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余生最好的活法:内心富足,生活自在

作者:破局者Breaker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1934年的炎炎夏日,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杨武之教授,做出了一项令人深思的决定。

彼时,他年仅初一的儿子正值暑假,人们或许会揣测这位严谨的学者将会为孩子安排密集的数理化辅导课程,以期挖掘和培养其在科学领域的早期才能。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杨教授精心策划的补习内容并非现代科学知识,而是选择了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孟子》。

而这个接受古典文化熏陶的孩子,正是后来享誉全球、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桂冠的杨振宁博士。

时光流转至1997年,在一次与《光明日报》的深度对话中,杨振宁深情回忆道:“少年时期熟读并背诵的《孟子》,其深远影响远胜于当时若父亲选择让我提前接触微积分所带来的益处。

步入而立之年后,我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皆源自这部千年古籍。”

如果说《论语》以其智慧启迪了治国之道,那么《孟子》则如同一把照亮人生旅程的明灯,解答了无数关于生活哲学与道德伦理的困惑。

今天,我们有幸向您推荐樊登老师倾力解读《孟子》的新作——《人生的底气》。

在这部作品中,樊登老师巧妙地将古典智慧熔铸于现代生活的点滴之中,从初心坚守、交友之道、深刻反思到持续成长等七个维度,为我们拨云见日,指点迷津。

只有真正领悟并践行孟子所倡导的处世哲学,我们的内心才会更加坚定有力,从而赋予人生以更深厚、更坚实的底气。

余生最好的活法:内心富足,生活自在
余生最好的活法:内心富足,生活自在

底气来源于坚守本心

孟子,这位诞生于战国烽火连天、群雄逐鹿的乱世哲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卓尔不凡。

面对各国间的残酷竞争与无尽战火,他非但无所畏惧,反而展现出一种傲骨铮铮的气度。

在《孟子》这部传世巨著的开篇,孟子邂逅了以好战闻名的梁惠王。

梁惠王甫一相见,便迫不及待地询问:“先生长途跋涉至此,想必是能为大陆带来丰厚的利益吧?”然而,孟子并未迎合其功利之心,而是掷地有声地回应道:“大王何必执着于利益二字?我所秉持者,唯仁义而已。倘若君主一心追逐私利,则臣下亦将效仿,如此国家危矣。”

孟子这份对仁义之道的坚守,深深震撼了梁惠王,尽管后者早已习惯了法家的严刑峻法和纵横家的权谋策略,一时之间未能完全接纳孟子的儒家理念。

然而,外界的不解与冷遇并未使孟子退缩半步。他矢志不渝地周游列国,与墨家、纵横家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与贵族显要及王侯们广结善缘,始终致力于寻找让儒家思想落地生根的机会。

其间,他饱受诋毁,被批评为迂腐过时,指责其理想过于超脱现实。

对此种种,孟子泰然处之,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从而铸就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寓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使面对千万人的质疑与阻挠,只要真理所在,他也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坚定前行。

余生最好的活法:内心富足,生活自在

正如大陆著名作家七堇年在其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文字中所言:“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这句话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人生的航程。它寓意着,只要我们内心坚定地向往某个目标,即使生活如同逆水行舟般艰难曲折,也应秉持朴素的信念,凭借一叶扁舟般的坚韧与毅力,勇往直前,不断追寻自我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当你真正领悟到自己的人生使命,那份内心的清晰与决然将使你摒弃一切纷扰杂念,义无反顾地向前迈进,不再受外界环境左右,更不会随波逐流,丧失自我方向。

反之,若心中没有坚定的目标,就容易在生活的洪流中迷失方向,任由命运摆布。

曾经有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被广泛流传:一位智慧的老教授面对他的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们去山上砍树,一棵粗壮,一棵纤细,你们会选择砍伐哪一棵?”

