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注景漂追梦者,反映时代的脉动——《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诞生记

作者:南昌广播电视台

从选题萌发,到正式出版,再到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及至近日新鲜出炉的“2023年度中国好书”,《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这本书,正在获得业界日益广泛的关注,进入越来越多人的眼帘和心田。忆及这本书的出版往事,感念颇多,今日借本书获奖之机,细数“景漂”一书诞生的若干细节。

关注景漂追梦者,反映时代的脉动——《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诞生记

跨越十年,再叙瓷都故事

十年前,胡平的《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而今,景德镇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景德镇“漂”了十年的胡平老师也从侧重勾勒瓷都的历史长卷,转向更多关注、描摹其当下的人间烟火与生活美学,对景德镇的理解愈发深刻入微。

而我,因为年龄“到站”,离开了深耕三十余年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被海南出版社聘任为其旗下的三环出版社总编辑。幸运的是,我与胡平老师有机会再续前缘——他的新作《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最终交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与三环出版社联合出版。

“景漂”这一选题的缘起,可追溯到两年前。那时我因工作频繁前往景德镇出差,我愈发感觉景德镇日益涌动出生机与活力,尤其是各类文化活动中的景漂青年异常活跃,这一发现让我意识到当下的景德镇已发生一系列新变,但景德镇是一个四线小城市,年轻人为何“逆向”“扎堆”于此?这一疑问对我来说,是一种提示,更是一种激活,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仿佛鲨鱼嗅到血腥味一般兴奋异常。在与不同的景漂多次交流后,我意识到景漂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尤为独特的群体,他们的故事是本色原味的中国故事,也是说给世界听的最好的中国故事,于是我决定策划一部以景漂为题材的书。

待想法初具雏形后,我立即将这一设想向时任景德镇市委宣传部部长的林蓉汇报。林蓉部长听了我的想法,随即决定与我合力完成新书的策划出版。她希冀这本书能够通过对景漂这一新涌现的独特而活跃的创造者群体予以全景式记录,反映景德镇在当下所创造的涵盖人文理想、艺术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区域性社会发展模式,并以此实现景德镇“五个一工程”零的突破。谈及作者的选择时,我与林蓉部长一致认为非胡平莫属。胡平老师是我们熟悉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文化学者,他怀着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持续书写其生于斯长于斯的江西这片土地的历史。近十年,他更是对景德镇这座城市表现出特别的热爱。我们当即决定请胡平老师出山担纲本书总编撰。

细说起来,我与胡平老师的交往由来已久。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任职时,我虽然一直在少儿出版界服务,但内心深处一直有人文社科的出版情怀。当条件成熟时,便开始“跨界”人文社科类读物的出版。而在这种“跨界”冲动中,我对江西历史文化题材的出版情有独钟。这与我对出版的一种认识有关:一方面,地方文化资源是出版选题资源开发的富矿;另一方面,讲好“江西故事”、传播江西传统文化,服务于当代江西经济文化建设,是每一位对江西葆有深厚感情的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和使命自觉。当时因为注意到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新变化,我便策划了一部以景德镇为题材的报告文学,胡平老师就是我约请的作者,这便是日后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也因为《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胡平老师与景德镇结下不解之缘,从一位“闯入”景德镇进行探访、观察、记录的寻访者,成为三宝国际瓷谷的栖居者,寒暑往来不觉已逾十年。他以景德镇为文学的深井,以“在场”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书写发生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历史与现实,相继出版《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2017年版)》《景德气象:中国文化的一个面向》。2019年,《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2017年版)》入选“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这是江西入选的唯一图书。在写作的过程中,景漂这一春江水暖的新现象,自然也逃不过他敏锐的观察与感受。在邀约创作以景漂为题材的图书时,一拍即合,胡平老师当即欣然应允。

