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夜读 | 较真,一种难得的品性

作者:高密市融媒体中心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逄春阶

夜读 | 较真,一种难得的品性
夜读 | 较真,一种难得的品性
夜读 | 较真,一种难得的品性

商务印书馆的书,我一向坚信不疑,特别是辞书。可是,最近从该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中查一个“麈(zhǔ)”字,头一次对这家书馆打了个问号。

“麈”词条是这样解释的:“1、动物名,其尾可做拂尘……2、指麈尾做的拂尘。米芾《满庭芳·与周熟仁试赐茶甘露寺》词:“雅燕飞觞,清谈挥麈。”看到米芾,忽想起以研习米芾书法见长的书法家张其亮先生,他曾著有《破解米芾书法密码》《<方圆庵记>临习图解》,其研究成果得到过米芾书法权威曹宝麟教授的首肯。我请他查一查米芾那首词的全貌,没想到张先生说《古代汉语词典》上引的这首词,可能错了,词中提到的“周熟仁”,应为“周仁熟”。我的第一反应是,商务印书馆能错吗?

张先生说,不光“周熟仁”“周仁熟”不确定,这首词的作者还有争议。一个问题没解决,又来了另一个。且听张先生破案一样,耐心给我讲解。按照著名学者唐圭璋先生的说法,这首词是秦观的。“宋词作品互见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作家的集中,为数甚多。”另外,南宋一个叫曹之格的通判,特别喜欢米芾的书法,他刻了碑后又拓了十卷本(九卷十卷是米芾的书法),里面提到的这首词,用的是“周仁熟”。但清代大收藏家张伯英说,这碑拓是伪造的。张先生认为,即便是伪造,一定是南宋时期的人所为,米芾写过秦观的这首词,后来就以讹传讹。也许就是曹之格,把世间传抄米芾书写的秦观的词错落到米芾名下。

“周熟仁”还是“周仁熟”呢?张先生说,《古代汉语词典》的错误,可能源于岳珂编辑的《宝晋英光集》,他还给我提供了好多资料。在此不一一列举。《满庭芳》词中提到的那人叫周穜,字仁熟,而不是熟仁。周穜跟苏轼有唱和,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苏轼诗集注释也是周仁熟。《宋稗类钞》卷之四《放诞》第十五条还记载了一个“周仁熟唾沫赚米芾砚台”的故事。润州太守周穜(字仁熟)是米芾好友,米芾向他展示新收的砚台,周仁熟先是表现得小心谨慎,又是洗手,又是赞赏,然后,趁米芾不备,向砚池里吐了口唾沫,米芾勃然变色:“公何先恭后倨?砚污矣,不可用,为公赠。”米砚一唾成周砚。感觉周仁熟是个挺好玩的人。我想,周仁熟的放诞也许是跟米芾学的。米芾类似的故事不少。

跟张其亮先生像打乒乓球一般你来我往地交流,很有意思。他还对《古代汉语词典》中引用的“雅燕飞觞,清谈挥麈”进行了一番考证。有的版本“麈”用作“塵(‘尘’的繁体字)”,有的版本“麈”用作“座”。

孟子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里的“书”,本指《尚书》,后泛指书本。原意是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后用来规劝、告诫人们不要盲目相信或拘泥于书本。

大胆质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态度。质疑是一种能力,一种提出问题的能力,找出缝隙、找出漏洞的能力。只有大胆质疑,才能接近事物的本质,揭开事实的真相。不能迷信和拘泥书本,不能迷信权威,即使像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有时该打问号就打问号,毫不含糊。盲目迷信、拘泥于书本,其实是在巩固错误。在这个充满变数的知识世界中,我们的每一次质疑,都可能是对知识真相的一次逼近。

商务印书馆是值得信赖的书馆,所出版的书,也是值得信赖的书。瑕不掩瑜。爱之深,责之切。质疑它,不是对它的不敬,正是因为信赖它。我还是要感谢商务印书馆,它为我提供了数不清的高质量的精神食粮。说来好笑,过去我一直把“麈谈”读作“塵谈”。直到一次偶然机会,看到曲阜师范大学徐传法教授的专著《书苑麈谈》,多看了两眼,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魏晋人清谈喜欢麈尾拂尘,因此称清谈为“麈谈”。遗憾的是,不光是我,有的出版物也把“麈谈”印成了“塵谈”,令人遗憾。出版物不可不慎,特别是辞书。希望《古代汉语词典》在修订时把“麈”的例句订正过来。

不信书,不行;尽信书,也不行。张其亮秉持孟子的质疑精神做学问,值得我学习。批判性思维是我们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应当持续培养的能力。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学问不只是积累知识,是在不断地质疑和更新这些知识中,碰撞出新东西。是谓求真。较真,是一种难得的品性。

夜读 | 较真,一种难得的品性

来源:大众日报

夜读 | 较真,一种难得的品性
夜读 | 较真,一种难得的品性

编辑:于敏 王曦旭 李晓燕 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