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自驱型成长》: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作者:国妈母婴

每次孩子一写作业,就各种磨蹭,我在旁边盯着都不管用;他们经常沉迷于耍手机,做啥都是慢半拍,看得真让人着急......

家有孩子,是不是都很头疼这些?仿佛孩子学习是为了我们似的,他们自个儿漠不关心,我们在旁边干着急,却起不到多大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需要扮演顾问的角色。也就是书中提到的“顾问型家长”,这种模式的父母,不会逼迫孩子,而是支持孩子,尊重孩子,允许孩子犯错,并且希望孩子从中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因决策失误时,家长能够给予帮助和关心,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边界,从而让孩子拥有更强的应对压力的能力。

与此同时,家长一定要认清事实,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家长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压力问题,焦虑是会传染的,然而安心也会传染。

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本书还针对游戏上瘾、不爱写作业等一些常见的问题,给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每一部分的最后,都会有“今晚怎么做”的练习,这里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来帮助家长和孩子。

《自驱型成长》: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自驱型成长》: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充分释放孩子自我完善的内驱力,身体力行,体验成长的困惑与获得成长的勇气。

但是很多家长可能会过度保护,不会让孩子接触那么多不确定事务,慢慢的,孩子会认为除了把分数提上去,没有什么是我的责任。

还有很多家长认为,考个好大学孩子就算成功了,前途也一片光明,但是考进名牌大学后一年因为酗酒逃课而被退学的孩子也很多。

作者讲道,孩子的人生像一场马拉松比赛,父母拖着孩子跑了42公里之后放下孩子让他自己跑过终点,但是孩子并没有准备好。

就像孩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但是他并没有准备好,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排除了学习后的空余时间,也有些孩子在考上大学前被管的太严格了,上了大学,无休止的玩电子游戏。

这都是父母管理出了问题,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一直看着你的孩子,而是跟他好好谈谈,了解他,做孩子的顾问。

很多孩子宁愿跟别人倾诉也不愿意找父母,那是因为父母总认为孩子还涉世未深,不想让他们吃亏受伤,其实父母也很焦虑,孩子也感觉自己什么也不行,因为我说什么,你都会说那样不行。

家长可以这样和孩子说,我相信你能做出明智的好决定,虽然咱们说好这事最终还是由你来定,但是,我还是想让你做出尽可能好的选择,所以我想帮你考量一下各种选择的利弊。

我还期待你能与拥有更多经验的人谈一谈,并听听他们给你的反馈。

最后,如果你的计划没有按照你预期的路子走下去,我觉得咱们就要一起讨论怎么另谋出路,这也非常重要。

孩子有了参与感,他就会想办法把事情做好,这种来自内心的自驱力才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法。

让孩子有更多能做决定的事,他们的自尊就在升高,自尊水平等于自律水平,孩子会自发的想要变好,想要拿到好成绩。

《自驱型成长》: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自驱型成长》: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培养孩子对自己未来的掌控感

樊登说:

“当把孩子控制过紧时,我们不自觉地沦为解决问题的标准机器,夺走了本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变得坚强自信、勇敢成长的机会。”

尤其是这个时代出生的孩子,家长普遍反映:太有自己的想法了。

如果你的孩子非常有想法,那么恭喜你,这种从自我任性中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掌控感和自我决策的意识,愿意掌控能够掌控人生的孩子,才更加有未来。

现代社会培养小孩,由于生活条件和社会形态的变化,以往那一套萝卜加大棒,物质上的奖励一套,早已被淘汰。

相对于物质,孩子们更加注重时间和空间弹性的给予。

你不能让你的孩子不想要他们本想要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多多掌握主导权,能够帮助他们的大脑建立起一种应对压力的回路。

换而言之,孩子需要越来越多的掌控感,而只有孩子有掌控自己生活的机会,才能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最后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而这才是幸福感的来源。

孩子们真的能做好决策吗?

《自驱型成长》中提到了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科学家们早在30年前就着眼于9-21岁孩子的决策能力。

研究发现,14岁,18岁和21岁的孩子在决策方面得分几乎相同,而9岁的儿童得分稍低一点。

科学家得出结论,9岁的孩子同样可以做出优秀正确的决策,在实验中表现的稍差也只是因为他缺乏相关的知识罢了。

而家长过多的干涉和规划,则恰恰是破坏了孩子的掌控感。

有的家长替孩子包办一切,孩子失去了对生活的掌控能力,索性就成为了一个毫无目标的人。

而家长最后却责怪孩子缺乏生活的责任心。

《自驱型成长》: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自驱型成长》: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家长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现在家长的普遍问题是因为孩子而产生的焦虑过多,而这种焦虑本身就有传染性,再加上焦虑会做家长在对待孩子时采取各种错误的办法和态度,直接造成对孩子的伤害。

而相比之下,因为家长压迫而多做的那些作业、多练的那些琴所能产生的正面效果,远远抵消不了压力和焦虑所造成的负面效果。

这听上去我本来很不买帐的“快乐教育”那一套。现在看来,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在低幼阶段,这还是有道理的。

当然,这里讲的快乐要是积极的快乐,而不是通过打电子游戏而获得的快乐。

现在家长给孩子们所设定的一些目标和要求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也没有用处的。

对不少孩子来说,智力还没有发育到那个程度,花很大的力气学四则运算、背口诀表什么的,是事倍功半的事情。

这些东西智力发育到了那个程度,一学就会,完全没有必要超前。

书中就讲到其实6岁以前,很多小孩(85%)的小肌肉运动能力是没有发育到能握好笔的。

这时候如果让他们拿铅笔写字,又不注意姿势,只会造成错误和奇怪的握笔姿势,以后改都改不过来。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成功,并有着尽力而为的上佳表现。

唯有真正的内心感召或自主动机才能使这种愿望成为可能,而与动机有关的科学研究则清楚地表明,它们都由胜任感或自主感发展而来。

自主感的重要性部分要归因于一个普遍原则:

你不该逼着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意愿去做某件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强迫儿童接受特定的想法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的企图,很可能会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折让孩子变得极度紧张,还可能进一步破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人类的大脑是以这样一种方式连接起来的:

我们抵制那些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企图,而渴望自主感,后者对自我动机的真正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律最强调的,是自己听自己的话,自己守自己的规矩。

《自驱型成长》: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自驱型成长》: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写到最后

孩子的生活,那是人家自己的,孩子就由你,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不属于你。

如果总想着让孩子按家长规划的成长路线丝毫不差地“顺利长大”,往往会收获一个叛逆的孩子,或者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见的孩子。

书中强调,自我驱动并不是一种短期的行为,而是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

它需要我们持续地、主动地寻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不断地挑战自我,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

书中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自我驱动不仅仅是为了达成目标,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当我们对自己的成长充满热情,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我们会变得更加充实和满足。这种生活态度不仅能帮助我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更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