三环出版社诞生于椰风海韵的南海之滨,出版江西本土极具地域色彩的图书,还需与本地出版社联手,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江西教育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隶属江西出版集团,是上市公司中文传媒旗下的龙头企业。我与教育社熊炽社长自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共事以来相交多年。此前教育社与三环社已经有过红色读物《红旗漫卷江西》的成功合作。谈及景漂题材时,我们皆认为这一选题大有可为,决定联手打造精品。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我们两社一直将本书作为重点项目来抓,在资金、人力、物力上投入甚多,力争将本书打造成有深度、温度、厚度的重点主题图书。

编创合力,潜心打造精品

在策划之初,对于《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一书的定位,我与胡平老师多番交流后,确定这本书要聚焦发生在景德镇这个特殊场域里众多景漂人物的故事,尤其是这些艺术信徒的创业之旅、追美之路。

题材、作者、主题皆已确定,景漂人物的遴选便成为重中之重。人选方案征求、集纳了多方人士的意见,尤其是资深景漂、文化学者——“王厂长”王志刚。他深谙景漂习性,早已与这一群体打成一片。几番研究后,最终确定了目前呈现在书中的二十余位典型景漂为书写对象。胡平老师领衔的创作团队,随即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深入走访,步步艰辛,但不惮繁难,一再磨砺,始得玉成,终成数十万字的口述笔录素材。其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充满了真挚感人的细节,也由此奠定了本书成功的基石,恰如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高洪波所言,“景漂群像的塑造源于一群写作者‘贴身肉搏’式的专注采访”。在这期间,林蓉部长还陪同胡平老师走访新农人安静、“观宋”品牌创始人刘瑞华,深入了解景漂们在景的工作、生活情况,努力为他们在景进行艺术创作提供帮助,给予他们足够的礼遇,等等。景德镇市珠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斌对本书的创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部门主事者的这些作为,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深谙文化的力量对推动产业进步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令人感佩。

有了丰富而鲜活的第一手资料,2022年5月底,我组织评论家、景漂学者、创作团队和江西教育出版社、海南三环出版社的编辑团队等在景德镇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针对口述笔录素材倾谈各自看法,就本书的结构、写作角度等深度交流,力争在胡平老师的景德镇三部曲的基础上有创新和突破。这次座谈会也正式确定书名为“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城”“镇”在空间上指涉不同,既有鲜明的地域感,又暗合景德镇自宋以来因瓷而兴的历史。两个“我的”,既反映本书是景漂们个性化的表达,间接点明本书的非虚构写作特征,还有一种怀乡的意味,同时也是景漂对这座城市的心迹剖白——景德镇是“我的”第二个家园。这种由“漂”到“我的”城市认同感与心灵归属感,在书中景漂人物的言行中,有着丰富的反映。众多个体的“我”的故事,集结为《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

关注景漂追梦者,反映时代的脉动——《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诞生记

左起:张秋林、胡平

这次座谈会后,胡平老师与创作团队沉潜创作数月,并多次对景漂人物进行补充采访。其间编创人员就文本体例、稿件修改等多次研讨,双方团队线上线下多次召开审稿会,对新完成的文本逐篇审议;并秉持内容至上的原则,摒除了内容较弱的文本。在经历二稿、三稿、四稿的多次修改后,书稿在思想性、文学性与可读性上有了质的飞跃。

说到景漂的人选,我不仅作为出版社总编关注这本书的整体进度,甚至“越位”向胡平老师力荐过自己欣赏的人选。在胡平老师创作的过程中,为避免遗珠之憾,在几度出差往返南昌、景德镇的间隙里,我一直不忘关注、寻找精彩、生动的景漂故事。也就在这时,景德镇三宝国际陶艺村等地墙壁上绮丽魔幻的神仙世界攫住了我的双眼,这些野生神仙出自壁画艺术家文那之手。文那曾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创作插画,她本人也是一名资深景漂。我敏锐地发觉,文那的故事值得收入本书。不久,《景德镇是我第二个家》写成,文章灵气逼人,个人风格鲜明,着实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文化学者李冬君,彼时李冬君正在为《走进宋画》做书店活动。她向我谈到了她的儿子刘涵宇的景漂经历。刘涵宇从金融海归到茶农、宋画匠人的身份转变,弹眼落睛之余,不难让人思考景德镇何以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让人重新思考景德镇独特的人文环境的当代价值。我当即向李冬君约稿。不久,《雨落天青入宋韵》写成,历史、文学、美学、艺术交织,十分精彩!年轻的文那与刘涵宇,是景漂的代表性人物,他们以北京文化精英、海归者的身份进行景漂的人生故事,典型地印证了景德镇的魅力。他们的故事,让本书增色不少。

