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侵華時幾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裡來的?讓人直冒冷汗

作者:麗天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時常有人說,現代戰争,拼的不是人力,而是後勤,實際上在二戰的戰場上,軍糧的地位,也顯得格外的重要,而在遠東戰場,大陸也成為了抗擊日軍法西斯的主要陣地,那麼中日雙方的夥食标配又是怎樣的?

日本侵華時幾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裡來的?讓人直冒冷汗

根據記載,開戰前夕,南京政府的陸軍戰時夥食标準為士兵每天每人1.5斤大米,罐頭肉4兩、幹菜2兩、鹹菜2兩、食鹽3錢、醬油4錢。從這個資料似乎不難看出,待遇似乎還算是不錯。

實際上抗戰開始後,日軍十分注重對中國軍隊補給後勤的打擊,同時配合物資的封鎖,加上戰場指揮混亂,導緻真實的夥食,很難達到最初制定的這個标準,是以不少士兵也隻能就地取材,蕃薯、炒面成為經常吃的食物。蕃薯雖然管飽,然而營養價值不夠,導緻很多士兵都出現了水腫的現象,他們的精神也讓人感到敬佩。

日本侵華時幾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裡來的?讓人直冒冷汗

那麼日本一方面呢?根據1938年4月15日,日本陸軍釋出的《軍人戰時給予規則細則改正》,每名軍人每天有660克精米、210克精麥、鮮肉210克、蔬菜600克、砂糖20克、鹽5克、茶葉3克、清酒0.4升、香煙2支等。

除去這一份詳細的菜單,還有适合日本口味的腌菜、甜食等等,考慮到長期以來,需要在山地等作戰,必須要讓士兵長途跋涉,消耗能量大,日本還專門制作了添加可可粉、食用椰子油、麥芽糖、葡萄糖等成分的軍用幹口糧餅幹,雖然每一塊隻有8kg,但是熱量到達了600大卡,一次來補充消耗的所需要能量。

日本侵華時幾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裡來的?讓人直冒冷汗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農業用地,十分稀少,那麼在戰争的時候,他們的肉食究竟是哪裡來的呢?真相讓人直冒冷汗,實際上,這大緻可分為三個階段,首先就是抗戰初期,在1931年以後,大陸的東三省以及台灣均已被日軍占領,日本在北韓半島、東北等地,均可以獲得重要的農業資源,此外,日本有比較完備的兵站制度,在全面侵華戰争爆發,日軍便有專門負責運輸糧食、軍服、被服、武器、彈藥等物資的“兵粘辎重部隊”,其部隊主要執行物資運送任務,配備有輕型武器。進行護送。

日本侵華時幾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裡來的?讓人直冒冷汗

是以日本軍初期的補給,也是由辎重部隊,從本土、僞滿洲國等地送達到一線戰鬥人員的手中,值得一提的是,導緻了戰争的中期,随着太平洋戰争的開啟,日軍戰線被無限的拉長,補給也愈發的困難,采取了“以戰養戰”的方針,不少糧食和必備品都是從占領區就地采集,我們在電視劇中熟知的掃蕩以及“三光政策”也就是以而來,日本人主要的目的,除去消滅有生的抗日力量以外,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進行采集和掠奪糧食的補給。

日本侵華時幾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裡來的?讓人直冒冷汗

根據記載,1941年日軍在晉察冀邊區的北嶽區和平西區進行掃蕩,時間達兩個月之久。其中單單是北嶽區,便燒房15萬餘間,搶走或燒毀糧食5800萬斤,搶走牲畜1萬餘頭。

而在1943年所謂的"秋季大掃蕩"中,日軍同樣在邊區,搶掠與焚毀糧食2934萬斤,搶走耕畜19300餘頭,毀農具172600餘件。這個數字,可以說是刻骨銘心,但是對侵華日軍來說,卻彌補了他們口糧的應急。

日本侵華時幾乎每天有肉吃,那肉是哪裡來的?讓人直冒冷汗

不過随着盟軍的反攻,日軍也出現了補給不上的情況,在之後的瓜島戰役,島上的日軍,完全被封鎖,處于饑餓無援的狀态,不得不靠打獵和采集野果。甚至是挖草根為生,餓死的士兵不計其數,情況慘不忍睹,實際上也是咎由自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