麦克阿瑟关注的是本战区的事,他只是希望五角大楼拿出更多的资源来支持他赢得他所指挥的这场战争;而五角大楼却要“从一个更高的和更广泛的范围来考虑”问题。

在五角大楼看来,在可能发生全球战争的情况下,朝鲜“相对是个小问题”,美国“越早脱身越好”,至少不能将战争扩大,以免将美国宝贵的战略资源消耗在这个次要战场上。

一句话,对于朝鲜战争,五角大楼意在避免与中国发生全面军事对抗,而麦克阿瑟却不惜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甚至烧向中国境内。

接到麦克阿瑟 11月6日的电报后,五角大楼连夜召开会议,马歇尔、艾奇逊、布莱德雷等军政高官全部到场。

布莱德雷称这次会议是“朝鲜战争中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与会者研究了“最坏的情况”,“即中国军队大规模进入朝鲜时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进而讨论了将美军撤到半岛“蜂腰部”的可行性,并首次提出: “大致沿着平壤至元山一线(转入防御),同时通过外交手段谈判停火。”

据布莱德雷记述,与会者尽管就上述问题达成了一致看法,但并未形成任何决议,而是另外起草了一封电报,授权麦克阿瑟执行“既定的轰炸朝鲜前线附近的新义州目标和鸭绿江大桥”。

会议于深夜11 点35分结束时, “大家都筋疲力尽”。

布莱德雷在回忆录中写道: “后来我发现,我们当晚所作的决定可能是最严重的错误决定之一。”

11月7日,麦克阿瑟又连续发来几封电报。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第一封电报称:

五角大楼不让美国飞机进入中国境内实行“穷追”的限制,给从鸭绿江对面起飞的敌机“提供了一个十足的庇护所。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对我们空军和地面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封“有些歇斯底里”的电报马上产生效果,参联会随即“允许麦克阿瑟的飞机进入满洲境内‘6至8英里’追击敌机”。

另外两封电报就“不那么歇斯底里了”,其中一封电报宣称:

麦克阿瑟此前对局势的乐观估计得到了“证实”;中国人的行动“与其说是大规模、公开的军事干预,不如说是小范围的偷袭”。

远东司令部紧接着报告:中国军队“以奇怪的调遣方式”与第8集团军彻底脱离了接触——“他们已经撤退,而且失踪了”。

布莱德雷认为,这一情况“虽然让人感到困惑,但还是有些让人欣慰”。

它似乎证实了麦克阿瑟的估计:

“中国只是小规模参战,而且这些少量部队在碰壁后仿佛已经丧失了作战的勇气。”

受此影响,仅仅过了一天,五角大楼便放弃了先前达成的将美军撤到半岛“蜂腰部”一带的“共识”。

用布莱德雷的话说,这时的“有利形势”,似乎已超出此前讨论中列举的种种不利情况,美军“面临的实际威胁已经急剧减小,至少从目前看,威胁没有最初时那么大了,似乎战争取得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这种可能性不应由华盛顿的“胆小’就放弃。我们还是应该支持前方战场上的指挥”。

不过,与麦克阿瑟相比,参联会还多少保留几分“谨慎”。11月8日,参联会致电麦克阿瑟,要求他再为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最终形势评估”。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电报说:

中国的干预已产生新的问题, “联合国军”的任务应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得到“重新审查” ; “我们必须讨论,如何采取进一步的政治行动来解决目前出现的新问题”。

未曾料到,这一提议竟使“麦克阿瑟的愤怒终于像火山爆发一样迸发了出来”。

3、决定权留给麦克阿瑟

11月9日,麦克阿瑟向五角大楼发出一封措辞强硬的电报,矛头直指参联会有关“重新审查联合国军任务”的提议。

他写道:

我不能同意你们的意见,因为联合国关于朝鲜战争的基本政策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自由国家”,对这一目标的任何动摇都会“产生致命的后果”。

他声称:

“我计划在11月15日当天或前后开始我的这一攻击行动,借以将战线推回到边境地区,拿下整个北朝鲜。与这个目标相悖的任何计划都将彻底挫伤我军的斗志,由此造成的心理影响将无法估量”。

麦克阿瑟还猛烈抨击英国人不久前提出的在靠近中朝边界的地区建立缓冲带的建议,斥责其为“姑息中国共产主义分子”,是重蹈《慕尼黑协定》的覆辙,将“为自身的最终毁灭埋下种子”。