学生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自然会选择砍伐那棵更为粗大的树木。

然而,老教授并未就此罢休,他进一步设定了条件——如果那棵粗壮的是杨树,而纤细的却是珍贵的红松呢?学生们在权衡利弊后,纷纷改变主意,表示会选择砍伐红松。

接着,教授揭示了另一个变量:杨树笔直挺拔,而红松却生长得弯曲有致,于是学生们再次调整了自己的选择。

最后,老教授语重心长地发问:“你们为何不去思考一下,砍树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引导学生反思行动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砍树,那么无论选择哪一棵,都可能偏离初衷,无法做出最适宜且能坚持到底的选择。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会面临无数类似的决策时刻,无论是职业规划、人际关系还是人生追求,外在环境总是瞬息万变,但决定我们能否抵达理想彼岸的关键,并非环境本身,而是我们坚守初心的力量。

只有当我们深刻理解并明晰自己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所在,才能坦然接受任何一种生活境遇,因为那时,我们知道为何而活,便有了忍受一切困苦、挑战未知的勇气与决心。

余生最好的活法:内心富足,生活自在
余生最好的活法:内心富足,生活自在

你的实力,决定你的底气

滕国,这个镶嵌在周朝历史版图上的微型国度,疆域不过方圆五十里左右,却在强邻环伺之中坚韧生存。

其四周尽是齐楚等大国的广袤领土,这些庞然大物欲要吞并滕国,可谓易如反掌之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滕文公内心惶恐不安,遂向儒家大师孟子求教:“我之小国,犹如夹缝中求生,若要在这两大强国之间择一投靠,何者更为明智之举?”

孟子深思熟虑后回应道:选择依附哪一方,并非我能预设答案,毕竟他国是否侵犯,实乃彼方决策,非你所能掌控。

然而,无论归附何方,祸患恐怕在所难免。与其惶惶不可终日,不如坚定信念,自力更生,专注履行自身职责。

孟子进而以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语点醒滕文公:“开掘护城之池,筑起坚固城墙,与百姓共同坚守,至死不渝,则此为可行之道。”

这便是强调挖掘护城河、修筑防御工事,与民同守,唯有百姓深深感念君主恩德,愿以死相报,方能保全国家于危难之际。

孟子的睿智谏言令人赞叹不已,他提醒我们:与其忧虑那些无法左右的外部变故,不如全心投入到自己能够影响和改变的事情上。

这一智慧,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亦有深刻阐述——关注圈与影响圈的概念。

关注圈涵盖了我们关心的各种事务,诸如健康状况、社会热点、国际冲突等,虽易于受外界因素牵制,但往往难以把控。

而影响圈则是指我们个人能力范围内可以施加影响的事物,聚焦于此,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与成长。

生活中,人们常常容易被外界纷扰所牵引,比如看见他人致富便盲目跟风投资,却忽视了这可能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边界。

唯有明晰自身的影响力所在,扎实耕耘,方可抵御外侮,立于不败之地。

余生最好的活法:内心富足,生活自在

在知乎的广阔知识海洋中,我曾有幸拜读过一位网友分享的一则引人深思的故事。

这位网友提及他的好友,原本是在国内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大厂担任要职,享受着稳定的收入和优越的工作环境。

然而,在短视频风潮席卷全国,众多网络红人凭借短视频一夜成名、赚得盆满钵满的背景下,他那位朋友被这股热潮所吸引,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裸辞,投身成为一名全职博主,专注于拍摄与制作短视频内容。

历经一年多的辛勤耕耘,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策划选题、拍摄剪辑到后期推广,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力求打造出独具特色、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短视频作品。

尽管如此,粉丝数量虽然逐步增长至1万多人,但实际的收益却微乎其微,几乎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

这种现实情况犹如一句调侃:“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收入2500”,让人不禁对这份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业背后的艰辛有了深刻的认识。

