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普京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连车臣都要仰望的民族

作者:言话古今

在大多数人的看法中,车臣部队被视为普京手中的一张关键牌,毕竟车臣的领导人对普京可谓是忠心耿耿,卡德罗夫曾公开表示:我们愿意作为普京的忠诚战士。

然而真相往往与现实相差甚远,有一支力量令许多人不得不仰望,也可以说是普京最后的底牌,那就是神秘的哥萨克,哪怕车臣都要畏惧三分。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背后的故事。

普京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连车臣都要仰望的民族

车臣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

车臣与俄罗斯之间的恩怨纠葛,可以追溯到近一个世纪之前。

车臣位于里海与黑海之间,面积略大于北京的小地区,不仅是陆上交通的咽喉要道,而且丰富的油气资源,因其战略位置显得尤为关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车臣的人口只有一百多万,但这里的居民以勇猛著称,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种族。近代史上车臣历经磨难,先后遭受奥斯曼帝国和沙俄帝国的侵略,他们反抗的火焰也从未熄灭,大小起义不下十次。

二战那段黑暗的日子里,车臣的独立派为摆脱苏联的控制,选择与纳粹德国结盟。

二战后期随着德国的败退,斯大林转而严厉惩罚车臣人,结果车臣整个民族约四十万人被放逐到遥远的哈萨克斯坦,负责押运任务的苏联士兵就有十万人之多。

普京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连车臣都要仰望的民族

1991年苏联解体,车臣抓住机会宣布独立并迅速发动战争,成功抵抗俄罗斯的军队实现政治上的自治。

新成立的俄罗斯脆弱不堪,车臣独立派在1999年8月挥师北上进入达吉斯坦,试图帮助该地区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从而揭开第二次车臣战争的序幕。

当时俄罗斯领导人正是叶利钦,由于之前对车臣的战事不利内心多少有些畏惧,也正是这种畏惧在战场上屡屡让步,俄罗斯政府内部大多持有相同的态度不愿再次与车臣交锋。

就在这个时候普京站了出来,坚决主张对车臣采取行动,他从叶利钦手中接过指挥权领导第二次车臣战争。那么,让具体让谁来打车臣呢?毕竟对方是那么的凶悍。

就在这时普京想起哥萨克民族,一支被勇猛不输车臣的部队,从凶残程度上来看比前者更甚。

普京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连车臣都要仰望的民族

哥萨克以少敌多

1999年8月26日第二次车臣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在俄军精确打击清除车臣叛军的关键目标后,他们势如破竹深入车臣腹地。

9月28日一支由90名哥萨克空降兵组成的第6联队,接到夺取战略要地776高地的紧急任务,目的是为了消除叛军利用该有利地形对俄军构成的致命威胁。

根据俄罗斯情报部门的预先侦查,776高地附近只有大约一百名车臣叛军,但当哥萨克空降兵着陆后他们惊愕地发现,对面黑压压的敌人数量估计在2500以上。

空降兵的突然出现很快就被车臣察觉,他们最初估计俄军有七八百人,但当靠近时才察觉到对方仅有90人。

这一结果让车臣欣喜若狂,首领一边命令手下对776高地的哥萨克发起猛烈的冲锋,一边向上级报告战果,甚至得意洋洋地要求准备伏特加庆祝他们的胜利。

普京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连车臣都要仰望的民族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俄罗斯情报部门的重大失误,得知这一消息普京在怒斥情报部门的无能,同时迅速下令派遣增援部队实施紧急救援。

90名哥萨克空降兵被2500名叛军包围,尽管面临如此绝境,776高地上的哥萨克空降兵并未退缩,一方面在周围布下反坦克地雷一方面忙着加固工事,准备与即将到来的车臣叛军进行一场生死搏斗。

不久车臣的坦克和装甲车部队直奔776高地猛冲而去,现场一片浓烟滚滚、引擎声震耳欲聋,土地在剧烈颤动尘土纷纷扬扬。本以为这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不曾想事实却恰恰相反。

776高地不断响起震天的爆炸,车臣的坦克和装甲车被炸得频频飞上天,车臣指挥官看着自己的铁甲雄狮瞬间化为废铜烂铁,愤怒地命令炮兵对776高地上的哥萨克守军进行猛烈轰炸。

普京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连车臣都要仰望的民族

经过数小时的猛烈炮火776高地化作烈焰炼狱,阵地上的土地在冒着寥寥白烟的余烬中呻吟。车臣指挥官目睹这一幕,认为阵地上已无生命迹象,狂喜之下命令部队一拥而上。

然而,就在车臣士兵大声呐喊着冲向776高地时,突然坚守工事的哥萨克战士们跃出掩体,用手中的武器向敌人猛烈开火,一梭梭子弹射出车臣士兵如同麦子一般被割倒......