收到麦克阿瑟电报后数小时,国家安全委员会在白宫开会,讨论"中国出兵朝鲜和美国的对策”。身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杜鲁门总统没有出席,会议由艾奇逊主持。

会上,布莱德雷详细阐述了参联会对中国介入朝鲜意图的分析,指出:中国入朝参战的军事目的还无法最后确定,其目标可能有三种:

一是保护鸭绿江上的电力设施,并在北朝鲜建立一个“缓冲地带” ;

二是根据苏联战略需要与美国打一场消耗战,把美国的力量吸引在朝鲜;

三是把“联合国军”赶下海。而最后一个目标,只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苏联参加,这样就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至于朝鲜战场上的行动,布莱德雷认为还是应该将决定权留给麦克阿瑟,参联会予以必要的检查。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在这次会议上,已看不到参与决策的官员,对中国出兵朝鲜有任何担忧及因此而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只是大而化之地重复一些空洞的要求。会上作出的唯一决定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将不采取任何行动,不改变麦克阿瑟的“使命” ,并允许他在军事上“相机行事”。

布莱德雷日后反省,那些日子里,“我们阅读文件,坐下分析,进行讨论,但最终我们还是很不幸地匆忙得出错误的结论和决定”。

4、轰炸鸭绿江桥

作为中朝两国界河的鸭绿江上有 5个主要渡口,由北往南依次是:白山-惠山,临江-中江,辑安-满浦,长甸河口-清城,安东-新义州。其中,位于中下游的3个渡口最为重要,是志愿军入朝主要通道。除此之外,长甸河口以东7公里的拉古哨,还有一座横跨鸭绿江的水丰大坝,它既用于发电,也可作为连接江两岸的通道。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保卫渡口上的江桥及水丰发电站的安全,中央军委急调中南军区高炮第1团和华东军区高炮第4、第17、第18团至鸭绿江边,在东北军区指挥下,担负防空任务。

第一次战役之后,作为志愿军部队和后勤物资入朝通道的鸭绿江桥梁,成为麦克阿瑟必欲除之的头号目标。

11月6日,在麦克阿瑟强烈要求下,五角大楼批准了对鸭绿江桥梁实施轰炸,以“摧毁在满洲边界上的、‘朝鲜这一端”的全部国际桥梁”。

按美军统计,当时鸭绿江上国际桥梁共有 17 座,这次轰炸的重点是摧毁其中最有价值的 6 座,而新义州与安东间的两座桥梁是重中之重。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这两座桥,一座是上梁曲弦式结构的公路桥,全长944.2米,共12座桥墩,中朝双方各6座桥墩;另一座是与之平行的双轨铁路桥,全长946.2米,朝方一侧为平梁,中方一侧为吊梁。这两座桥都是日本人设计建造的,属重型桥梁,桥身坚固。另外,列入重点摧毁对象的,还有位于清城、满浦、惠山和江口的桥梁。

美国远东空军对“摧毁”一词所下的定义是:炸断“从朝鲜这一方的岸上数起,架设在水上的第一节桥身”。

这次轰炸范围还包括:

“从满洲边境开始往南直到战线,仅仅除了罗津、水丰的水坝和其他的发电厂外……摧毁所有的交通工具、军事设施、工厂、城市和村庄”。

执行轰炸任务的是远东空军轰炸机司令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组建空军,将全部中程、远程轰炸机部队划归战略空军司令部管辖,唯有太平洋战区的战略轰炸机大队,即装备B-29A“超级空中堡垒”的第19轰炸机大队,指挥权仍控制在麦克阿瑟手里,时称“麦克阿瑟的嫡系空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空军公开参战之前一天,该大队所属的B-29轰炸机就飞临朝鲜上空执行轰炸任务。此后,美国空军又向朝鲜战区派出4个装备B-29的战略轰炸机大队(第22、第92、第98、第307轰炸机大队),共拥有95架B-29轰炸机,这使得远东空军进攻力量大增。

紧接着,远东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在东京建立,空军少将小埃默尔·奥内多尔任司令,对全部战略轰炸力量实施统一指挥。

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将轰炸计划上报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要求他:执行任务时,所有参战的飞行员在必要时可一直飞到油干力竭为止。

5、轰炸鸭绿江桥有多难?

