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将李臣典御女而亡传闻的背后,是晚清第一大功的腥风血雨

作者:陈词a

李臣典,这个名将在攻克南京天京城时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轰塌坚城,歼除巨憝"的首功之臣。然而,多年后却流传出他因贪色而亡的谣言,令人费解。究竟这位曾获"克城首功"的名将是怎样壮烈殉国的?他的死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腥风血雨?清廷与太平天国之间的恩怨情仇又是如何激化的?本文就让我们一一拨开迷雾,解开这个谜团。

名将李臣典御女而亡传闻的背后,是晚清第一大功的腥风血雨

湘军吉字营攻克天京城的艰难征程

天启元年(1853年),太平军攻陷南京城,将其更名为"天京"。自此,这座曾经的六朝古都便成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和军事重镇。然而,随着战事的持续,天京城内的粮草储备日渐告罄。为了维系军心,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不得不四处籍刂,向江南一带的富庶城镇征调粮草。

曾国荃麾下的湘军吉字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调遣前来,负责包围天京城,切断其外援。初时,曾国荃并未将主力布置在天京城下,而是分兵把守长江沿线要冲,防止太平军从外界获得补给。及至1862年,苏州、常州等地相继被清军夺回,曾国荃这才亲自率领吉字营长驻天京城下,死守不退。

尽管如此,曾国荃的行为却引起了清廷和其他湘军将领的不满。一方面,清廷认为曾国荃贪功冒进,执意死守天京只为能亲自夺取这座重镇;另一方面,其他湘军将领则认为曾国荃这般做法将会使战事拖延过久,耗费过多人力物力。于是,清廷不断敦促淮军前来增援,意图早日决战;而其他湘军部队也纷纷暗中窥伺,企图插手夺功。

面对来自上级和同僚的压力,曾国荃决计不能就此退缩。为了攻下天京城,他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经过反复谋划,曾国荃最终决定听从湘军名将李臣典的建议,施行"明轰城墙,暗掘地道"的战术。

李臣典原是曾国荃的心腹爱将,曾在多次战役中建立赫赫战功。这一次,他提出在明面上利用重炮不断轰击城墙,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同时在暗地里组织工兵挖掘地道,伺机在城下布置火药,一旦有机会便可炸开城墙。尽管这一计策凶险万分,但曾国荃还是毅然同意了。

就这样,湘军吉字营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攻城之路。白天,他们架起重炮,对准城墙狂轰滥炸;夜间,则悄悄挖掘地道,为最后的突破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太平军也不甘示弱,他们利用城墙之利,组织火力封锁,阻挡湘军的进攻。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攻守互现,战事一波三折,几乎陷入了胶着的境地...

李臣典身先士卒,首破天京城池

1864年7月19日午后,天京城下一片肃杀。经过数月的伺机而动,湘军终于掘至城根,在城墙下布置了大量火药。一声闷雷般的巨响自地底传来,顷刻间,天京城墙二十余丈被生生炸开,碎石飞溅,浓烟滚滚。守城的太平军临危不乱,立即组织火力封锁,阻挡湘军的进攻。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臣典亲自执旗冲锋陷阵。身着湘军统制的黄马褂,他手持钢刀,高高扬起军旗,率先窜入城破的缺口。紧随其后的是刘连捷、伍维寿、朱洪章、武明良等湘军将士,他们簇拥着李臣典,浩浩荡荡杀入城中。

太平军虽然拼死阻击,但终究敌不过湘军的人多势众。双方在城破口处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巷战,湘军凭借火力优势节节推进,太平军则利用城内的地形阻击。李臣典亲自冲在最前线,他手持钢刀,身先士卒,杀出一条血路。

太平军的抵抗虽然顽强,但终究敌不过湘军的人多势众。随着湘军的不断增兵,太平军的防线被迫节节败退。李臣典亲率先锋,冲杀至太平门,将守门的太平军尽数击溃。他当机立断,扼住太平门,为湘军主力开辟了进城的通道。

很快,曾国荃、左宗棠等湘军主力就如潮水般涌入城内。他们分成数路,对太平军的据点发起了猛攻。太平军的抵抗虽然顽强,但终究敌不过湘军的人多势众。随着湘军的不断增兵,太平军的防线被迫节节败退。