这样激战的战况持续三天三夜,车臣叛军始终未能攻占776高地,周围的山坡却早已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每一寸土地。

此时哥萨克人已经弹尽粮绝,车臣士兵见状鼓起最后的勇气,如潮水般涌向776高地。

即使如此仅余26名哥萨克勇士依旧悍不畏死,以一当三与车臣部队展开激烈的交锋,虽然最终还是倒在敌人的人数优势之下,但他们的英勇无畏却体现的淋漓尽致。

普京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连车臣都要仰望的民族

在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军队最终打得车臣势力彻底臣服,这场战争也使哥萨克士兵威名远扬。这时人们不禁要问,哥萨克究竟是什么人,为何拥有如此非凡的战斗能力?

哥萨克起源与发展

哥萨克的起源要追溯到13世纪,当时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部分斯拉夫人为躲避蒙古钦察汗国的统治逃亡至俄罗斯南部。

15世纪,许多城市贫民和不愿屈服于俄罗斯统治的乌拉尔农民加入他们的行列,并选择在这片土地定居。

这些人后来被称为“哥萨克人”,名字源自突厥语,意为“自由的人”或“勇敢的人”。

俄罗斯南部草原广袤、人迹罕至,沙皇的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哥萨克人心怀自由且浑身充满英勇无畏的气息,这也是他们当年选择离开俄罗斯统治寻找新家园的原因。

普京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连车臣都要仰望的民族

迁徙至广袤的草原后,哥萨克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存资源匮乏,为了在这片土地上谋生他们拿起猎枪,有是去森林中猎杀野兽,有时会对路过的商队进行劫掠。

正是这样的生存方式塑造他们勇敢无畏、凶猛强悍的性格,俄罗斯南部草原一望无际缺乏天然屏障,哥萨克民族便采取一种军民结合的自治模式。

他们个个都是勇猛的战士擅长马背上战斗,顿河马、弯刀和长矛是哥萨克骑兵的标志性装备。作为最出色的骑兵之一,哥萨克人受到东欧各国的追捧,纷纷招募他们作为雇佣兵。

沙皇俄国早早便意识到哥萨克的半军事自治体制,既可能威胁边疆安全又可能成为助力,因此历代沙皇倾向于采取怀柔政策而非武力镇压,以优待换取他们的忠诚。

通过免除劳役、赋税并提供土地,沙皇成功地将哥萨克人笼络过来,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成为俄国扩张领土的锋利爪牙。

普京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连车臣都要仰望的民族

哥萨克人以勇猛善战闻名,是沙俄军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冷兵器时代以迅捷的速度、灵活的机动性、强大的杀伤力和勇猛的战斗风格著称,让整个欧洲都感受到哥萨克骑兵的威力。

可以说,在沙皇的统治下哥萨克与俄罗斯的联系紧密如同纽带,直至20世纪他们都是守护沙俄边疆的核心战力。

十月革命的爆发后,苏联政府与哥萨克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一些哥萨克人被新思想感召投身于苏联红军的行列,更多的哥萨克人对苏联政权持反对态度选择支持反苏维埃的白军。

苏联政权巩固后,中央政府开始推行“去哥萨克化”的政策,迫使哥萨克人流离失所,甚至遭受各种各样的迫害,这也是为何哥萨克人在二战期间投奔法西斯德国的原因。

二战时期面对战场上对骑兵的迫切需求,苏联回想起那些曾勇敢无畏的哥萨克骑士,于是再次召唤他们投入战斗。

普京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连车臣都要仰望的民族

每一个成年哥萨克都是出色的骑手,在那时无论是西线对抗德国纳粹的战场,还是东线威慑日本关东军的战斗,都能见到哥萨克骑兵的身影。

二战结束后,或许是因时局的需要,苏联再次解散他们。岁月流转沧桑巨变,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境内再次涌起哥萨克复兴的浪潮。

1990年6月在苏联当局的暗中支持下,全苏联范围内三十多个哥萨克群体和地方团体,携手组建一个宏伟的联盟“大哥萨克圈”,标志着哥萨克民族开始他们的夺回名号的旅程。

1992年7月新成立的俄罗斯为哥萨克人正名,恢复这个民族应有的尊严。

普京掌权后更是对哥萨克人给予更多关注的权益,还设立专门机构来支持这个他们,就这样双方结下不解之缘。

普京最后一张底牌:不是车臣部队,而是一个连车臣都要仰望的民族

2012年,普京发表一篇名为《强大: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保障》的文章,赞扬哥萨克人为国家做出的历史贡献,文章中强调正是哥萨克人一代又一代的英勇保卫家园,才使得俄罗斯享有安全与人民的幸福。

哥萨克士兵对普京的支持不仅仅体现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时,他们依旧站在战斗的最前线,根据俄军的报道,库班、顿河和塔夫里达的哥萨克人都在前线奋战。

不难看出,车臣部队或许是普京信赖的力量,但哥萨克士兵才能称得上是普京的最后防线、真正的底牌。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