使用B-29轰炸机炸桥,面临两个难题。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第一个难题是,这些桥梁紧靠中国东北边境,部署在鸭绿江对岸的苏制米格飞机随时可越江迎战,对B-29实施迎击。B-29轰炸机体积大速度慢,火控系统不适应与先进的喷气式战机对抗。一旦遇到最大时速高达1120公里的米格战机,最快每小时飞640公里的B-29是很难逃脱打击的。

第二个难题是,鸭绿江桥梁的位置和走向不利于实施空中攻击。

鸭绿江自临江以下,径流由东北转向西南。辑安、长甸河口、安东三地跨江桥梁均为东南-西北走向。这意味着若从朝鲜一侧轰炸江桥,如果航线设计稍有不慎,执行炸桥任务的飞机就会飞进中国境内。

1950年夏季,第19轰炸机大队的B-29越江轰炸了安东的铁路调车场,当时美国谎称是飞机“迷航”,而这次炸桥就不能再以“迷航”作托词了。

以新义州的鸭绿江桥为例。该桥西北岸为中国的安东,为避免飞进中国境内,B-29攻击该桥时只能由东北方向进入,沿横轴线从侧面攻击桥身,而按常规,摧毁桥梁的有效方法是沿桥身走向从纵轴线进入,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得对桥梁的攻击面。

由于攻击方向的制约,加上中国地面防空炮火和空中苏制米格战机的威胁,以及目标上空经常出现的强侧风(风速达145~160公里/小时)的影响,B-29飞机要在7000米高度上将炸弹投中 12 ~18米宽的桥身,特别是直接投到桥墩上,不能不说是一项难度极大的任务。

斯特拉特迈耶研究了使用 B-29 飞机轰炸鸭绿江桥必将遇到的困难后,对麦克阿瑟说: “这是办不到的事情。”

对新义州至安东两座江桥的轰炸,按计划应从11月7日开始。由于当日天气不好,行动推迟到第二天。11月8日,远东空军全力出动执行轰炸任务。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在 B-29 轰炸机群飞临江桥前,F-80 和 F-51 战斗轰炸机首先对新义州地区的地面目标实施了密集攻击;11时40分,70架B-29轰炸机飞临新义州上空,在6000米高度向地面倾泻了大量的燃烧弹,将新义州炸成一片火海;与此同时,另外9架B-29趁着冲天火光,对两座江桥实施攻击,鸭绿江水面顿时被炸出一排排水柱。

由于头一天的轰炸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麦克阿瑟决定,将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加强进来,与空军轰炸机部队一起炸桥。

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任务区分为:安东至新义州的江桥,由海军第77 特混舰队的舰载航空兵负责摧毁;辑安至满浦和长甸河口至清水的江桥,由空军负责摧毁。

麦克阿瑟之所以将轰炸安东江桥的任务交给海军航空兵,是因为舰载机可以实施俯冲轰炸,比起 B-29的高空水平轰炸,或许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11月9日上午,美国海军航空兵的 F-4U“海盗”和 AD“空中袭击者”飞机,从停泊在日本海的“福吉谷”号、“菲律宾海”号和“雷伊泰”号3艘航空母舰上起飞,从东海岸穿越整个半岛北部,对靠近西海岸的安东至新义州江桥实施轰炸。

这次轰炸,受到鸭绿江两岸志愿军高炮部队的坚决抗击。

第一天,双方打了个平手,志愿军高炮部队没有击落美机,美机也未能炸毁江桥。

第二天、第三天,美国海军舰载机连续出动,志愿军高炮部队坚决与之对抗,击伤多架美机,舰载机也只炸毁了安东至新义州的两座新架设的轻便浮桥,跨江铁路桥依然未被炸毁。美军战史称:“这座桥太坚固了,海军现有的武器实在难以摧毁它。”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麦克阿瑟只得令海军航空兵撤出战斗,让B-29飞机再次上阵。

6、新战术和新武器

据美军战史记述,后来对鸭绿江桥的轰炸,B-29试用了一些新的轰炸战术和新式炸弹。

最引人注目的是使用代号为“拉松”(Razon)和“塔松”(Tazon)的无线电制导炸弹。“拉松”弹重1000磅,“塔松”弹重达12000磅。

第19轰炸机大队试用了这两种“灵巧”炸弹。所谓“灵巧”,是指这两种炸弹的弹尾或弹翼上安装了一个简单的制导装置,即用无线电遥控的升降舵和方向舵,升降舵控制炸弹下落姿态来改变射程,方向舵控制方向。

