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丰裕社会中年轻人的“内卷”“佛系”与“躺平”

作者:被化名为黄波

照例回答一位网友的留言。有一个朋友在我前面写的《从火车下铺拉帘想到的》和《年轻一代具有更强的公共意识》两篇文章后面留言说:“现在‘雷锋精神派’少见了,而‘个人利益派’却越来越多了,是好事还是坏事?从你的评论中明显能看出你应该是站在哪一派!放下具体的事由(谁对谁错),因为这不是决定社会向前发展进步方向的主要方面,我们应该重视的是‘道德导向’。我常说:‘你希望将来是怎样模样(好或坏、针尖对麦芒还是和谐共生)的世界,你就去站什么队’吧,因为将来的世界是你们的!这话没错吧!不断围绕‘对与错’之争只能加大隔阂,而最高兴的一定是赚了更多‘商业流量’的网商!”

这位朋友的表达语言中情绪化的东西不少,但是意思有点没说清楚。大体上好像是说这件事不要争论“对不对”。这一点与我似乎没有什么分歧,我也没有评论谁对谁错,而是说现在年轻人的很多做法没有错,我们这些老人们有我们自己的想法也没有错。其实,这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要领,也就是我过去曾经在文章中写过关于“文科是什么”(可以在我的公众号中搜索“文科”二字)中谈到的,即“文科无对错,文科有立场,立场分是非,观点要交流”。我在这两篇文章当中其实主要想讲的是,不管我们自己的立场如何、观点怎样,即使再看不惯、再不情愿,也要把年轻人更加关注个人权益和公共事务这一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实接受下来,因为这是社会发展必然会带来的产物,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而且,如果让我对未来做出一种判断的话,我坚信这将是未来的一种趋势,这与我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进入“丰裕社会”这一大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至于我们要重视“道德导向”,这一句话没错,但是道德是一条高线,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能达到那种你心目中向往的“道德完人”,实际上,即便是说这句话的人也不会达到这一标准。那么,依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我们同样也应当对社会提出另一句话的要求,那就是“己所不能,勿强于人”,也就是说,如果你也做不成道德楷模,也不要要求别人成为道德楷模。实际上,在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法治导向”,我们可以把我们倡导的道德落实到一个个判决当中,用活生生的个案推动社会进步,这也就是我在文章中反复提到的我们这几十年来社会发展的一个现象:“个案推动进步,诉讼改变中国。”

说说今天想要说的话题。

现在大城市当中的年轻人尤其是身处职场中的年轻人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来源于激烈的竞争和社会压力。而且,这种情况越是在大城市当中越突出,或者说这也是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刚刚进入丰裕社会的一个“副产品”。你可能会说,不是进入了“丰裕社会”了吗?不应当是大家都轻轻松松才是吗?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这种丰裕社会其实还有着另一面,即这种“丰裕社会”是从“起飞社会”刚刚转化而来,而且,这种转化还不平衡、不充分,在某些领域和时间范围之内还相当脆弱。(关于目前的“丰裕社会”还很脆弱这一话题,我会在后面的文章中专门谈一谈。)正是由于我们仍处于仅仅有一只脚在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丰裕社会,而另一只脚仍然处于起飞社会,所以那种在起飞阶段的激烈竞争和社会压力仍然存在,并且在某些时候会表现得相当严重。尤为重要的是,正是由于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的生活开始进入了丰裕社会,而这个社会发育又不平衡,于是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当中这种参照系发生变化之后,内心会变得更加焦虑,这才导致了职场中人,尤其是没有经历过“匮乏社会”和完整“起飞社会”阶段的年轻人越发觉得疲劳和焦虑。其实,这种疲劳和焦虑在我们这一代人也就是现在这些年轻人的父辈身上一点也不比今天少,但是我们这一代人是从匮乏社会走过来的,少年时挨过饿,青年时受过苦,所以熬到退休也不觉得有那么的焦虑。

这种焦虑表现到年轻人的行为取向上,就有可能出现几种现象,第一种是“内卷”。也就是在面对职场晋升通道狭窄、子女教育优质资源短缺等问题时,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但面临的结果却可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压力。在“内卷”的情况下,年轻人们为了拼到那一点有限的资源,不惜搭上时间、精力乃至健康,即便是如此,也时刻担心别人比自己更拼,于是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于是各种身心疾病就找上门来。有一次,我观摩一名心理医生给一个病人进行谈话治疗(顺便说,因为我与这名医生是朋友,我在心理压力过大的时候也会让他给我进行疏导,所以那天我就以这名医生的助手的身份在一旁观察),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在医生面前哭得像个孩子。那一瞬间,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们实在是太难了!

第二种是“佛系”。如果说“内卷”是面对职场和生活中带来的压力和焦虑的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的话,那么“佛系”则是一种“半消极”的应对策略。这些年轻人的一个特点是口头上无欲无争,但是内心里的焦虑丝毫没有减轻,只是他们表面上的心态不是那么紧张,但据我观察其实他们在私下里还是多多少少地有一些“卷”,不过面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大体上还能够接受。换句话说,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比较强。但是,一旦真的面对“真刀真枪”的压力时,他们中的多数还是会“卷”起来的。

第三种是“躺平”。这是一种面对压力和焦虑相对消极的应对策略,它代表了这些人对“内卷”现象的反抗和逃避。这些年轻人自我选择放弃竞争,以一种低欲望的生活状态来对抗社会压力,他们已经不再像他们的父辈如我们这一代人一样,追求传统的“成功”标准,而是选择一种自己可以轻松获得的不那么“高”的生活质量,换来的心理的平衡和安宁。应当说,这种现象多少可以反映出一部分年轻人对于传统社会价值取向的质疑和对个人幸福的重新定义。

如果你问我这三种状态哪种更好,实话告诉你,真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以我个人的职场经验来看,我属于主观上想“佛系”,但客观上最“内卷”的人,因为在我的职业生涯当中,曾经从事过最繁重的脑力劳动,长年累月的加班。尽管我最痛恨加班,但是工作需要又只能三十年如一日地撇家舍业,拼命地工作。不过,如果以传统的标准来看,我这种“内卷”确实也有回报,那就是我最别人眼中应当算是一个“成功人士”,尽管我本身并没有这么高的奢望。所以,如果我以个人为例子来评判别人的话,大概率我会同意“内卷”的。毕竟,我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但是,正如我在这一组文章当中反复强调的一样,我们的社会毕竟开始有一只脚踏入了丰裕社会,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我们过去对“成功”的标准和个人幸福的标准,在下一代人心中很可能会重新定义。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们要多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日本三十年前遇到的问题,很多与我们今天的问题类似,而日本今天的很多现象,在很大概率上将是我们明天可能遇到的问题。别的不说,就说高龄少子化以及年轻人不婚不育的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么,面对职场及社会生活的压力和焦虑,日本曾经走过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1987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叫《日本人,工作狂》,但如今的日本人早就不是工作狂了。一句最典型的话来评价两代日本的状态,叫做“昭和男儿,平成废物”,说的就是老一代日本人都是“内卷”严重的工作狂,而下一代日本人基本是“躺平”的宅男宅女。

但愿我们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丰裕社会中年轻人的“内卷”“佛系”与“躺平”

给我的小书做个广告,还请大家捧场!

丰裕社会中年轻人的“内卷”“佛系”与“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