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作者:茶余饭后

前段时间,网剧《我的阿勒泰》入围了第七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成为首部入选的华语剧集。

在宣传照中,草原延绵万里,碧空如洗。牧民们驾驭着骏马,在旷野上纵情驰骋,空气中都弥漫着自由的气息。

阿勒泰,成了人们心中诗和远方的代名词。

这部剧改编自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她因为擅长描写北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被誉为“阿勒泰的精灵”。

2010年,李娟和牧民居麻一家在冬季放牧区共同生活了三个月。她用灵性与温度兼具的文字,汇聚成了散文集《冬牧场》。

李娟在这本书的序中写道:“要选一本书作为代表作的话,目前我觉得非它莫属。”

冬牧场黄沙漫漫,白雪斑驳,寒冷与寂寞同时摧残着人的意志。但牧民们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乐观生活,相互治愈,为冬天增添了一抹暖色。

自然有四季,人生有起伏。

我们虽无法左右环境,却可以学做一个温暖的人,把日子过得炙热浪漫。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敬畏自然的人,生命往往更坚韧

每年11月,哈萨克族牧民驱赶着牲畜,行走在蜿蜒的牧道上。

迁徙的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公里。转场,拉开了阿勒泰冬天的序幕。

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牧民年复一年地南北折转。这种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牛羊得以成长,草地得以喘息,却也让他们受尽磨难。

尤其在冬天,寒风裹挟着黄沙,漫天风雪交加。牧民行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中,无所凭依。广阔而苍凉的大地上留下了他们执着前行的足迹。

李娟为了体验游牧民族悄寂深暗的冬季生活,决定跟随居麻一家转场。

她穿着厚重的冬衣,四肢僵硬,却不得不东奔西跑地管理驼队。晚上,大家休息不足四个小时,又得再度启程。

居麻家这次转场的行程虽然只有三天。可连日起早贪黑、风餐露宿,依旧折磨得李娟精疲力尽。

然而,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对牧民来说已是常态。他们每年迁徙数千里,于大地的褶皱中悄悄埋下了一生的悲喜。

当“到了”的消息传来时,李娟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停止”的幸福。

眼前是一块黑色的土地,那是多年积攒的羊粪涂抹的色彩。周边是空茫的沙漠,无边无际。这便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冬窝子。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牧民在地上挖个深坑,用羊粪砌垒坑壁,顶端铺满干草。简单的搭建过后,一家人便有了挡风避寒的住所,地窝子。

在零下数十度的荒野中,大地和羊粪的组合,给予了牧民最安全和温暖的庇护。

没有水,李娟便和嫂子一同采雪。

裹挟着沙尘的雪,化开后浑浊不堪,让人难以下咽。但为了生存,荒野之中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即便在最寒冷的日子里,居麻仍要外出放羊。每隔一个小时,他就在雪地上生起一团火。火光温暖了居麻被冻透的身体,也点燃了他心底的希望。

李娟在书里写道:“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却理所当然,寒冷可以忍受。”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熬不下去的时刻。或许是因为亲人的离去,感情上的爱而不得;又或许是因为巨大的生活的压力,工作上的失意。

我们总以为事事顺遂,就能拥有幸福的一生。不承想,无常才是自然规律,如四季更迭,昼夜交替。

人们只有在风雪中不断锤炼自己,才能拥有更坚韧的生命力。

哪怕身处钢筋水泥筑造的城市中,我们也要常怀敬畏之心,驱使自己坚持梦想,忍受黑暗,静待天明。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心存温暖的人,生活处处是繁花

冬牧场寂静无垠,人迹罕至。牧民整日忙于劳作,并无其他消遣。

然而,他们不甘忍受单调枯燥的生活,于经年累月的磨难中,修炼了朴实乐观的心态。

居麻每次出门放牧前,都要费心装扮一番。他耐心擦拭靴子,使其散发光泽,再换上干净的衣服,仿佛要去会见某位重要的朋友。

实际上,放牧途中并无人烟。有仪式感的衣装,不过是居麻取悦自己的方式。

看到镜中令自己满意的形象,居麻会开心得哼唱一整天,仿佛牛羊都会对他刮目相看。

考虑到背雪化水的不易,李娟宁可整日蓬头垢面,不修边幅。因此遭到了居麻的奚落。

在牧民看来,无论环境多糟糕,都不能敷衍度日。认真生活,才能被岁月温柔以待,得到命运的馈赠。

不放羊的日子里,居麻也一刻不闲。

有时,他东修西补,耐心地拾掇家中的废旧物品。

有时,他爱跟人开玩笑,吹嘘自己和某个名人是放羊时的老相识,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居麻总能想出办法打发无聊的时间。用温暖的心,仔细雕琢着每一个当下。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居麻的女儿加玛,因家境贫寒,初中就辍学在家。

