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作者:小何小何满目星河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不久,国内掀起了一股向前线志愿军捐款捐物的热潮。身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溥仪也从工作人员那里得知了这一消息。一开始,溥仪对此事犹豫再三,心中挣扎不已。作为曾经的"伪满洲国皇帝",他深怕遭到新中国的严惩。但转念一想,或许这正是他证明忠诚、赢得宽恕的绝佳机会。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溥仪终于下定决心,主动找到了管理所负责人。当晚,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从棉衣内衬中取出一件珍贵的宝物,双手捧着注视良久,才缓缓递给了对方。这件令溥仪如此珍视的宝贝到底是什么?它又将带来怎样的故事?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溥仪上交国宝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各地掀起了一股为前线志愿军捐款捐物的热潮。这股爱国热潮也波及到了身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溥仪。一开始,溥仪对是否参与捐赠心存疑虑。作为曾经的"伪满洲国皇帝",他深怕遭到新中国的严惩。但转念一想,或许这正是他证明忠诚、赢得宽恕的绝佳机会。于是,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溥仪终于下定决心,主动找到了管理所负责人孙明斋。

那天夜里,溥仪小心翼翼地从棉衣内衬中取出一件珍贵的宝物,双手捧着注视良久,才缓缓递给了孙明斋。原来,这件令溥仪如此珍视的宝贝,正是清代乾隆帝最喜爱的私印"田黄三链章"。这枚由两块方形印玺和一块椭圆形印玺链接而成的连章印玺,曾是乾隆帝最宠爱的私印,一直在历代清帝之间世代相传,直至溥仪这一代。1924年被赶出紫禁城时,溥仪将其视为无价之宝随身携带,无论多么落魄也未曾示人。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接过这件国之重宝,孙明斋诚恳地对溥仪说:"您的好意我代表党和国家心领了,我一定会将它交给国家,将来它也一定会保存在大陆最好的博物馆里。"溥仪点了点头,却若有所思地望着孙明斋,似乎还有什么未尽之语。孙明斋看出端倪,试探性地问道:"溥仪先生,您是有什么要求吗?"

听到这话,溥仪如释重负地开口:"我希望自由,我希望用它换取我的自由!"孙明斋一怔,旋即郑重回复:"您的请求我现在没法给您答复,但这样的想法我会如实向上级领导转达。"溥仪点头离去,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件宝贝上。

几日后,孙明斋再次找到溥仪,转达了上级领导对他上交国宝的赞赏,但拒绝了他以此换取自由的想法。溥仪听闻重获自由无望,顿时心情低落。孙明斋安慰道:"溥仪先生,你不要有胡思乱想,好好接受劳动改造,你会平安无事的。对于党和人民来说,更有价值的是洗心革面、完成改造的人!"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孙明斋的一番话,终于让溥仪安下心来,决定认真改造争取早日获得宽大处理。溥仪深知,上交"田黄三链章"这件无价之宝,已是他能献出的最大诚意,只有通过改造来证明自己的忠诚,才能赢得宽恕。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改造之路。

田黄三链章的来历

田黄三链章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印玺,但它的来历却颇为传奇。这枚由两块方形印玺和一块椭圆形印玺链接而成的连章印玺,原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宝贝。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据《清史稿》所载,当年乾隆皇帝突然想要一枚新的私印,便命令宫中工匠前往库房挑选材料。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工匠们最终选中了一块极为罕见的田黄石。田黄石乃是一种田料,在玉器原材料中属于极为稀有的一种,仅在福建寿山的一处山涧之中才有生产。由于其稀缺程度之高,田黄石素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

工匠们将这块宝贵的田黄石呈送到乾清宫后,果然一眼就被乾隆帝相中。乾隆当即命令匠人将其雕刻成一件连章印玺,并亲自为它取名为"田黄三链章"。自此,这枚印玺便成为乾隆最宠爱的私人印玺,无论去往何处,乾隆帝都会随身携带。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乾隆驾崩后,田黄三链章作为皇帝的亲传信物,一直在历代清帝之间世代相传。直至最后一代皇帝溥仪时期,这枚印玺仍然被视为无价之宝,溥仪在1924年被赶出紫禁城时,也将其随身携带出宫,无论多么落魄也未曾示人。

溥仪对这枚印玺如此重视,自有它的原因。田黄三链章不仅材质罕见、工艺精湛,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满清王朝数百年的皇家荣耀。作为清帝家族的传家宝,它见证了满清王朝由盛而衰的整个历程。对于溥仪这个最后的皇族后裔来说,田黄三链章不啻是他与先祖最后的精神联系。

