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讀 | 較真,一種難得的品性

作者:高密市融媒體中心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逄春階

夜讀 | 較真,一種難得的品性
夜讀 | 較真,一種難得的品性
夜讀 | 較真,一種難得的品性

商務印書館的書,我一向堅信不疑,特别是辭書。可是,最近從該館出版的《古代漢語詞典》(2005年版)中查一個“麈(zhǔ)”字,頭一次對這家書館打了個問号。

“麈”詞條是這樣解釋的:“1、動物名,其尾可做拂塵……2、指麈尾做的拂塵。米芾《滿庭芳·與周熟仁試賜茶甘露寺》詞:“雅燕飛觞,清談揮麈。”看到米芾,忽想起以研習米芾書法見長的書法家張其亮先生,他曾著有《破解米芾書法密碼》《<方圓庵記>臨習圖解》,其研究成果得到過米芾書法權威曹寶麟教授的首肯。我請他查一查米芾那首詞的全貌,沒想到張先生說《古代漢語詞典》上引的這首詞,可能錯了,詞中提到的“周熟仁”,應為“周仁熟”。我的第一反應是,商務印書館能錯嗎?

張先生說,不光“周熟仁”“周仁熟”不确定,這首詞的作者還有争議。一個問題沒解決,又來了另一個。且聽張先生破案一樣,耐心給我講解。按照著名學者唐圭璋先生的說法,這首詞是秦觀的。“宋詞作品互見于兩個或兩個以上作家的集中,為數甚多。”另外,南宋一個叫曹之格的通判,特别喜歡米芾的書法,他刻了碑後又拓了十卷本(九卷十卷是米芾的書法),裡面提到的這首詞,用的是“周仁熟”。但清代大收藏家張伯英說,這碑拓是僞造的。張先生認為,即便是僞造,一定是南宋時期的人所為,米芾寫過秦觀的這首詞,後來就以訛傳訛。也許就是曹之格,把世間傳抄米芾書寫的秦觀的詞錯落到米芾名下。

“周熟仁”還是“周仁熟”呢?張先生說,《古代漢語詞典》的錯誤,可能源于嶽珂編輯的《寶晉英光集》,他還給我提供了好多資料。在此不一一列舉。《滿庭芳》詞中提到的那人叫周穜,字仁熟,而不是熟仁。周穜跟蘇轼有唱和,根據中華書局出版的蘇轼詩集注釋也是周仁熟。《宋稗類鈔》卷之四《放誕》第十五條還記載了一個“周仁熟唾沫賺米芾硯台”的故事。潤州太守周穜(字仁熟)是米芾好友,米芾向他展示新收的硯台,周仁熟先是表現得小心謹慎,又是洗手,又是贊賞,然後,趁米芾不備,向硯池裡吐了口唾沫,米芾勃然變色:“公何先恭後倨?硯污矣,不可用,為公贈。”米硯一唾成周硯。感覺周仁熟是個挺好玩的人。我想,周仁熟的放誕也許是跟米芾學的。米芾類似的故事不少。

跟張其亮先生像打乒乓球一般你來我往地交流,很有意思。他還對《古代漢語詞典》中引用的“雅燕飛觞,清談揮麈”進行了一番考證。有的版本“麈”用作“塵(‘塵’的繁體字)”,有的版本“麈”用作“座”。

孟子有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裡的“書”,本指《尚書》,後泛指書本。原意是完全相信《尚書》,還不如沒有《尚書》。後用來規勸、告誡人們不要盲目相信或拘泥于書本。

大膽質疑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認知态度。質疑是一種能力,一種提出問題的能力,找出縫隙、找出漏洞的能力。隻有大膽質疑,才能接近事物的本質,揭開事實的真相。不能迷信和拘泥書本,不能迷信權威,即使像商務印書館的《古代漢語詞典》有時該打問号就打問号,毫不含糊。盲目迷信、拘泥于書本,其實是在鞏固錯誤。在這個充滿變數的知識世界中,我們的每一次質疑,都可能是對知識真相的一次逼近。

商務印書館是值得信賴的書館,所出版的書,也是值得信賴的書。瑕不掩瑜。愛之深,責之切。質疑它,不是對它的不敬,正是因為信賴它。我還是要感謝商務印書館,它為我提供了數不清的高品質的精神食糧。說來好笑,過去我一直把“麈談”讀作“塵談”。直到一次偶然機會,看到曲阜師範大學徐傳法教授的專著《書苑麈談》,多看了兩眼,才發現自己孤陋寡聞。魏晉人清談喜歡麈尾拂塵,是以稱清談為“麈談”。遺憾的是,不光是我,有的出版物也把“麈談”印成了“塵談”,令人遺憾。出版物不可不慎,特别是辭書。希望《古代漢語詞典》在修訂時把“麈”的例句訂正過來。

不信書,不行;盡信書,也不行。張其亮秉持孟子的質疑精神做學問,值得我學習。批判性思維是我們作為學習者和研究者應當持續培養的能力。我們應該保持清醒:學問不隻是積累知識,是在不斷地質疑和更新這些知識中,碰撞出新東西。是謂求真。較真,是一種難得的品性。

夜讀 | 較真,一種難得的品性

來源:大衆日報

夜讀 | 較真,一種難得的品性
夜讀 | 較真,一種難得的品性

編輯:于敏 王曦旭 李曉燕 單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