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種“心動”要不得!到底如何“防”顫?日常生活中做好這些事情

作者:湖南醫聊

#長沙頭條##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近日,家住長沙的劉爺爺(化名)總感覺一陣陣心慌,好像“心要跳到喉嚨裡來了”,弄得他吃不好、睡不好,為此特來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心血管内科就診。

接診醫生經過完善心電圖檢查發現劉爺爺出現了“房顫”,且心室率達到了110次/分左右,随即安排了劉爺爺住院治療。

房顫(全稱心房顫動),顧名思義,心房發生了“顫動”。

房顫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正常的心髒由窦房結發出電信号,引起心髒的收縮,産生脈搏,當房顫發生時,電信号出現異常,雙側心房不規律震顫,就會出現心跳及脈搏的異常,幹擾正常心律,這就形成了房顫。房顫時心房激動的頻率達300-600次/分,心跳頻率往往快而且不規則,有時候可達100-160次/分。

這種“心動”要不得!到底如何“防”顫?日常生活中做好這些事情

心房顫動的危害有哪些?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心血管内科遊三麗主任醫師介紹道:

1.血栓形成與腦卒中:腦卒中是人們常說的中風,是心房顫動最嚴重的危害。心房顫動時,由于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脫落則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處,進而導緻腦栓塞(中風、偏癱)、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心房顫動患者的腦卒中發生率為正常人的5倍左右,據統計,20%左右的腦卒中是由心房顫動導緻的。

2.加重癡呆風險:心房顫動通過血栓阻塞腦血管,直接損傷腦神經或者通過減少心髒血液搏出量,減少腦血流,使腦神經長期處于缺血缺氧狀态進而引發癡呆。心房顫動患者的癡呆風險較常人增加2倍。

3.心力衰竭:心房顫動患者心力衰竭的幾率是正常人的3.4倍,長期心房顫動會使心髒負擔加重,進而引發心力衰竭,嚴重時會導緻死亡。

4.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心房顫動患者産生心悸、呼吸困難、乏力,降低運動耐量,承受的精神和物質負擔,嚴重影響了其生活品質。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心房顫動如何治療?

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内科柴曉利主任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治療的方法有多種,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

1.藥物治療。主要是恢複和維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預防房顫的血栓栓塞或卒中并發症。包括胺碘酮、決奈達龍等,以及中藥如穩心顆粒、參松養心膠囊、中醫湯藥等。

2.非藥物治療。房顫的非藥物治療包括電複律(轉複窦性心律)、射頻消融治療和外科迷宮手術、左心耳封堵治療等。目前主要的非藥物治療是射頻消融治療。

經導管心髒射頻消融術是微創介入手術,有創傷小,無需全身麻醉等優點。該術是将電極導管經靜脈血管送入心房内,對心房内及肺靜脈内異位的興奮竈,釋放射頻電流導緻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壞死,使得肺靜脈内異位的興奮竈無法傳導出來,進而治療心房顫動的一種介入性技術。

射頻電流損傷範圍較小,是以不會對機體造成危害。目前陣發性心房顫動消融的成功率可達80%以上。三維标測能直覺地顯示心内解剖結構,異常激動起源,電興奮傳導方向等,能快速的對疑難快速性心律失常進行标測并分析其機制,指導消融政策的制定,進而提高消融成功率,縮短手術時間,降低并發症。

這種“心動”要不得!到底如何“防”顫?日常生活中做好這些事情

通過對劉爺爺的一系列檢查及評估,心血管内科團隊最終決定為其行房顫射頻消融術,經過短暫的兩個小時手術,劉爺爺已成功轉複為窦性心律,近期已出院回家。

生活中,我們應如何遠離心房顫動?

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内科胡立波主治醫師溫馨提示:可通過生活方式幹預來預防房顫:

1.控制體重:肥胖增加房顫患病風險,且與房顫的進展密切相關,有證據表明BMI>30kg/m2 (BMI:體重指數)的人群房顫患病風險增加49%。2021年《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及治療建議》中推薦房顫患者控制體重,即BMI<24kg/m2,非房顫患者體重控制在BMI<28kg/m2,可以減少房顫發病風險(I,A)。

2.酒精和咖啡:證據已表明,長期飲酒增加房顫發生的風險,而戒酒的獲益立竿見影。是以,無論健康與否,戒酒才能活的長長久久。另外,研究顯示,咖啡并未增加房顫的發生風險,适當的飲用咖啡還有助于減少房顫發生。

3.吸煙:有研究顯示,吸煙增加房顫發生風險,但也有研究顯示兩者無關聯性。考慮到吸煙與冠心病、心衰等密切相關,且吸煙本身為不健康生活方式,推薦房顫患者應戒煙。

4.積極鍛煉:運動員房顫發生率高于正常人群,而缺乏運動房顫發生風險亦顯著增加,是以應保持中等量運動,避免競技性、過度耐力運動。建議采取瑜伽、太極、走路或短距離慢跑等運動方式。

5.保持良好的睡眠:規律、高品質睡眠可有助于降低房顫發生風險,睡眠時間過長( >8h) 或過短(<6h) 均增加房顫發生風險,長期失眠者應積極治療。

多種疾病是房顫發生的危險因素,我們可以通過控制疾病因素,來降低房顫發生的風險:

1.控制血糖:糖尿病是房顫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的房顫發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以上,并随微血管合并症的進展而升高,是以,房顫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降低房顫發生風險。

2.控制血壓:高血壓是房顫發生最常見的危險因素,高血壓患者房顫患病風險是血壓正常人群的1.7倍。合并房顫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應降至130/80 mmHg 以下,以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

3.預防心衰:房顫與心衰互為因果,且兩者通常伴發。是以,預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對于房顫的預防非常重要。

4.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OSA):常發生于房顫、心衰及高血壓患者中,且顯著增加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OSA 患者應積極針對性管理,以減少房顫新發、進展、複發及減輕症狀。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心血管内科 胡立波

關注@湖南醫聊,擷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