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侵华时几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里来的?让人直冒冷汗

作者:丽天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时常有人说,现代战争,拼的不是人力,而是后勤,实际上在二战的战场上,军粮的地位,也显得格外的重要,而在远东战场,大陆也成为了抗击日军法西斯的主要阵地,那么中日双方的伙食标配又是怎样的?

日本侵华时几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里来的?让人直冒冷汗

根据记载,开战前夕,南京政府的陆军战时伙食标准为士兵每天每人1.5斤大米,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从这个数据似乎不难看出,待遇似乎还算是不错。

实际上抗战开始后,日军十分注重对中国军队补给后勤的打击,同时配合物资的封锁,加上战场指挥混乱,导致真实的伙食,很难达到最初制定的这个标准,因此不少士兵也只能就地取材,红薯、炒面成为经常吃的食物。红薯虽然管饱,然而营养价值不够,导致很多士兵都出现了水肿的现象,他们的精神也让人感到敬佩。

日本侵华时几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里来的?让人直冒冷汗

那么日本一方面呢?根据1938年4月15日,日本陆军发布的《军人战时给予规则细则改正》,每名军人每天有660克精米、210克精麦、鲜肉210克、蔬菜600克、砂糖20克、盐5克、茶叶3克、清酒0.4升、香烟2支等。

除去这一份详细的菜单,还有适合日本口味的腌菜、甜食等等,考虑到长期以来,需要在山地等作战,必须要让士兵长途跋涉,消耗能量大,日本还专门制作了添加可可粉、食用椰子油、麦芽糖、葡萄糖等成分的军用干口粮饼干,虽然每一块只有8kg,但是热量到达了600大卡,一次来补充消耗的所需要能量。

日本侵华时几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里来的?让人直冒冷汗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农业用地,十分稀少,那么在战争的时候,他们的肉食究竟是哪里来的呢?真相让人直冒冷汗,实际上,这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就是抗战初期,在1931年以后,大陆的东三省以及台湾均已被日军占领,日本在朝鲜半岛、东北等地,均可以获得重要的农业资源,此外,日本有比较完备的兵站制度,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日军便有专门负责运输粮食、军服、被服、武器、弹药等物资的“兵粘辎重部队”,其部队主要执行物资运送任务,配备有轻型武器。进行护送。

日本侵华时几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里来的?让人直冒冷汗

因此日本军初期的补给,也是由辎重部队,从本土、伪满洲国等地送达到一线战斗人员的手中,值得一提的是,导致了战争的中期,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开启,日军战线被无限的拉长,补给也愈发的困难,采取了“以战养战”的方针,不少粮食和必备品都是从占领区就地采集,我们在电视剧中熟知的扫荡以及“三光政策”也就因此而来,日本人主要的目的,除去消灭有生的抗日力量以外,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进行采集和掠夺粮食的补给。

日本侵华时几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里来的?让人直冒冷汗

根据记载,1941年日军在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和平西区进行扫荡,时间达两个月之久。其中单单是北岳区,便烧房15万余间,抢走或烧毁粮食5800万斤,抢走牲畜1万余头。

而在1943年所谓的"秋季大扫荡"中,日军同样在边区,抢掠与焚毁粮食2934万斤,抢走耕畜19300余头,毁农具172600余件。这个数字,可以说是刻骨铭心,但是对侵华日军来说,却弥补了他们口粮的应急。

日本侵华时几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里来的?让人直冒冷汗

不过随着盟军的反攻,日军也出现了补给不上的情况,在之后的瓜岛战役,岛上的日军,完全被封锁,处于饥饿无援的状态,不得不靠打猎和采集野果。甚至是挖草根为生,饿死的士兵不计其数,情况惨不忍睹,实际上也是咎由自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