贫穷将她困于牧场之中,试图湮灭她青春的光彩。但加玛不甘命运的摆布,学会了用双手创造美好。

南下转场的途中,她认真收拾着帐篷里的物件,将被褥和厨具安置得整整齐齐。企图用舒适的环境安抚人们赶路的疲惫。

简陋的地窝子,也多亏加玛的布置。她用废纸和绣毡装饰寒酸的粪墙,绣花盖头遮盖新旧不一的物件,室内瞬间显得温馨大方。

董宇辉曾在介绍《冬牧场》时说道:“贫穷和觉得自己贫穷是两码事。”

当下,很多人虽然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却因为内心的匮乏感,常常忧愁满面。

他们为拥有更多的名利,更体面的生活而心力交瘁,渐渐失去了品味生活的耐心。

实际上,与其追求物质上的安逸,不如用心感受生活。因为幸福就藏在我们身边:

或许是疲惫归家时那盏为你而留的灯,雨天出门时那把递到手边的伞;

亦或是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好心人一次不留名的帮助。

知足常乐,方见内心丰盈。

心存温暖的人,往往能够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人心滚烫,便无惧世事沧桑

荒凉空旷的戈壁滩上,日子寂静而单调。

每当听到有汽车引擎声响起,李娟都会兴奋地跑到沙丘上,长久地张望。

直到车子在远处消失不见,轰鸣声还一直在她耳边回响,寂寞的滋味也愈发浓烈。

这种感受对牧民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常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十分期望与外界接触。

在冬牧场,出门找骆驼,搭车,都成了极为重要的社交活动。即便生活平淡无奇,人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得到些许慰藉,治愈内心的孤独。

来居麻家的访客大多一进门就上床卧倒。他们逗猫,看报纸,悠闲自得。

嫂子赶忙铺上餐布,沏茶,切新馕招待客人。大家愉快地交谈,嘘寒问暖。

热气腾腾的奶茶让客人忘却了寒冷与窘迫,地窝子里的嘈杂声也安抚了主人的寂寞已久的心。

尽管大家素未谋面,也不会觉得拘谨。凭借相似的生活经历和孤独的心绪,双方很快热络起来。

在荒野中遇到了收牲畜的商人,居麻也会殷勤地将他们领回家,热情款待。

嫂子特意煮了一大锅羊肉麦子粥。居麻热心地陪客人喝茶聊天,宾主尽欢。

然而,当商人准备离开时,给出的马匹价格却比居麻预期的少了一百元。双方僵持不下,交易失败。

望着商人开车决绝离去的背影,居麻并没有埋怨。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李娟说,在荒野里,礼数永远大于利益。

牧民长期生活在寂静的自然中,风雨洗涤了他们内心的尘泥,赋予他们更简单纯粹的灵魂。

因此,他们常以热忱之心待人,感恩所有的相遇,拒绝成为名利的傀儡。

然而,李娟在离开冬窝子时,却因为要叨扰其他牧民,内心局促不安。即使早已饥肠辘辘,也不敢大快朵颐。

后来,她逐渐意识到,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款待,实际上同帮助别人一样重要。让爱和温暖流转,才能延绵不断。

人们常说,心凉了,不再爱了。因为曾经受过伤害和欺骗,便深陷其中,吝啬付出。

其实,原谅别人,就是在拯救自己。

为往事耿耿于怀,只会越来越累;为不值得的人流泪,也会愈发受伤。

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才能常怀赤诚之心,不惧世事炎凉,人心诡谲,活得自在坦荡。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余生,做个温暖的人

写在最后

作者在书中写道:“所幸再寒冷无边的冬天,也有着温暖宁静的内核。”

那些顽强向上的生命,温暖的日常点滴,以及种种不期而遇的善意,都被李娟收藏在心底,当作宝藏。

一心向暖的人,往往懂得在风雨中筑造彩虹,于平凡中采撷美好。

即便身处凛冬,也能用爱浇灌心田,静待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