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主席十弟毛泽青:瞒着家人参加革命,为避嫌改名,妻子扫大街谋生

作者:品点历史

毛家泽字辈一共有10个兄弟,毛主席排行老三,被大人们称为石三伢子,又被弟妹们叫三哥。而这位毛泽青则是刚好排名第十,是家里的小弟,毛主席一直以十弟相称。

1916年,毛泽青出生于韶山,父亲毛蔚生同毛泽东父亲毛顺生是同一个祖父。毛蔚生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自己的土地,只有三间茅草房,平日里靠给别人打短工过活。

毛泽青15岁时,在婶子王淑兰的撮合下,娶了8岁的庞淑谊做童养媳。毛家人对庞淑谊很错,没有因为她是童养媳就看轻她,特别是毛泽青,对她尤其爱护有加。

在庞淑谊眼中,毛泽青就像一个暖心大哥,老实厚道,平日里言语虽然不多但很真诚,舍不得让她多干一点活。

虽然生活贫苦,但毛泽青继承了毛家优良的基因,个子蹿的很高,十几岁时就已经高过自家的家门,比毛泽东都高半头。后来据他的子女讲,毛泽青的个头足有一米九五,当地老人说,韶山还没出过这么高的人。

因为毛泽东在毛氏堂兄弟中排行第三,所以毛泽青等堂弟都叫毛泽东三哥。毛泽青比毛泽东小21岁,两人的年龄几乎是一代人的差距。

毛泽青从小就对三哥深怀敬意,对毛泽青来说,三哥是在外面见过大世面的人,他心中也怀揣着革命的热情,希望能和三哥一起干革命。

随着思想不断成长进步,毛泽青想参加革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1937年,21岁的毛泽青在王淑兰的帮助下,离开韶山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和当时所有离家参加革命的人一样,出于对家人的保护,毛泽青并没有告诉家人他出去干什么。

临走前,他对庞淑谊说:“我要出去做生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你在家里好好过吧。……”

当时庞淑谊只有15岁,自然不知道毛泽青要出去干什么,只当他真的是出去做生意了。

庞淑谊虽然早就嫁到毛家,给毛泽青当妻子,但由于年纪尚幼小,两人一直是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因而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毛泽青这一走,从此杳无音信。庞淑谊和公公毛慰生等人,都不知道毛泽青的去向,更不知道他的生意做的怎么样了。

此后的岁月里,庞淑谊仍然尽心尽力做好一个儿媳妇的责任,由于家里少了一个青壮劳动力,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因为没有地种,庞淑谊也只能去给别人做长工。那时是有地的人家少,做长工的人反而多,做工换回来的粮食少的可怜,有时候都不够一家人糊口。

虽然生活艰难,但一家人相处的还算和谐。平日里,瘦小的庞淑谊总是主动承担更多的家务,她仿佛就像一个陀螺,一天到晚忙的停不下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一家人在韶山相依为命,等候毛泽青回来。

然而,庞淑谊他们不知道的是,毛泽青并没有去经商,而是成了一名革命工作者。

当年,毛泽青瞒着家人来到了延安后,终于见到了日盼夜盼的三哥毛泽东。此时的毛泽东,已经是党内领袖了。

见到十弟毛泽青来投奔革命,毛泽东十分高兴,忙说“来了就好嘛”,然后拉着毛泽青聊了好一会家常,又问了韶山老家的情况。

主席十弟毛泽青:瞒着家人参加革命,为避嫌改名,妻子扫大街谋生

毛泽东与毛泽青

当毛泽东听到堂妹毛泽建早在1929年就已经惨死于国民党的枪口时,心里十分悲痛,他眼角湿润的对毛泽青说:“泽青,要记住啊,我们可不能想升官发财啊,要为穷人打江山。”

从此,毛泽青在心里牢记三哥的话,干革命是为穷人打江山,而不是升官发财。

此后的时间里,他始终用毛泽东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哪怕日子过的再怎么不如意,也没有起过用特权谋取私利的心思。

来到延安后毛泽青参了军,不久后入了党,入党介绍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青参军时,毛泽东还特意送给他一把枪,并告诉他:“干革命没有武器不行, 武器是啥,就是革命理论和枪杆子。”

这把枪被毛泽青一直带在身上,直到和平年代才上交国家。

毛泽青参军后先是在延安抗大学习了一段时间,然后被分配到后勤部门搞后勤工作,后来又被调到山西搞了一段时间地下工作。

在山西工作期间,毛泽青为了身份保密,将名字改为毛运才,后来他就一直使用这个名字,直到解放后也没有改回来。

在工作之余,毛泽青时常会想起韶山老家的那个小媳妇庞淑谊,他离家出走时庞淑谊才十五岁,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她长成什么样了,脸上是不是褪去了青涩,多了几分女性的成熟。