这个故事以一种生动而直接的方式揭示了成年人世界的一个重要成熟标志:那就是不要轻易用自己业余的兴趣或临时起意去挑战那些已经在某一领域内深耕多年、拥有专业技能的人。

与其盲目追求外界所谓的“热门”或“风口”,不如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我提升上,挖掘自身潜力,努力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

最终,故事传达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无需过于担忧应得的收获尚未到来,真正需要警醒的是自己是否已经全力以赴,是否完成了本该做的事情。

只有当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才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拥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也能游刃有余,从而实现真正的成功与价值。

余生最好的活法:内心富足,生活自在

人生最大的底气,就是进退自如

在齐国的那段岁月里,孟子以其深邃的王道理念积极地影响着国家的治理之道。他注意到了司法官员蚳蛙,在面对棘手问题时却未能勇敢地向齐宣王直言进谏。

于是,孟子适时地劝诫蚳蛙,强调作为司法官的重要职责在于直抒己见,为国为民排忧解难。

听从了孟子的教诲后,蚳蛙鼓足勇气向齐宣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遗憾的是,齐宣王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失望之余,蚳蛙愤然辞去了官职,选择了离开朝廷的舞台。

此事在齐国上下引起了热议,民众开始讨论起孟子本人与齐宣王多次交锋而未被采纳的经历,疑惑为何孟子仍坚守立场而不选择离去。

对此,孟子淡然而回应:“我并无固定的官职束缚,也无必须进言的责任在身,因此,我的去留抉择,岂非游刃有余、从容不迫?”

孟子的这一番话揭示了他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不受既有规则所限,能够随时保持超脱,这是人生底气的极致体现。

正如樊登老师精辟解读的那样,孟子犹如一位无限游戏的大玩家,不拘泥于身份地位,坚持传播其理念于四方。

相比之下,蚳蛙则更像是在有限游戏中挣扎的参与者,认为只有具备特定资格才能参与其中,一旦遭遇挫折便难以继续。

然而,在人生的这场宏大博弈中,最佳的状态莫过于内心不被外物所困,心境不因外界纷扰而乱,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与洒脱。

余生最好的活法:内心富足,生活自在

褚时健褚老,无疑是一位诠释传奇人生的典范人物。

他在17载春秋中,凭借卓越的领导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将原本濒临绝境的玉溪卷烟厂成功转型为全国翘楚,并跃居全球第五大烟草制造企业的巅峰地位,成就了一段业界佳话。

然而命运无常,这位商业巨擘在71岁那年遭遇重大挫折,面临调查并锒铛入狱,生活一度陷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困境。

然而,这并未能磨灭他心中的火焰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出狱后,已届75岁高龄的褚老选择在一片荒芜山岭上重新起步,背负着沉重债务,他以无比的决心自学种橙技术,开启了新的创业征程。短短五年内,他再次缔造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由“烟王”华丽转身为“橙王”,生动演绎了凤凰涅槃般的再生力量。

面对人生跌宕起伏的无限游戏,褚时健以其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苏东坡般“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与豁达。

无论顺境逆境,只要勇往直前,不下战场,就永远存在翻盘逆袭、再创辉煌的可能。

他的传奇一生,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写照,更是激励无数后来者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灯塔。

余生最好的活法:内心富足,生活自在

写在最后

孟子曾深刻阐述:“学问之精髓,无他求也,唯在回归那颗失落的本心。”

其实,人生的进阶历程,同样遵循这一道理。我们穷尽一生所追求的,归根结底,不过“心安”二字。

当人生步入歧途交错的十字路口,唯有坚守原则,方能赢得内心深处那份安宁的机会;

面对世事纷扰,唯有不断强大自我,才能拥有那份源自心底、无所畏惧的安稳底气;

在生活的洪流中,能够游刃有余地进退,才是守护内心安宁的关键所在;

愿你我都能效仿孟子,不畏世间繁杂困扰,既能积极进取,又能淡然处之,妥善安置我们的内心世界,让其安然自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