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謝絢麗:數智化轉型與高品質發展

作者:北大國發院
謝絢麗:數智化轉型與高品質發展

題記:2023年12月16日,由北大國發院數字中國聯盟發起、國發院師生校友和在校生共同支援的首屆“承澤數智論壇”暨第三屆國發院數字中國聯盟年會舉辦。本文據北大博雅青年學者、國發院副研究員、教育部長江青年學者謝絢麗在活動上所做的主題演講整理。

中國數字經濟的成就與隐憂

在全球數字經濟領域,中國和美國是無可争議的上司者。聯合國數字經濟報告顯示,中美兩國占全球70個最大數字平台市值的90%。盡管如此,與美國占比68%相比,中國占比隻有22%,這也表明我們仍需努力追趕,中國和美國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全球競争将持續存在。

中國靠什麼在全球數字經濟中取得上司地位?我認為和以下四個重要因素密切相關。

第一,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這讓諸多數字化商業模式在國内得以實作,但是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則較難複制。以外賣行業為例,美團、餓了麼等數字平台在内地提供了大量便利服務,但是在中國香港地區和美國則未必如此。正是中國的市場規模和較高的人口密度,為這類商業模式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第二,相關領域發展不夠完善,存在大量市場空白,為數字技術發展提供了趕超的機會。如數字金融領域,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發展成果突出,與大陸傳統金融體系發展程度不足,潛在需求未被滿足有關。

第三,網際網路平台發展的早期階段,政府監管相對寬松。相較于發達國家嚴格的制度,大陸相對溫和的監管環境為新技術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當然這樣一來也同時帶來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對數字平台的監管也成了新的話題。

第四,企業家精神是創新巨大的源動力。大陸優秀的企業家創立發展出諸多全球領先的數字平台。遺憾的是,近年來我們的優勢在逐漸減弱,中美之間的差距在擴大:資料顯示,全球科技企業市值TOP20名單中,2018年中國有9家企業,2021年已減少至2家;近年全球新增獨角獸企業的數量,我們同樣也在減少。

中國的數字經濟未來如何與美國競争?從大陸的國家戰略來看,對數字經濟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并提出了高品質發展戰略。創新、效率、公平、綠色、開放這五個關鍵詞,構成了高品質發展的核心要素。接下來我就基于創新、綠色、效率這三個關鍵詞,來分享我們的相關研究和發現。

創新:數智化轉型的第一驅動力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數字經濟将成為新發展引擎。2023年年初釋出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也明确指出,“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準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數字中國建設體系化布局更加科學完備,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态文明建設各領域數字化發展更加協調充分。”如今大陸GDP構成中,近一半與數字經濟有關,其中既包括網際網路公司和計算機産業等數字經濟核心産業作出的貢獻,更多的是衆多傳統産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作出的貢獻。

我們針對全國範圍内中小型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98%的企業已開始在至少一個領域開啟數字化,其中,數字化占比高的領域分别是客戶關系、銷售、财務、員工等管理系統。這反映數字化技術在國内企業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并深入企業營運的各環節。

但調查中多家企業負責人也坦言,數字化轉型充滿挑戰。既然如此,為什麼這些企業要轉型?從企業内部來看,這源于創新被置于首位,而數字化轉型被視為推動企業創新的關鍵途徑;從企業外部看,競争加劇、技術創新環境持續演變更是對企業提出更高要求。換言之,企業追求數字化發展的根源是追求創新。

數智化與創新之間的關系,我們還可以從數字經濟相對傳統經濟的變化角度來了解。我将其總結為以下五點:

第一,原子到比特之變:産品從以實體形态為主,到如今包括圖書、CD等很多産品也已數字化,其傳輸成本與生産邊際成本皆可大大下降,甚至降至接近于零。

第二,實體空間到虛拟空間之變:管道從原來必須基于線下,轉變到通過虛拟空間就能實作,甚至可以7×24小時營業,而且更容易突破地域限制,快速觸達全球更廣泛的群體。

第三,集權到分權之變:在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原來消費者多處于被動位置,企業生産什麼就消費什麼,到數字化時代,消費者的權利大大增加,甚至可以驅動生産,并且數字經濟讓消費者影響其他消費者的能力也顯著增強。

第四,産品到服務之變:原來自行車是一個産品,但共享單車借助定位、支付等數字技術和平台,将産品轉型為服務。可見,數字經濟使傳統産業将産品服務化。

第五,競争到合作之變:原來的競争是“你死我活”,數字經濟下的企業之間更多的是競合關系,即在共同服務客戶的生态裡既有競争也有合作。

概括而言,創新是企業進行數智化轉型的首要驅動力,也應是數智化轉型的核心内容。

綠色:數智化轉型的社會價值

2030年之前實作碳達峰、2060年之前實作碳中和的“雙碳”目标,是全球曆史上強度最高、時間最短的減排目标。在此目标之下,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在于怎樣在碳減排的同時保持經濟高品質發展。