时间就这样过去,在庞淑谊的守望中过去,在毛泽青的思念中过去,也在隆隆的战争声中过去。转眼来到了1949年,湘潭地区解放,革命即将取得全面成功。

这年9月,一位南下解放军找到了庞淑谊并带来了口信:毛泽青早就参加了革命,如今是后勤部队里的一个副连职干部,现在长沙,过一段要回家里来看看并接走妻子。

庞淑谊接到消息后,欣喜的顿时有些不知所措,12年的漫长等待,12年的夜夜盼望,如今终于等来了丈夫的音信。

庞淑谊一天都不想多等,第二天她就和家人收拾好行囊,前往长沙寻找毛泽青。然而,这次离开韶山,她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主席十弟毛泽青:瞒着家人参加革命,为避嫌改名,妻子扫大街谋生

经过一路打听,几天后,庞淑谊终于在长沙戥子桥附近的一处军营里见到了毛泽青。此时的毛泽青已经32岁,比离开韶山时更高了一些,身板也更壮实了一些。

相比起来,由于长年操持家务,辛苦劳动,年纪小的庞淑谊反而看上去更加憔悴一些,站在毛泽青身边更显瘦小。

夫妻重逢,部队给毛泽青批了几天假,让他回老家看看。毛泽青回到韶山老家,这片土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贫苦农民都有了自己的土地,再也不用出去要饭了。

毛泽青看看着这一切,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他感慨的对庞淑谊说:“跟着毛主席干了12年革命,就是盼着今天啊。”

在老家待了几天后,毛泽青返回部队的时间到了。按规定,连级干部的家属可以随军,毛泽青是副连级干部,符合这一政策。于是,此后庞淑谊就跟着毛泽青走南闯北,再也没有分开。

一开始,部队驻扎在长沙,后来调到四川南充,再后来又调到东北佳木斯。虽然部队的条件很艰苦,但能陪在毛泽青身边,庞淑谊再苦也愿意。

很快,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平日里庞淑谊就在家做饭洗衣,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毛泽青在后勤负责财务工作,每天都要和钱打交道。

庞淑谊时常叮嘱丈夫:“毛主席早就对你说过,不要想升官发财,在部队里要注意呀。”

毛泽青总是回到:“我都记着呢,绝不给三哥抹黑!”

毛泽青老实厚度,一直用“毛运才”这个名字,在部队里从不讲起他与毛主席的关系,因此没人知道,这个大高个竟然是毛主席的堂弟。

1954年,毛泽青从部队退伍转业,被分配到辽宁抚顺市阜新发电厂工作,成为一名科员。

退伍前,一位关系很好的干部跟毛泽青和庞淑谊夫妻俩建议道:

“要转业了,你们要是听我的话,毛大哥再用原来毛泽青的名字更好,用毛运才这个名字,没有几个人知道大哥是毛主席的堂弟,别说你们不说,就是说了也没人信。”

其实这位干部也是好心,如果毛泽青改回原名,那么他以后的事业和生活,肯定会受益无穷。

对于改名一事庞淑谊坚决反对,她对毛泽青说:“运才,这名字可不能往回改,咱们要的就是不让别人知道我们和毛主席的关系。”

毛泽青也表示认同。不过,庞淑谊一直觉得“毛运才”这个名字用湖南话叫的有些拗口,趁这个机会,她让丈夫把名字改成湖南话更好发音的“毛万才”。

就这样,毛泽青用“毛万才”这个名字来到了阜新发电厂工作,一家人也终于在阜新这座小城安定了下来。

主席十弟毛泽青:瞒着家人参加革命,为避嫌改名,妻子扫大街谋生

转业后,毛万才还多次与毛主席通信,向他汇报工作和家庭生活。

毛主席还曾在百忙之中抽空亲笔回了一封信:“泽青弟:来信收悉,一切尚好,望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毛泽东。”这封信后来被庞淑谊一直珍藏。

毛万才最大的愿望是再见一见三哥,庞淑谊也是如此,他们几次在信中表露出这个愿望。

当时全国老百姓对毛主席都充满了崇敬之情,而毛万才和庞淑谊对毛主席的感情除了崇敬外,还多了一份亲情。

1956年11月,毛万才收到了总理办公室的回信,让他们一家来北京一次,毛主席要在中南海接见他们。收到信后,夫妻两激动的一夜没睡。

处理好手头的事情后,毛万才和庞淑谊领着三个孩子来到了北京,他们一家暂时被安排住进了招待所。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一家人被领到了中南海,毛主席和夫人江青在家里和他们见了面。

这是庞淑谊生平第一次和毛主席见面,面对这位丈夫口中的“三哥”,韶山老家长辈口中的“石三伢子”,如今的共和国领袖,庞淑谊一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反倒是毛主席先开口问道:“东北那里很冷啊,你能适应吗?”这种拉家常式的聊天让庞淑谊顿感轻松不少,她连忙回到:“早就习惯了。”

接着,毛主席向江青介绍起来:“这是叔叔家的儿子,十弟泽青,就是在延安当兵的那个,这是弟媳,也是韶山的,这是他们的三个孩子。”

毛万才的三个孩子叫了声大伯后,有点怯生生的站在父母旁边。毛主席见状,从家里找来一个玩具车送给毛万才的二女儿。

江青在旁边笑着对毛泽东说:“这不是那天少先队员送给你的吗?”