确定了内文,若能有一篇提纲挈领的序言,那整个文本将更加完善,此时我想到了朱虹先生。朱虹先生笔耕不辍,曾撰有《情里梦里汤显祖》《大明第一才子解缙》《红旗漫卷江西》等大量弘扬江西文化的专著,文学功底深厚。而且,朱虹先生对胡平老师这位深具浓郁家园意识的作家一直葆有一份特别的关注,曾两番为其新书作序。我向朱虹先生汇报了这本书的情况,并请他为新书作序。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这也便有了《青春景德镇彰显时代脉动》这篇文采飞扬、立论深刻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他高度地评价,《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是一部当下关怀之作,是一部独出心裁的城市书写,是一部城市的心灵史,是一部由个体、群体见出时代整体脉动之作。

书稿初定,2023年1月11日,我们两社再次邀请文艺评论家、景漂学者等人在景德镇举行杀青定稿会,胡平老师主持会议,三环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相关领导和编辑,以及景漂代表、设计团队等人参加。会议对文本进行专题研讨,并商定了本书装帧设计、后期开发等事宜。在历时一年反复打磨后,本书终于杀青,两社编辑便紧锣密鼓地进行审稿、编辑,由于文本既观照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实、瓷与人,又横跨多个专业领域,涉及精妙、专业的工艺知识,给编辑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两社编辑勠力同心,精心审校,最终书稿在内容、装帧上,皆达到了出彩的效果。其间江西教育出版社少儿分社社长张龙、编辑董甜甜和三环出版社编辑部主任邓波尔出力甚多。

如今,《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即将重版,胡平老师为其新撰了长篇前言《新一幕的“景德气象”》。前言洋洋洒洒万余字,既表达了个人对景德镇十年里三本书的萦怀情思,更基于十年在景的观察,基于此前“三部曲”的创作心得,加以综合提炼,对本书的创作初识、立意,对景漂现象、景德镇新变等作了详细的解读。文本至此臻于至善,相信能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融合出版,让景漂故事“走出去”

在编辑出版《瓷上中国》时,我就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筹拍一部景德镇版的《闯关东》。胡平老师还曾专门写了剧本。由于一直以来我与胡平老师均有此“宏愿”,加之景漂这一选题自身具备独特的IP价值,选题落地伊始,我们两社就将其作为融合出版项目来打造,希望制作一部以景漂为对象的微纪录片,与纸本书同频共振,力求让广大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从景漂个体的经历中,看见这个深居赣北一隅的小城活色生香的当下,听见新时代景德镇重现生机的故事。

自摄制项目启动始,胡平老师就全程深度参与到微纪录片的创作,使微纪录片的叙事蕴含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与人文关怀的温度。历时一年有余,十三集纪录片陆续完成制作,它们可视作景漂故事的形象再现,令读者仿若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景漂的创业与生活。

图书、视频相继完成,首发式立马提上日程。2023年10月,瓷博会如约而至,《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新书暨微纪录片首发式在景德镇举行,主题为“美丽风景的非虚构展现”。业界领导、出版同人、文艺评论家、景漂济济一堂,共同见证新书首发。

关注景漂追梦者,反映时代的脉动——《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诞生记

2023年10月,《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新书首发现场

首发式现场还播放了微纪录片之一——以“洋景漂”法国陶艺家开弥为主人公的《把东方和西方雕塑在一起》,不难看出现场观众沉浸其中,陶醉动容。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高洪波在主旨发言中称赞这是一部“厚重的大书”,是一部“青春景德镇的人文读本,也是一座城(艺术之城)生态嬗变的充分写照”。

