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师大教授胡必亮去世,因生前不当言论遭到全网一片怒骂!

作者:齐齐遇山海

前些日子,一则惊心动魄的消息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北师大著名教授胡必亮先生不幸离世的消息。如今,胡教授已安然长眠,早已不惧于世俗之争,然而他在世时因一席论调而引起的争议之火,偏似在他死后仍未熄灭,在他葬身之地下,仍有不少微词声不断传来。

北师大教授胡必亮去世,因生前不当言论遭到全网一片怒骂!

胡教授曾在受访时谈到国内对非洲留学生的待遇问题,提出10万元的每年补助对来华求学的非洲学子来说并不算多。这一看法在当时遭到不少网民的反驳,他们认为10万在国内很多人眼里已经是难以企及的高额收入。此话当即产生了一定争议。

作为一个专家,别人对他的论调期待高,希望能深思熟虑,顾全大局。胡教授当时的立场可能忽略了国内很多民众的实际情况。网络环境较为复杂,言论容易被夸大其词或歪曲,网民也难免有情绪化的成分。各种的原因交织,易生误会。

北师大教授胡必亮去世,因生前不当言论遭到全网一片怒骂!

无论当时争议的成因如何,死者已成定论。在胡教授去世后,有网民再扯起旧账,对他进行口诛笔伐,这将难称得上是理性的思考。专家在工作中易有失误,但不应因一言而论定其品行。而且,网络上言论常具有情绪色彩,也难做完全客观评判。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一生成就和贡献不应只凭个别一席话来否定。从报道来看,胡教授一生致力于教学和研究工作,留下诸多贡献。在生前,他应该也有自己的思想和立场,不应一面倒地定为对或错。作为一个专家在工作中表达自己见解,本就是应有的权利。

北师大教授胡必亮去世,因生前不当言论遭到全网一片怒骂!

在论断专家时,我们需要审慎和全面。即使有争议,但在对方过世之后,也应给予尊重,不宜再进行指摘。只有以理性和良知来评判一个人,方能客观公允。网络争议很容易成为情绪宣泄的工具,但对于一个已经逝世的人来说,给予安宁应是最大尊重。

对于死者,最好的报偿便是以沉默作告别。只有以理性和宽容来看待他人,互相尊重,我们社会才能相安无事。这也许就是胡教授生前浩荡精神的本意。他已入土,但他追求的理想与我们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