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看似只是一场游山玩水的豪华旅行,然而,背后却隐藏着重要的目的。这六次南巡不仅是对江南地区的视察,更是一场政治权力的博弈和民生管理的实践。

乾隆皇帝以自己的身影为江南地区带来了繁荣与活力,同时也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控制。这个看似闲适的皇帝南巡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这般奢侈浪费,实为何因?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盐商捐银 巨资筹集

盛世之下,商贾云集,其中最为显赫的当属两淮盐商。他们凭借盐业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地位极高。乾隆十四年,两淮盐政史吉庆上奏,恳请圣驾南巡。奏折中写道:"江省幸蒙恩允南巡,万姓欢腾,淮商倍切。所需费用,久愿公捐,其踊跃之情,难尽相状。"

一语惊人,盐商们竟是主动捐资,以支持这次盛大的南巡活动。这其中自然有一些隐藏的动机。作为两淮盐政,吉庆自然明白,只有得到乾隆的青睐,两淮盐商才能继续保持其特殊地位和特权。而乾隆南巡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通过慷慨解囊来博得皇帝的欢心。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随后,吉庆与两江总督黄廷桂等人商定了开支细则:道路、桥梁、码头等由官库支付,而行宫、名胜景点的修缮则由盐商捐银支持,各项支出需分别登记造册。这样一来,盐商们不仅可以展现自己的富裕,还能在乾隆面前树立良好形象,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

就这样,盐商们拿出了高达百万两白银的巨资,为南巡之行铺平了道路。这笔巨款,足以让当时的百姓大吃一惊。可见,乾隆这次南巡绝非小事,必是有重大目的。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览尽锦绣 山川胜景

"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乾隆曾在诗中写道。这句诗道出了他对江南的眷恋。每每南巡,他都会带上画师随行,将沿途的山川风光尽收画卷。回京之后,他又在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江南胜景。

乾隆之所以如此热衷于亲临江南,一方面是出于对美景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政治考量。作为一个满族皇帝,他深知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不稳固,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巩固统治。而南巡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让他亲自走访江南,感受民众的拥戴,增强自己的威望。

南京的瞻园、海宁的安澜园、杭州的小有天园、苏州的狮子林,这"江南四大名园"无一幸免,全被移植进了圆明园。杭州西湖的"雷锋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十景,更是原景原貌地在圆明园重现。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乾隆对苏州狮子林情有独钟,于是又在避暑山庄里重新营建了一座。除此之外,镇江金山寺、嘉兴烟雨楼、宁波天一阁等名胜,也都在避暑山庄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些仿建活动,不仅满足了乾隆对美景的追求,也让他能够时刻沉浸在江南的氛围之中,从而增强自己的统治地位。毕竟,能够将这些名胜尽收囊中,也是一种对自身统治力量的炫耀。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阅兵示威 展现国力

除了欣赏美景,乾隆南巡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阅兵来训练军队,向江南人民展示大清国的强大实力。毕竟,满族人向来重视骑射,崇尚勇武。在乾隆看来,通过阅兵可以展现满族统治者的军事实力,从而增强百姓对大清王朝的信服。

可是,乾隆的这一目的却并未如愿以偿。相反,阅兵时反而闹出了不少笑话。据嘉庆皇帝回忆,在乾隆最后一次南巡时的杭州阅兵式上,竟出现了"射箭虚发、骑马人坠地"的糗事。这一吐槽后来更是传为笑谈。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这种失态的表现,大大打击了乾隆的威慑力。作为一个满族皇帝,他本应该展现出满族人优秀的骑射技能,以此来彰显大清的军事实力。但现实却是,满族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甚至连基本的骑射技能都难以掌握。这也是乾隆统治的一大隐患。

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乾隆才会如此执着地要通过南巡阅兵来展现国力。但结果却是南辕北辙,反而引发了嘲笑。这无疑是乾隆统治的一大挫折,也预示着大清王朝的未来将面临重重挑战。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视察工程 治河防洪