朱虹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景德镇发展的深邃思考,同时对胡平持续书写景德镇表达了由衷的敬意。他赞扬《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以为景漂人物立传的方式来书写景德镇,是胡平先生创作的全新突破,别开生面且意义深远。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长期研究景德镇的著名学者方李莉的发言则别具只眼,她认为景德镇“是一座具有后农业文明想象的城市”,景漂可能比我们现代化的“京漂”“海漂”更重要,因为它预示着中国有可能率先走出一条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更加具有人文意义的、更加具有绿色生态的现代化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华人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黎瑞刚也来到了首发式现场。他表示,景漂已成当代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连接着中国与世界。它所创造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孕育着无限可能。他认为这一题材有影视化的潜质。无巧不成书!景德镇市委宣传部部长张龙曾与我有过交往,他对景漂题材投拍影视剧同样充满热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在荧屏上看到一部以景漂人物为描摹对象的电视剧,它将讲述景漂为之陶醉的陶瓷文化涅槃重生的故事,解析景德镇何以成为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驻足之地,年轻人又何以乐意在此落地生根。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的瓷博会,正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央视推出《美美与共》,邀请中外嘉宾,全景式讲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文明互鉴、开放合作、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故事。其中特别提到,在景德镇约3万名景漂中,有六分之一是外国人。这些洋景漂将各自国家的文化特色与中国传统艺术结合,创造融合陶瓷作品。多彩世界,美美与共,以瓷为媒,融通中外。这一信息,更是印证了我们以出版关注景漂现象的正确性。

自选题落地以来,这一融合出版项目便获得多方广泛的关注,如今图书虽已公开发行,但是景漂的精彩故事并未完结。未来,我们两社计划为典型景漂单独出书,使塑造的景漂人物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示范性,最终发展成一套“景漂人物故事丛书”。而且,目前单本的《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可以每两年出一个新版本,收录新出现的景漂人物与故事,从而保持内容的鲜活,成为一个长线项目和品牌。

由追忆《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的出版往事,想到胡平老师、我自己和诸多出版同人对景德镇欲罢不能的持续关注。关于持续深挖一个题材,并将其打造成优质重点融合出版项目,我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是出版人有责任感应时代脉动,回应时代之声。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谈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景德镇是中国千年瓷都,是陶瓷艺术之城,是陶瓷文化之都。其千年生生不息的创造,尤其是当下独特的景漂文化现象,充分地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深刻的命题。景德镇的转型与发展,对这一时代性命题的思考与践行,有其样本性的启示意义。作为出版人,我们有责任对此自觉地介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关注景漂这群追梦者,来反映时代性的脉动。

二是高质量出版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景漂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新现象。《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是第一部用文学语言对景漂人物群体画像的图书,书中的传主必定受到肯定和激励,相信他们的创造性会前所未有地迸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景漂的故事又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景德镇创业,未来的景德镇一定会成为世界陶瓷文化的创意之都,再现“客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盛况。

三是编创的深度结合、互动共谋,是打造精品的必由之路。从策划到出版,历时两年,其间,江西教育出版社、海南三环出版社的编辑团队与创作团队于南昌、景德镇两地七次召开出版研讨会,深度介入创作过程,才有了如今的新书成果。可以说,本书是编创深度结合、互动共谋以催生精品的典范。

四是IP化运营才能释放出版资源的更多可能性。将“景漂的故事”作为IP孵化、经营,无穷放大这一IP的边际效应,例如将图书与景德镇文化IP、文化旅游紧密结合,将“景漂的故事”作为“文旅产品”来深耕,在宣传图书的同时推广景德镇当地的文旅产品,相互借力,互惠互利。未来在融媒体的运作上,还需深入研究,精心谋划,持续推进,争取通过系统运作、组合营销,让小众书变成大众书、品牌书,让景漂的故事走出国门远漂海外,更进一步地续写瓷都文化、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