正是出于这层渊源,溥仪才如此重视这枚印玺,视之为无价之宝。1950年,当他决定向新中国效忠时,便拿出了这件至宝作为诚意。溥仪深知,上交田黄三链章是他能献出的最大诚意,只有通过改造来证明自己的忠诚,才能赢得宽恕。于是,他开启了漫长的改造之路,最终获得了新生。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溥仪的新生活

在决心自我改造后,溥仪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开启了全新的生活。作为一代帝王,溥仪从小就被众星捧月般伺候着,连最基本的生活起居都不需亲自动手。因此,当他踏上改造之路时,摆在面前的第一个课题竟然是学习如何照顾好自己。

一开始,溥仪对于如何穿衣、洗漱、整理房间等基本生活技能一窍不通。工作人员不得不从最基础的地方教起,耐心指导他一步步完成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事务。溥仪也殷勤学习,虚心请教,经过一个星期的适应,终于渐渐掌握了这些基本生活技能。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掌握了基本生活自理后,溥仪开始参与到管理所的各种劳动改造中。从拖地、打扫卫生到洗衣、劈柴,再到后勤服务等,溥仪逐步尝试了各种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一开始的确有些吃力,但在工作人员的鼓励和帮助下,溥仪渐渐熟练起来,也逐渐体会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

溥仪的改造过程一直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高度关注。1955年的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毛主席在周恩来总理的引荐下认识了溥仪的七叔载涛。毛主席向载涛询问了许多关于溥仪的消息后,十分郑重地表示:"听说溥仪先生喜欢读书,既然已经身在新中国了,那我建议他多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吧。"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随后,毛主席亲自指示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同志,要多采购相关书籍方便溥仪阅读,对于溥仪的阅读要求也尽量满足。可见,毛主席对于溥仪这位旧时代的最后一位皇帝能否真正改造成为新中国的一分子,是何等重视。

一年后的1956年,毛主席又接见了载涛,并交给他几件新做好的冬衣,让他代自己慰问溥仪。载涛见到溥仪时,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我是代毛主席来看望你的,毛主席很关心你的情况。"听到毛主席百忙之中还不忘自己这个旧时代的有罪之人,溥仪十分感动。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帮助下,溥仪的改造之路一路顺利。他渐渐学会了生活自理,体会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也在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接受了新的思想洗礼。曾经的"龙体铁衣",如今已然焕然一新,迈向了人生的新征程。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宽严并济的处理

溥仪上交田黄三链章这件国之重宝,体现了他向新中国效忠的诚意。但对于这位曾经的"伪满洲国皇帝",新中国该如何处置,党内一度存在较大分歧。

一方面,溥仪确实罪大恶极,曾与日本人勾结,成为汉奸走狗。严惩不贷,乃是应有之理。另一方面,溥仪毕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象征意义,如果能够改造成功,对于彻底扫除旧思想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这一问题最终由毛泽东主席亲自定夺。1956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毛主席明确表态:"连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我看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要杀。不杀他,不是他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我们杀了他不利。不杀他,还能留着他给人民做点实事,给外界做个榜样。"

毛主席的这一表态,充分体现了党对待历史问题的宽阔胸怀。他强调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于溥仪这样的"病人",应当用宽大的手段来改造,而不是一味严惩。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在毛主席的亲自关注和指导下,溥仪的改造工作渐入佳境。1955年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毛主席就曾向溥仪的七叔载涛打听溥仪的近况,并建议溥仪"多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随后,毛主席亲自指示抚顺战犯管理所为溥仪采购相关书籍,满足他的阅读需求。

一年后的1956年,毛主席又接见了载涛,并交给他几件新做好的冬衣,嘱咐他代自己慰问溥仪。载涛转达慰问时,溥仪十分感动,称"毛主席日理万机,每天为了国家大事操碎了心,这么忙的情况下还能挂念着我这个戴罪之人,我是真的没有想到啊!"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关怀和帮助下,溥仪的改造之路一路顺利。他渐渐学会了生活自理,体会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也在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接受了新的思想洗礼。1959年,溥仪成为第一批获得特赦的战犯,重获自由。

1950年,溥仪听说抗美援朝的事情后,当即撕开棉衣取出了一件珍宝

1961年,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第一次接见了溥仪。在这个新时代的领袖接见旧时代的皇帝的标志性时刻,毛主席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真诚地问候溥仪的工作和身体情况。溥仪哽咽地说:"我很好,谢谢共产党给了我新生的机会!今天能见到毛主席,是我溥仪一生中最大的荣幸。"

结尾

对于溥仪这个特殊的"病人",新中国用宽严并济的方针,既没有一味惩罚,也没有简单放过,而是通过改造的方式让他重新做人。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体现了党的政策宽阔,也为溥仪赢得了新生,使其最终成为新中国公民,为国家的修史工作做出了贡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