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谢绚丽:数智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作者:北大国发院
谢绚丽:数智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题记:2023年12月16日,由北大国发院数字中国联盟发起、国发院师生校友和在校生共同支持的首届“承泽数智论坛”暨第三届国发院数字中国联盟年会举办。本文据北大博雅青年学者、国发院副研究员、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谢绚丽在活动上所做的主题演讲整理。

中国数字经济的成就与隐忧

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中国和美国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联合国数字经济报告显示,中美两国占全球70个最大数字平台市值的90%。尽管如此,与美国占比68%相比,中国占比只有22%,这也表明我们仍需努力追赶,中国和美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全球竞争将持续存在。

中国靠什么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取得领导地位?我认为和以下四个重要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这让诸多数字化商业模式在国内得以实现,但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则较难复制。以外卖行业为例,美团、饿了么等数字平台在内地提供了大量便利服务,但是在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则未必如此。正是中国的市场规模和较高的人口密度,为这类商业模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相关领域发展不够完善,存在大量市场空白,为数字技术发展提供了赶超的机会。如数字金融领域,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发展成果突出,与大陆传统金融体系发展程度不足,潜在需求未被满足有关。

第三,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监管相对宽松。相较于发达国家严格的制度,大陆相对温和的监管环境为新技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当然这样一来也同时带来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对数字平台的监管也成了新的话题。

第四,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巨大的源动力。大陆优秀的企业家创立发展出诸多全球领先的数字平台。遗憾的是,近年来我们的优势在逐渐减弱,中美之间的差距在扩大:数据显示,全球科技企业市值TOP20名单中,2018年中国有9家企业,2021年已减少至2家;近年全球新增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我们同样也在减少。

中国的数字经济未来如何与美国竞争?从大陆的国家战略来看,对数字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战略。创新、效率、公平、绿色、开放这五个关键词,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接下来我就基于创新、绿色、效率这三个关键词,来分享我们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创新:数智化转型的第一驱动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数字经济将成为新发展引擎。2023年年初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也明确指出,“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如今大陆GDP构成中,近一半与数字经济有关,其中既包括互联网公司和计算机产业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作出的贡献,更多的是众多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作出的贡献。

我们针对全国范围内中小型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98%的企业已开始在至少一个领域开启数字化,其中,数字化占比高的领域分别是客户关系、销售、财务、员工等管理系统。这反映数字化技术在国内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深入企业运营的各环节。

但调查中多家企业负责人也坦言,数字化转型充满挑战。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些企业要转型?从企业内部来看,这源于创新被置于首位,而数字化转型被视为推动企业创新的关键途径;从企业外部看,竞争加剧、技术创新环境持续演变更是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换言之,企业追求数字化发展的根源是追求创新。

数智化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数字经济相对传统经济的变化角度来理解。我将其总结为以下五点:

第一,原子到比特之变:产品从以实体形态为主,到如今包括图书、CD等很多产品也已数字化,其传输成本与生产边际成本皆可大大下降,甚至降至接近于零。

第二,实体空间到虚拟空间之变:渠道从原来必须基于线下,转变到通过虚拟空间就能实现,甚至可以7×24小时营业,而且更容易突破地域限制,快速触达全球更广泛的群体。

第三,集权到分权之变: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原来消费者多处于被动位置,企业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到数字化时代,消费者的权利大大增加,甚至可以驱动生产,并且数字经济让消费者影响其他消费者的能力也显著增强。

第四,产品到服务之变:原来自行车是一个产品,但共享单车借助定位、支付等数字技术和平台,将产品转型为服务。可见,数字经济使传统产业将产品服务化。

第五,竞争到合作之变:原来的竞争是“你死我活”,数字经济下的企业之间更多的是竞合关系,即在共同服务客户的生态里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概括而言,创新是企业进行数智化转型的首要驱动力,也应是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绿色:数智化转型的社会价值

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全球历史上强度最高、时间最短的减排目标。在此目标之下,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于怎样在碳减排的同时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以下角度,数字经济或许可以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优化产业结构:数字经济相较于传统经济更具低碳特点,有助于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2.优化能源结构:数字化助推新能源发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石化能源依赖。

