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实现自我造血后,license-out之外的破局点在哪里? | DJS

作者:研发客

//

与海外Biotech合作,博奥信通常会保留国内的商业开发权益;如果合作的国内公司没有出海计划,博奥信则保留海外的商业开发权益。这种合作模式为博奥信带来了自我造血的能力。此外,博奥信也在探索重要资产拆分等方法作为license-out的补充。

TSLP单抗bosakitug是博奥信进展最快的一条管线,正在美国开展针对特应性皮炎的2期临床试验。公司所有项目均源自公司三大专有创新抗体发现技术平台。在5月的2024年DJS创新合作峰会上,博奥信将现场路演。

撰文 | 徐唯佳

成立不到一年的Aiolos Bio,凭借仅有的一款从恒瑞手里收到的TSLP单抗AIO-001,成功地被GSK收购,交易总价高达14亿美元。在没有太多临床进展的情况下,GSK迅速果断做出这样大手笔的收购,令TSLP靶点的潜力再次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焦点。

TSLP作为自免领域创新靶点的后起之秀,目前只有安进/阿斯利康共同开发的单抗tezepelumab获批上市。全球范围内,先后出现了诺华、辉瑞、赛诺菲等诸多入局者。国内企业中,博奥信(Biosion)/正大天晴、康诺亚/石药集团、恒瑞各有产品进入2期临床阶段。

其中,博奥信/正大天晴的bosakitug(BSI-045B/TQC2731)开发进展上相对领先,正在美国开展针对特应性皮炎2期临床试验。在探寻bosakitug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发现,自主研发了该药物分子的博奥信,正走出一条创新发展道路。

博奥信首席战略官叶信良博士将在2024DJS代表公司路演,敬请关注。

与多数中国Biotech不一样的路

博奥信与正大天晴的合作始于2017年。当时,博奥信刚刚成立,决心探索一条与大多数中国biotech公司不一样的路:In Global For Global(立足全球,面向全球)。

博奥信首席战略官叶信良博士在接受研发客采访时说:“公司创始人陈明久博士,以及整个团队都有丰富的海外经验。从我们的角度来看,Biotech就应该是全球化的。”

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出海,但大多数“In China For Global”的策略,仍然是立足于中国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凭借中国临床试验的数据做license-out。

“博奥信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资产都会考虑全球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以欧美最大市场作为整体开发策略的考量。并且,从一开始就在海外开展临床试验,获得全球的数据。”叶信良说。

在全球化视角的驱动之下,博奥信选择了自免和肿瘤两个既具有极大挑战又具有广阔前景的大赛道。首席商务官及开发官、美国分公司总裁Hugh M. Davis博士,多年来在自免和肿瘤领域的研发经验,也让博奥信在这两个赛道的耕耘更有底气。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博奥信专注于多个前沿靶点。其中,TSLP单抗bosakitug(BSI-045B/TQC2731)是公司进展最快的一条管线,正在美国开展针对特应性皮炎的2期临床试验,计划在今年6月的国际会议上公布临床数据。

“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TSLP的主要价值在哮喘适应症,而我们的临床数据将首次展现它在特应性皮炎上的潜力。”叶信良说。此外,博奥信也布局了TSLP双抗,深入挖掘这个靶点的潜力。

肿瘤领域,博奥信已有五款分子进入临床1期。其中包括最近大火的Trop-2 ADC,以及CD40、PD-1/ILT4、Siglec-15等具有BIC或FIC潜力的创新候选药物。

博奥信在中国、美国和澳洲三地设有机构,支持其“In Global For Global”的运营模式。中国南京作为其全球的研发中心,承担了创新药物分子发现的关键环节以及临床前药理药效的验证工作;早期临床中心设立在澳洲,负责产品的1期临床,后续的临床试验则主要在美国进行。同时,公司横跨中美的BD团队共同推进全球商务拓展工作。

据叶信良介绍,博奥信的所有资产均出自公司的三个专有平台:H³(高通量,高含量,高效率)抗体发现平台、SynTracer高通量抗体内吞筛选平台,以及Flexibody双功能抗体技术平台。

实际上,从1998年开始,创始人陈明久已经在抗体技术平台的研究上累积了超过20年的经验。与一些处于早期阶段的Biotech相比,博奥信的技术平台相对成熟,并且已经过十数个临床项目的验证。

资产分拆是下一个破局点?