毛主席说:“那今天我作主,把这个礼物送给小侄女。”

谈话间,毛主席让江青把李敏、李讷几个孩子叫进去,让他们叫了叔叔婶婶。很快午饭时间到了,毛主席请毛万才一家吃了顿饭,都是些普通的湖南家常菜。

席间毛主席说:“你们在东北吃不到家乡菜吧,多吃点吧。”主席的亲切关心让毛万才夫妇心里十分感动。

饭后,毛主席提议:“咱们合个影,留个纪念。”就这样,毛主席、江青、李敏、李讷、毛远新与毛万才一家人在餐厅前合了影。后来,这张照片他们一直珍藏在家中,多年从没有公开过。

临走时,毛主席给了毛万才300块钱,让一家人回了一趟韶山,代他去看看老家的乡亲们。然而没想到,就是这300块钱,差点给毛万才带来大祸。

主席十弟毛泽青:瞒着家人参加革命,为避嫌改名,妻子扫大街谋生

离开北京后,毛万才一家先是遵照毛主席的嘱咐,回了一趟韶山老家,短暂的停留后,又回到了抚顺。

毛万才只是发电厂的普通员工,靠着微薄的薪水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日子过的十分拮据。因此,回来后,他决定用毛主席给他的钱改善一下生活,补偿一下家人。

他先是置办了新的床单被褥,然后给孩子做了身新衣服,最后给自己买了双皮鞋。

恰好当时正赶上“三反运动”,全国范围内开始打老虎、打贪官。

大家都知道毛万才平时生活清贫,现在发现他突然间变得“富裕”起来,这下子众人就把他当成了“犯罪嫌疑人”,都纷纷指责他贪污,挪用公款。

毛万才就这样被调查了,在审查中,他始终不肯说明自己突然多了一笔钱是怎么回事。

直到众人要将他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时,他才不得不说出了真相:我买东西的那些钱,都是毛主席送给我的,这些钱是他的稿费中拿出来的…

毛万才的话让所有人震惊不已,最后经过调查,终于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还了毛万才一个清白。

不过,毛万才却因为这件事心里内疚不已,因为这样一闹,大家都知道他与毛主席的关系了。从此,他更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哪里做的不好就给毛主席抹黑了。

1958年,毛泽东到抚顺视察,特意表示要见一见毛万才夫妻。为了保密起见,市委的同志直到前一天才通知他们,让他们去市机关一趟,也没说具体什么事情。

但到了第二天,他们却因孩子生病而没有去。两天后,他们才知道是毛泽东要见他们,可这时毛泽东早已离开抚顺,两人心中懊恼不已,他们错失了最后一次见毛主席的机会。

毛万才和庞淑谊共有五个孩子,一家七口住在一间房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里显得更加拥挤,简直挪不开身。

一个知道他们身份的好友说:“就凭你们的身世,竟弄得这么困难,找找组织肯定能帮你们解决。”

庞淑谊却说:“困难啥,比起我小时候要饭,还不强上百倍,没有毛主席和共产党,我们早就被饿死了。到啥时候,咱们也不能麻烦组织。”

1981年,毛万才去世,而子女们的收入又都很低,家里的情况愈加困难。为了补贴家用,庞淑谊与当地居委会联系,和几个老太太一起打扫街道卫生。

她们一 人负责一片,每天早早地起来,拿着扫帚沿着街道清扫,春夏扫脏物,秋天扫树叶,冬天扫雪。

每天她身边的人来来往往,但是谁都不知道,这个不起眼的大妈,竟然是毛主席的弟媳。

直到1993年,抚顺市一位财政局局长偶然间看到了一篇文章,才得知了毛万才和庞淑谊的故事。这位局长找到庞淑谊,看到她一家过着如此清贫的生活,眼睛不竟有些湿润。

他本想发动一些老干部向庞淑谊老人捐款,但是老人坚决不允许。最后,这位局长在没有告诉老人的情况下,偷偷将她的大儿子从一个效益不好的厂子里,调到了市财政局工作。

尽管生活得不算太好,但庞淑谊从来没有抱怨,就像以前对丈夫那样对子女们说:“什么时候也不要给毛主席抹黑啊。”

主席十弟毛泽青:瞒着家人参加革命,为避嫌改名,妻子扫大街谋生

庞淑谊

毛泽青和庞淑谊的故事,至今读起来让人感动不已。他们虽然和毛主席有着如此亲密关系,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用这一关系去谋取特权,反而是以此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这种高尚的品质,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到处拼关系、讲人脉的社会,更显珍贵,值得我们铭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