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30万硬抗54万,白崇禧为何放弃优厚的起义待遇,打到全军覆没?

作者:艳苓【专题】

晏子春秋·霸业因时而生》有言:“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理解,也可以看成顺应天命,遵从规律。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但是也逃不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份子,既然是自然的一份子就要做到遵从世间万物发生的规律,才能获得向上的原动力。

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自然,遵从历史,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便要认清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并且还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顺势而为。

从古至今我们不难看出,只有“识时务”,顺应规律的人才会成为时代的俊杰,那些不顾客观条件的变化和限制,逆境而行,盲目蛮干,就算他一开始有天大的优势,最终也只能是时代洪流里的一个过客,终究一事无成。

比如曾经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拒绝了最高规格的起义待遇,妄图靠着自己“惊世绝艳”的军事才能,用30万桂军抵挡54万解放军,最终也只能落得个满盘皆输的下场,如今看来他当时的想法简直是痴人说梦。

30万硬抗54万,白崇禧为何放弃优厚的起义待遇,打到全军覆没?

最高规格的起义待遇

如果能够和平解决,其实很多人都不愿意战争的兴起,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如此。当时在我军势如破竹,军民齐心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很多有厌战情绪和高觉悟的国民党将领最终都选择了起义向我军投诚。

而这一类将领我军也没有亏待他们,让他们在起义后基本保留了原有待遇和地位,继续在新中国的建立之中发光发热。

30万硬抗54万,白崇禧为何放弃优厚的起义待遇,打到全军覆没?

比如在北平率兵起义的原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建国后担任水利部长;长沙起义的陈明仁将军,起义后不仅没有削弱他的实力,还保留了原职务,甚至在1955年的时候被授予上将军衔,绥远起义的董其武将军,后来还率23兵团参加了抗美援朝;还有卢汉、刘文辉等等,这些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都担任要职,总体发展都还是很好的。

只不过这些原国民党将领的待遇都没有当年给白崇禧许下的条件优越,为了使这位“小诸葛”起义,在1949年的渡江战役开打之前,我军主动联系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开出了建国后还是让白崇禧继续执掌部队,甚至主动为他扩军三十万的条件。白崇禧这个条件可以说是最高规格起义了,只不过最终他还是拒绝了。

30万硬抗54万,白崇禧为何放弃优厚的起义待遇,打到全军覆没?

目光短浅未曾看清时势

原来白崇禧说是国民党将领,其实内心里还是有着军阀思想,在他眼中他可是能和蒋介石,伟人们相提并论的。因此他要独自建立一番伟业,可不是这几十万兵力就能“打发”的。

虽然在军事的排兵布阵上,他确实有一番作为,不然别人也不会送他一个雅号“小诸葛”,但是在得知我军开出的优越条件后,他便有些狂妄了,认为我军是怕了他的实力才如此的。再加上他原本就有“以少胜多”的经验,因此觉得他当时手底下的30万桂军能够抵挡住我军的54万将士,所以就拒绝了起义和谈。

30万硬抗54万,白崇禧为何放弃优厚的起义待遇,打到全军覆没?

有人看到这里也许会问了,白崇禧不是也属于国民党吗?如果他输了国民党肯定也会受损,或者说国民党有队伍输了,他也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国民党表面上是一个阵营,但是它里面早已分崩离析了,白崇禧的桂军说是编制在国民党名下,但是实际执掌人还是白崇禧,蒋介石是没有能力调动桂军的。

正是因为这种军阀作风,让白崇禧沉浸在自己编制的梦想里,可以说白崇禧作战能力行,但是在政治眼光下不免就有点短浅了,因此也奠定了他之后的失败。

30万硬抗54万,白崇禧为何放弃优厚的起义待遇,打到全军覆没?

满盘皆输成为历史

在渡江战役正式打响之前,国民党华中剿总下辖的张轸、陈明仁两兵团相继发动起义,白崇禧不得不向南撤退。后来他利用山地采取迂回游击战术让我军钟伟所部损兵上千人,至此他便更加沾沾自喜。

当时他的对手主要是我军第四野战军3个兵团及二野的陈赓兵团,兵力大概54万人左右,而他的桂系军队兵力约30万人,在经过了首次“捷报”之后,更加坚定了他“以少胜多”的想法,不过很快他便会为此付出代价了。

30万硬抗54万,白崇禧为何放弃优厚的起义待遇,打到全军覆没?

一时的胜利蒙蔽了白崇禧双眼,助长了他们得意忘形的气焰,但是却让我军更加谨慎。后来白崇禧得到了大量的美军装备,因此他便想着在中南地区与陈赓兵团下的林总一决高下,结果林总一点机会都不给他,直接跑去他的老巢广西来了一个釜底抽薪,打的他措手不及。

前有陈赓,后有林总,短短两个月,白崇禧便被四野包围,一败涂地,翻盘彻底无望,整个桂军集团只能成为历史。

在这样的情况下,白崇禧不得已听从蒋介石的召唤来到台湾做“行政院长”,最终被蒋介石彻底架空权力,在台北含恨而终。

30万硬抗54万,白崇禧为何放弃优厚的起义待遇,打到全军覆没?

小结:

如果硬要说白崇禧一无是处,目中无人又太过武断,毕竟在他的军旅生涯中也出现过许多浓墨重彩的事迹,只不过在历史的洪流上,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军阀身份上面,就有点太过“落后”了,因此他最后会失败也是必然的。

曾经的“小诸葛”,如今的“失败者”,白崇禧的失败即令人惋惜也让人恨铁不成钢,如果当初他能够认清形势,走起义道路,或许在他还能继续在军事岗位上发光发热,只不过哪里有那么多“如果当初”呢?

因此在了解白崇禧这件事后,我们不难看出时势对人的塑造有多么重要。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看来古人说的并不是全无道理的,但凡有点智慧的人,目光都长远,他们时刻都把握住事物的动态,能够时刻随机应变。

比如歌德,其实在前四十年间他都立志做一名画家,后来在一个展会上他看到了自己的短板,从而专攻文学,从此文坛上便升起了一颗闪耀的星星。

由此可见顺应客观形势,认清自我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能够知晓这个道理,避免今后在选择上做出不利于自己发展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