除了游山玩水,乾隆南巡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视察黄河治理和浙江海塘的防洪工程。解决黄河水患的关键工程位于江苏清口和洪泽湖的高家堰,因此乾隆每次南巡都要抵达这两处视察。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君主,乾隆自然明白,防洪治河对于国家和百姓的生存至关重要。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历来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频繁的决堤和水患,不仅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也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乾隆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希望通过亲自视察的方式,来推动工程的进展,确保百姓的安全。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同时,他也十分重视浙江的海塘工程。据史料记载,在六次南巡中,有四次乾隆都专程前往浙江视察海塘的修建情况。浙江作为沿海省份,海塘的修建直接关系到沿海百姓的生计。乾隆深知,只有确保海塘的牢固,才能让沿海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增强他们对大清王朝的认同感。

可以说,乾隆对于防洪治河工程的重视,不仅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君主的责任担当,也反映了他想要巩固统治的政治考量。通过亲自视察,他不仅可以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还能够激励地方官员加快工程进度,从而赢得百姓的拥护。这无疑是乾隆南巡的另一重要目的所在。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笼络人心 赏罚有加

然而,单单欣赏美景、阅兵示威和视察工程,还不足以解释乾隆为何要六次南巡江浙。事实上,他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笼络天下人心,巩固统治。

作为一个满族皇帝,乾隆深知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不稳固。虽然他已经成功地将大清王朝推向鼎盛,但仍然存在一些隐患。比如,汉族士大夫对满族统治者的不满情绪,以及一些地方势力的抗拒。因此,乾隆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南巡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凡是乾隆经过之地,都会在事后获得不同程度的减免赋税。这也会让当地百姓对大清王朝产生好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同时,乾隆还会对接驾和办差的官员大加赏赐,有的加官进爵,有的则恢复了原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励官员们为大清效劳,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皇帝的恩宠,从而更加忠诚于统治者。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对于那些前来拜见的老臣,乾隆更是殷勤备至。他不仅会嘘寒问暖,赏赐人参、貂皮等珍贵物品,甚至还要赏赐他们的子孙以功名。这无疑是一种巧妙的手段,既可以增强老臣们的忠诚度,又能够通过子孙的功名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在南巡途中,乾隆也在各地的孔庙里行礼,并亲自"命题考试",考察文人学子。他出的考题摆脱了科举的陋习,更加注重实际应用。由于江南一带人才辈出,乾隆便下令增加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学额名额。这不仅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为大清效劳,也能够赢得文人学子的拥护。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此外,为了推动江浙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乾隆还自掏腰包让人抄录了《四库全书》,分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并允许学子们自由传阅。这也是一种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也能够让乾隆在文人学子中树立良好形象,从而增强他们对大清王朝的认同。

可以说,乾隆南巡的种种措施,无不是为了笼络天下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增强百姓和官员对大清王朝的忠诚度,从而确保了自己的统治基础。这也是乾隆南巡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所在。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反思过往 痛定思痛

乾隆六次南巡的排场越来越大,耗费也是与日俱增。到了晚年,他终于意识到了南巡的错误,在《清史稿》中写道:"我当皇帝六十年,自认为自己没犯什么大错,惟有六次南巡劳民伤财,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这番话充分说明,乾隆已经痛定思痛,意识到了南巡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作为一个君主,他理应为百姓谋福利,而不是让他们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但事实上,乾隆的南巡活动却恰恰相反,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还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这种认识的转变,也反映了乾隆晚年的一些变化。作为一个曾经好大喜功的皇帝,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许是年事已高,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也更加体恤百姓的疾苦。

不过,为时已晚,大清王朝从此一步步走向衰落,后来的皇帝再也没有仿效过乾隆的南巡之举。这也预示着,大清王朝的未来将面临重重挑战。乾隆的南巡虽然曾经带来了一时的繁荣,但最终却成为了大清王朝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

乾隆为何六次南巡?游山玩水只是顺带,背后隐藏的目的很重要!

结语

乾隆六次南巡江浙,看似奢侈浪费,实则隐藏着许多目的。无论是欣赏美景、展现国力,还是视察工程、笼络人心,抑或是别有用心,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永远成为大清盛世的一个谜团。

这位满族皇帝的南巡之举,无疑是大清王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它不仅反映了乾隆个人的性格特点,也折射出了大清王朝统治者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而乾隆最终对南巡的反思,也预示着大清王朝即将面临的种种挑战。这位曾经的盛世君主,最终还是无法阻挡大清王朝走向衰落的脚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