就在这时,一股浓烟自天京城中心处升起,随即是熊熊大火。原来是太平天国的官员和平民在绝望之际,集体自焚殉国。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将整座城池笼罩在一片血色之中。湘军见状,更加兴高采烈,他们趁热打铁,对太平军的据点展开了最后的冲锋。

太平军的抵抗已经渐渐力不从心,他们的阵线在湘军的猛攻下节节告破。很快,湘军就占领了天京城的制高点,将太平军的余部压缩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军无力再战,只能选择突围。

幼天王洪天贵福亲自率领余部,向着城外杀去。湘军见状,立即组织了重重封锁。双方在城门口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

李臣典壮烈殉国,获"克城首功"

天京城破之后,湘军随即对城内展开了彻底的扫荡。李臣典亲自率领先锋部队,在城内搜捕潜伏的太平军残余。由于双方激战过于惨烈,李臣典不幸中了数枪,身负重伤。

尽管如此,李臣典仍然咬牙坚持,直到确保城内无一太平军活口为止。就在这最后的扫荡行动中,他又不慎中弹数枪,伤口渗血不止。此时的李臣典已是强弩之末,他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血淋淋的街头。

湘军其他将士见状,连忙将李臣典抬上马车,急送回营救治。可是,李臣典的伤势实在太重,加之长期奋战,体力早已消耗殆尽,经过数日的抢救,终于不治身亡。

李臣典的殉国,给曾国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毕竟,李臣典不仅是他最得力的心腹,更是这次攻克天京城的首功之臣。如果没有李臣典的"明轰城墙,暗掘地道"之策,湘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攻下这座坚城。

名将李臣典御女而亡传闻的背后,是晚清第一大功的腥风血雨

为了纪念李臣典的功勋,曾国荃特意撰写了一份请恤折子,详细记载了李臣典临终前的所作所为,并将其誉为"轰塌坚城,歼除巨憝"的首功之臣。在这份折子中,曾国荃还特意强调,李臣典之所以殉国,完全是因为"抢挖地道、攻城先登,屡次受创"所致,绝非后世所传的"因女色而亡"那般荒谬。

事实上,关于李臣典"因女色而亡"的谣言,完全是后人无中生有、臆造出来的。当时,湘军征战太平天国,军纪森严,哪有什么"女色"可言?即便真有这等事,李臣典这等忠勇之将,也断不会为之丧命。

不过,后世之人往往喜欢添油加醋,将英雄的事迹渲染得有些不着边际。比如朱东安在其著作《曾国藩传》中,就将李臣典写成了一个"因女色而亡"的糜烂之徒。而另一位作家朱洪章在《从戎纪略》一书中,则认为李臣典之所以获得"克城首功",完全是因为他的资历较高,而非真正的军功。

这些都是些无稽之谈,与事实相去甚远。李臣典获得"克城首功",完全是凭借他身先士卒、临危不惧的英勇表现,以及"明轰城墙,暗掘地道"的精妙策略。正是他的英勇献身,才为湘军攻克天京城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可谓立下了赫赫军功。

天京城破,太平天国覆灭

天京城陷落后,湘军立即对城内展开了彻底的扫荡。他们分成数路,对太平军的据点发起了猛攻。很快,天京城内的太平军阵脚便被完全摧垮。

面对湘军的疯狂屠杀,太平军的抵抗已经渐渐力不从心。他们的阵线在湘军的猛攻下节节告破,很快就被压缩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军无力再战,只能选择突围。

幼天王洪天贵福亲自率领余部,向着城门杀去。湘军见状,立即组织了重重封锁,双方在城门口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太平军虽然拼死相搏,但终究敌不过湘军的人多势众。就在这最后的冲锋中,洪天贵福带领着千余名太平军勉强突出了重围,其余的则尽数阵亡。

天京城破后,湘军对城内展开了疯狂的屠杀和掠夺。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将太平军的官员、士兵以及普通平民尽数屠戮。据史料记载,当时被湘军杀害的平民就有数万之众。

除了屠杀之外,湘军还对城内的财物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他们破门而入,洗劫一空,甚至还对妇女们进行了凌辱。整座城池在湘军的蹂躏下,很快就变成了一片狼藉。

结尾

太平天国的官员和平民见状绝望万分。他们知道,天京城一旦失守,太平天国就将彻底覆灭。于是,他们决定以死殉国。数百名被困在天京各府、衙、馆内的太平天国官员及其家眷,集体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