3.提升资源效率:借助数字技术洞察市场信息,便于快速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4.利于低碳减排:网络购物、电子政务、线上会议等能减少出行需求;电子支付、电子发票和电子合同的普及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资源消耗。

我们将数字经济分解为要素投入、生产组织、数字产出和数字消费四个维度进行测算发现,2013-2020年大陆数字经济明显发展加快。其中,年均增速最快的是数字消费,增速为18.57%,其次是数字产出,增速为11.83%;生产组织和要素投入年均增速较低,分别是7.29%、6.47%,有可能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瓶颈。另外,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在四个维度上都始终有领先优势,要素投入和生产组织两个维度的领先优势尤其明显。

另外,结合“双碳”目标来看中国的数字经济,概括而言也有几点重要发现:

1. 中国的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明显,并以数字消费为主要驱动力。这既体现了大陆消费互联网的领先地位,也说明产业互联网仍需进一步发展。

2. 加大数字要素投入、发展数字服务业都是实现碳减排的重要途径。

3. 数字经济的减排效应存在区域不平衡的现象,因此数字经济的发展策略需要因地制宜。

效率:数智化转型的重要目标

关于效率,我们具体以金融领域为例。

当前银行业在积极投身数字化转型。数据显示,六大国有银行的年度科技投入总额已超过千亿元,多家银行科技投入超过百亿元。覆盖246家银行的“北京大学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显示,2010-2021年,包括所有大型国有、股份制、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都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积极努力,它们不仅转型幅度大,关注点也从电子化、线上化转向科技化和智能化。

在很多人眼里,银行业属于服务业范畴而非高科技产业,数据却显示,从2018年开始,银行业在前沿技术和研发方面的投入迅猛增长,申请专利数量从数千增至上万,关注的技术领域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分布式技术等。

银行业渠道变革也在不断深化。银行网点总量自2018年开始进入负增长,但是线上渠道如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已覆盖几乎所有银行。为推动数字化进程,各家银行纷纷设立数字金融部和金融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目前80%以上的银行都设有此类部门,另有19家大小规模不同的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研究还发现,数字化转型给银行和社会带来的效益显著。

首先,数字化转型能提升银行的经营绩效,尤其有助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其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不可忽视。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银行不仅员工数量显著减少,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如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对本科以下学历人才的需求减少。

其次,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银行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使银行降低了贷款集中度、提高了信用贷款比例、更好地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当然其中的风险因素也不容忽视。对于中小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可能带来不良率上升。另外,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可能各有不同。

如何使得数智化转型更好地提升企业的效率?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给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转型路径不同。如下图,对比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不同类型银行的转型曲线之间存在鸿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转型需要投入,而规模经济——无论是用户规模还是资产规模,有利于单位投入成本的下降。因此中小企业很可能缺乏投入转型的动力和资源。

详见:“北京大学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第三期(2010-2021)https://www.idf.pku.edu.cn/bqzt/xw/527811.htm

针对这个矛盾,我们建议大小企业之间可以形成生态,大企业凭借其充足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将技术输出给中小企业。或者小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联盟,谋求共同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投入。

第二,数智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采纳,其重点在于转型。数字化落地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往往是组织管理的适配。我们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数据显示,组织转型普遍落后于战略和业务的转型。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企业也普遍认为转型最困难的因素不是缺乏财务资源,而是人才匮乏和思维方式受限。要确保企业转型成功,这些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转型需要关注三个重点:战略方向、业务策略与组织建设。其中,首先企业要明确转型的方向,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接着,创新思路需要技术与业务团队通力合作付诸实践,最终转化为具体产品;最后,还要推进组织和管理的数字化,确保人才、组织相适配,使组织不仅能保障现有创新的落地,也能引领未来转型的方向。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如能构成一个良性循环,将促使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整理:王志勤 | 编辑:王贤青

谢绚丽:数智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谢绚丽博士现担任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教育部长江青年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谢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创新创业、数字化转型、海外发展,以及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