成立七年以来,博奥信通过专有技术平台打造了7款临床资产,并与全球多家生物医药公司携手,建立了一系列创新药物管线。

“当资产进入PoC阶段之后,公司便开始积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与海外Biotech公司合作,通常会保留中国区域的商业开发权益,而与国内公司合作,如果对方没有出海计划,博奥信会保留海外的商业开发权益。这样的合作模式,既可以赋能合作伙伴,加速创新管线在全球临床开发的进展,同时也带来一定收入,为公司可持续创新造血。这种自我造血模式在资本寒冬周期下,帮助我们抵御了行业发展下行风险。”叶信良说。

博奥信目前有四款产品与国内知名药企正大天晴达成不同形式的合作,另有几款肿瘤产品分别与海外创新药公司Pyxis Oncology、Celldex、OBI Pharma开展合作。今年1月,OBI Pharma宣布来自博奥信授权的新一代Trop-2 ADC(OBI-992)的临床1/2期试验已获FDA批准。OBI-992临床试验计划以晚期实体瘤患者为收治对象,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胃癌,其他数种癌症病患亦列为潜在目标。

叶信良认为,目前公司的资产尚处在较早阶段,与海外Biotech合作,在项目推进的速度及优先级上有一定优势。“授权给MNC确实能有更丰厚的回报,但是未必能在开发计划上达成共识。当然,随着资产的推进,我们最终希望在一个更恰当的时机与MNC合作。”

作为博奥信的首席战略官兼中国区商务拓展负责人,叶信良同时也负责公司融资与上市计划以及中国的BD业务。基于博奥信的“In Global For Global”战略定位,叶信良正在和团队积极探索如何将全球开发与全球资本两方面的战略资源有效整合,助力博奥信创新资产在全球产业化开发的进程。

“我们相信这是继license-out之后,下一个引领行业的潜在趋势。”叶信良说,“通过Hub-and-spoke/中心辐射的模式,公司围绕特定重磅资产成立一家新的子公司。依靠资产的竞争力及国际化的团队来实现海外融资、上市或者被并购,从而加速创新药物惠及全球患者的进程。实际上,类似的运营模式在欧美市场已经相当成熟。”

Roivant就是这个模式非常成功的例子。从2014年成立至今,Roivant已经分拆、合建了20多家子公司,涵盖多个治疗领域。从母公司分拆的Axovant和Myovant,分别创下2015年和2016年美国市场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IPO记录。

叶信良认为,当下中国资本市场进入收缩期,融资和IPO都遇到比较大的困难,相反美国市场的license-in和投融资仍然保持不错的活力,近期出现了不少围绕中国资产的大额交易。中国制药公司可以尝试通过基于资产重组的模式,在海外市场继续推进重要管线,寻找与MNC合作或者并购的机会。

“博奥信对于这个模式的探索,是基于公司的专有技术平台,能够可持续稳定地开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物候选分子。我们的管线非常丰富,但是在一家公司里,它们的价值很难被完全体现。Hub-and-spoke/中心辐射模式能让我们的国际化运营更加精简高效,目标也更明确。同时,我们有完整的国际化团队,能支持公司去做这样的尝试。”叶信良说。

平台型公司的机会

从2017年公司创立到2024年领先资产取得海外临床2期PoC数据,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十年磨一剑的成长速度,令博奥信没在第一时间搭上行业高速发展的列车。可以想象,当行业处在高速发展周期,资本追求快速退出,给平台型公司的机会并不多。

当资本进入收缩期,过度依赖license-in就会陷入转型瓶颈。资本重新审视拥有技术平台的新药研发公司的价值,在技术方面积淀多年的博奥信也开始崭露头角。

“我们的创新均来自于内部,不需要花钱去买资产,同时具备持续出海的能力。这些优势在资本寒冬时更加突出。”叶信良说,“行业风口不是所有人都能赶上,但创新药的开发也不是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积累自身技术,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做真正的创新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要我们沉淀出源头创新的强大力量,也会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2022年底,博奥信完成了近2亿元B轮/B+轮融资。叶信良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强化战略定位,开拓全球开发合作伙伴,整合国际化资本资源,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公司的运营模式和效率有进一步的提升。

编辑 | 姚嘉[email protected]

总第20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