從以下角度,數字經濟或許可以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1.優化産業結構:數字經濟相較于傳統經濟更具低碳特點,有助于優化更新産業結構。

2.優化能源結構:數字化助推新能源發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石化能源依賴。

3.提升資源效率:借助數字技術洞察市場資訊,便于快速調整生産經營政策。

4.利于低碳減排:網絡購物、電子政務、線上會議等能減少出行需求;電子支付、電子發票和電子合同的普及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資源消耗。

我們将數字經濟分解為要素投入、生産組織、數字産出和數字消費四個次元進行測算發現,2013-2020年大陸數字經濟明顯發展加快。其中,年均增速最快的是數字消費,增速為18.57%,其次是數字産出,增速為11.83%;生産組織和要素投入年均增速較低,分别是7.29%、6.47%,有可能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瓶頸。另外,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在四個次元上都始終有領先優勢,要素投入和生産組織兩個次元的領先優勢尤其明顯。

另外,結合“雙碳”目标來看中國的數字經濟,概括而言也有幾點重要發現:

1. 中國的數字經濟的碳減排效應明顯,并以數字消費為主要驅動力。這既展現了大陸消費網際網路的領先地位,也說明産業網際網路仍需進一步發展。

2. 加大數字要素投入、發展數字服務業都是實作碳減排的重要途徑。

3. 數字經濟的減排效應存在區域不平衡的現象,是以數字經濟的發展政策需要因地制宜。

效率:數智化轉型的重要目标

關于效率,我們具體以金融領域為例。

目前銀行業在積極投身數字化轉型。資料顯示,六大國有銀行的年度科技投入總額已超過千億元,多家銀行科技投入超過百億元。覆寫246家銀行的“北京大學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指數”顯示,2010-2021年,包括所有大型國有、股份制、城商行、農商行、外資銀行和民營銀行,都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積極努力,它們不僅轉型幅度大,關注點也從電子化、線上化轉向科技化和智能化。

在很多人眼裡,銀行業屬于服務業範疇而非高科技産業,資料卻顯示,從2018年開始,銀行業在前沿技術和研發方面的投入迅猛增長,申請專利數量從數千增至上萬,關注的技術領域包括區塊鍊、人工智能以及分布式技術等。

銀行業管道變革也在不斷深化。銀行網點總量自2018年開始進入負增長,但是線上管道如手機APP和微信小程式,已覆寫幾乎所有銀行。為推動數字化程序,各家銀行紛紛設立數字金融部和金融科技部等相關部門。目前80%以上的銀行都設有此類部門,另有19家大小規模不同的銀行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研究還發現,數字化轉型給銀行和社會帶來的效益顯著。

首先,數字化轉型能提升銀行的經營績效,尤其有助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其中人工智能的應用不可忽視。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的銀行不僅員工數量顯著減少,人才需求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如對研究所學生及以上學曆人才的需求增加,對大學以下學曆人才的需求減少。

其次,數字化轉型可以幫助銀行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使銀行降低了貸款集中度、提高了信用貸款比例、更好地助力中小企業融資。當然其中的風險因素也不容忽視。對于中小銀行而言,數字化轉型可能帶來不良率上升。另外,不同規模的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可能各有不同。

如何使得數智化轉型更好地提升企業的效率?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給我們以下啟示:

第一,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轉型路徑不同。如下圖,對比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農商行,不同類型銀行的轉型曲線之間存在鴻溝。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轉型需要投入,而規模經濟——無論是使用者規模還是資産規模,有利于機關投入成本的下降。是以中小企業很可能缺乏投入轉型的動力和資源。

詳見:“北京大學中國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指數”第三期(2010-2021)https://www.idf.pku.edu.cn/bqzt/xw/527811.htm

針對這個沖突,我們建議大小企業之間可以形成生态,大企業憑借其充足的資源和先進的技術,将技術輸出給中小企業。或者小企業之間可以通過聯盟,謀求共同發展,避免重複建設、減少投入。

第二,數智化轉型不是簡單的技術采納,其重點在于轉型。數字化落地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往往是組織管理的适配。我們銀行業數字化轉型資料顯示,組織轉型普遍落後于戰略和業務的轉型。我們的問卷調查中,企業也普遍認為轉型最困難的因素不是缺乏财務資源,而是人才匮乏和思維方式受限。要確定企業轉型成功,這些瓶頸問題亟待解決。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轉型需要關注三個重點:戰略方向、業務政策與組織建設。其中,首先企業要明确轉型的方向,如何利用數字技術進行創新;接着,創新思路需要技術與業務團隊通力合作付諸實踐,最終轉化為具體産品;最後,還要推進組織和管理的數字化,確定人才、組織相适配,使組織不僅能保障現有創新的落地,也能引領未來轉型的方向。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如能構成一個良性循環,将促使企業持續創新發展。

整理:王志勤 | 編輯:王賢青

謝絢麗:數智化轉型與高品質發展

謝絢麗博士現擔任北京大學博雅青年學者、教育部長江青年學者、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進階研究員。謝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創新創業、數字化轉型、海外發展,以及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