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种“心动”要不得!到底如何“防”颤?日常生活中做好这些事情

作者:湖南医聊

#长沙头条##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近日,家住长沙的刘爷爷(化名)总感觉一阵阵心慌,好像“心要跳到喉咙里来了”,弄得他吃不好、睡不好,为此特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接诊医生经过完善心电图检查发现刘爷爷出现了“房颤”,且心室率达到了110次/分左右,随即安排了刘爷爷住院治疗。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顾名思义,心房发生了“颤动”。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正常的心脏由窦房结发出电信号,引起心脏的收缩,产生脉搏,当房颤发生时,电信号出现异常,双侧心房不规律震颤,就会出现心跳及脉搏的异常,干扰正常心律,这就形成了房颤。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

这种“心动”要不得!到底如何“防”颤?日常生活中做好这些事情

心房颤动的危害有哪些?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心血管内科游三丽主任医师介绍道:

1.血栓形成与脑卒中:脑卒中是人们常说的中风,是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危害。心房颤动时,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倍左右,据统计,20%左右的脑卒中是由心房颤动导致的。

2.加重痴呆风险:心房颤动通过血栓阻塞脑血管,直接损伤脑神经或者通过减少心脏血液搏出量,减少脑血流,使脑神经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发痴呆。心房颤动患者的痴呆风险较常人增加2倍。

3.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患者心力衰竭的几率是正常人的3.4倍,长期心房颤动会使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发心力衰竭,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4.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心房颤动患者产生心悸、呼吸困难、乏力,降低运动耐量,承受的精神和物质负担,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心房颤动如何治疗?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柴晓利主任医师指出:心房颤动治疗的方法有多种,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主要是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房颤的血栓栓塞或卒中并发症。包括胺碘酮、决奈达龙等,以及中药如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中医汤药等。

2.非药物治疗。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复律(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左心耳封堵治疗等。目前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是射频消融治疗。

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微创介入手术,有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等优点。该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血管送入心房内,对心房内及肺静脉内异位的兴奋灶,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坏死,使得肺静脉内异位的兴奋灶无法传导出来,从而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介入性技术。

射频电流损伤范围较小,因此不会对机体造成危害。目前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的成功率可达80%以上。三维标测能直观地显示心内解剖结构,异常激动起源,电兴奋传导方向等,能快速的对疑难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标测并分析其机制,指导消融策略的制定,从而提高消融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

这种“心动”要不得!到底如何“防”颤?日常生活中做好这些事情

通过对刘爷爷的一系列检查及评估,心血管内科团队最终决定为其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经过短暂的两个小时手术,刘爷爷已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近期已出院回家。

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远离心房颤动?

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胡立波主治医师温馨提示: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预防房颤:

1.控制体重:肥胖增加房颤患病风险,且与房颤的进展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BMI>30kg/m2 (BMI:体重指数)的人群房颤患病风险增加49%。2021年《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及治疗建议》中推荐房颤患者控制体重,即BMI<24kg/m2,非房颤患者体重控制在BMI<28kg/m2,可以减少房颤发病风险(I,A)。

2.酒精和咖啡:证据已表明,长期饮酒增加房颤发生的风险,而戒酒的获益立竿见影。因此,无论健康与否,戒酒才能活的长长久久。另外,研究显示,咖啡并未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适当的饮用咖啡还有助于减少房颤发生。

3.吸烟:有研究显示,吸烟增加房颤发生风险,但也有研究显示两者无关联性。考虑到吸烟与冠心病、心衰等密切相关,且吸烟本身为不健康生活方式,推荐房颤患者应戒烟。

4.积极锻炼:运动员房颤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而缺乏运动房颤发生风险亦显著增加,因此应保持中等量运动,避免竞技性、过度耐力运动。建议采取瑜伽、太极、走路或短距离慢跑等运动方式。

5.保持良好的睡眠:规律、高质量睡眠可有助于降低房颤发生风险,睡眠时间过长( >8h) 或过短(<6h) 均增加房颤发生风险,长期失眠者应积极治疗。

多种疾病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疾病因素,来降低房颤发生的风险:

1.控制血糖:糖尿病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房颤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并随微血管合并症的进展而升高,因此,房颤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降低房颤发生风险。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房颤发生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房颤患病风险是血压正常人群的1.7倍。合并房颤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 mmHg 以下,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预防心衰:房颤与心衰互为因果,且两者通常伴发。因此,预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对于房颤的预防非常重要。

4.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常发生于房颤、心衰及高血压患者中,且显著增加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OSA 患者应积极针对性管理,以减少房颤新发、进展、复发及减轻症状。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心血管内科 胡立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H)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