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头雁”故事|王二平:鸵鸟养殖“鸵”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作者:农业科技报

我叫王二平,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一位基层工作者。我村位于城北20公里处,耕地面积有4800亩,南北狭长12.3公里,下设9个村民小组,人口654户2330人。地处偏僻无任何资源,村民在耕种之余以打工为主。村子无产业支撑,经济基础薄弱,底子差。

“头雁”故事|王二平:鸵鸟养殖“鸵”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2018年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直到2022年还处于“沉睡”状态。2022年年初党委政府要求启动合作社,但看到我村的实际情况,让我很迷茫,无从下手。经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村集体班子成员的调研考察论证后,决定以村集体合作社牵头开始鸵鸟养殖,以点带面地向村民辐射。资金方面鼓励党员干部来筹资解决,技术问题便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

既定之,必行之。在当年8月份,我们与党委政府驻村干部及合作社骨干成员一行5人先后在省内大荔、宝鸡,山东,河北保定,内蒙古乌兰察布等地学习、探索、论证。并于8月26日买回来了第一批鸵鸟,开始进行试养。由于对圈舍管理,饲料配比,疾病防控等方面一片空白,在经过向同行请教、查阅百度资料以及咨询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之后,我们逐渐摸清了鸵鸟的一些养殖要点,掌握了圈舍管理的基本原则,学会了合理的饲料配比方法,并对可能出现的疾病有了初步的防控认识。终于度过7天的应急反应期后,于9月16日我们又出发河北保定,购买回128只8月龄商品鸟进行规范饲养管理。

“头雁”故事|王二平:鸵鸟养殖“鸵”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2023年8月份政府党委要求我扩大经营规模,于是,我们又筹集资金买回产蛋鸟18只,3月龄小商品鸟175只。至今,我们种鸟已开始产蛋,鸵鸟肉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于今年又发展了新的5户村民加入了鸵鸟养殖行列。随着村民养殖户的继续扩大,逐步实现我村“一村一品”的特色养殖。

在2024年4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西北农林大学举办的榆阳区“头雁”培育项目,这次学习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深入了解了当前农业政策导向、种养殖业的前沿知识,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产业带头人和专家教授。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任战军教授,任教授与我进行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深入探讨交流,在鸵鸟养殖管理技术、育雏、饲料配比等方面给予了我深入的指导。通过与任教授的交流学习,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养殖技能,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面对和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我想对学校、培育项目以及我的导师任战军教授表达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头雁”故事|王二平:鸵鸟养殖“鸵”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雁飞千里靠头雁,船载千斤靠舵手”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农民致富的“主心骨”,关键时刻我们必须“站起来”“干起来”“拼起来”,要有“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深入群众,增强服务意识。因地制宜地精准施策,规划乡村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才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通讯员 刘俭龙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