轰炸机上的投弹手投下炸弹后,以目视跟踪炸弹下落,同时发出无线电指令控制弹翼偏转,修正炸弹下落的轨迹,直到炸弹命中目标。

采取这种方法投弹,需要天空晴朗,便于观察。任何一种B-29型轰炸机的弹舱都可挂载“拉松”弹,但“塔松”弹体庞大,无法装进弹舱,后来经过改装,打通前后弹舱,才将“塔松”弹勉强装了进去,但仍有三分之二的弹体露在外面,使得弹舱门不能完全关闭,增加了飞行阻力。

10月初至12月,第19轰炸机大队共投掷498枚“拉松”弹。据称,该弹可靠性比较高,但威力较小,往往需要数枚“拉松”弹同时击中才能对桥梁造成破坏。而重型的“塔松”弹,直到12月才运到第19轰炸机大队。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按麦克阿瑟指令,此次轰炸,要以“最大的力量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战斗活动,如果需要的话,作战飞行员应全部出动,并尽可能地多次出动”。

这期间,美军每天出动各型飞机上千架次。辑安、长甸河口和安东三处江桥,承受了最大的空袭压力,特别是安东,每天少则1次、多则3次大机群来袭。

整个11月份,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为轰炸这三个渡口上的江桥,共出动飞机2560架次,志愿军沿江高炮部队作战168次,击落飞机11架、击伤69架。

在新安州-安东方向,公路桥朝鲜一侧第八孔钢梁被拦腰炸断,左侧的铁路桥也严重受损,朝鲜一侧第二孔钢轨被炸弯,枕木和桥板被炸起火,经抢修后仍能通行。后来,公路桥朝方一侧三座桥墩又被炸塌,多节钢轨落入江中,致使该桥彻底瘫痪。

美国发起空袭战役期间,驻守鸭绿江中国一侧的苏联空军米格-15开始参战。尽管各方对苏联空军战果有不同的统计数字,但米格-15的出现使执行轰炸任务的美国轰炸机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则是毋庸置疑的。

最早进入中国东北协助防空的苏联空军部队为别洛夫将军率领的1个歼击机(当时称截击机)师,8月3日到达沈阳北陵机场,9月下旬开始担负防空任务。

10月9日,苏联同意派米格战机到安东作战,并可飞出中国边境数里距离。11月1日,苏联飞行员驾驶米格-15从辽阳起飞,迎击入侵安东的美机,取得击落2架的战果。

11月8日,即美国飞机大举轰炸新义州的当天,米格-15与美空军F-80C在鸭绿江上空发生空战,这就是美国空军战史所称的世界历史上首次喷气式飞机之间的空战。

不久,驻沈阳地区的两个苏联歼击机师扩编为第64独立歼击机航空军,担负保护鸭绿江上的桥梁、发电站和水坝,以及中朝边境以南75公里之内北朝鲜交通线和机场的任务。这支颇有战斗力的空军劲旅从沈阳、鞍山转场到鸭绿江边的安东。11月上半月,就取得了击落美机23架的优秀战绩。

为轰炸2座鸭绿江桥,麦克阿瑟有多拼?"命令"上级同意,轰炸1个月

美军对鸭绿江桥和朝鲜北部边境的狂轰滥炸,对北朝鲜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鸭绿江上的公路桥梁大部被炸毁,朝鲜北部的重要城镇几乎全被夷为平地。

但是,这一轰炸并没有切断中朝之间的交通运输,也没有阻止志愿军第二批参战部队向朝鲜境内开进。就在美国空中封锁战役进行过程中,宋时轮率第9兵团3个军从临江渡口进入朝鲜,由于部队严密伪装,隐蔽行军,15万大军的行动,不仅未被美国空中轰炸所阻止,而且未被空中侦察所察觉,不能不说是美国人的一大失败。

进入12月后,鸭绿江全面冰封,冰层厚度已可通行载重汽车,再继续轰炸江桥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麦克阿瑟只得同意远东空军司令部的建议,停止了这次轰炸行动。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