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国一代改革家:商鞅

作者:趣说历史

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姓公孙,出身于卫国贵族,人们常称他为卫鞅或公孙鞅。商鞅在年轻时就对刑法和名分之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魏国的公叔座门下担任中庶子一职。在公叔座临终前,他极力推荐商鞅给魏惠王,但遗憾的是惠王并未采纳。然而,当秦孝公发出求贤令时,商鞅毅然决定离开魏国,前往秦国,以他的变法强国之术向孝公进言,孝公对此极为赞赏。

秦国一代改革家:商鞅

然而,甘龙、杜挚等大臣却对商鞅的变法主张持反对态度,他们宣扬古法古礼,认为“智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但孝公并未被这些言论所动摇,他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并坚决支持他推行变法。商鞅的变法内容主要涵盖了多个方面:他实行连坐法,将秦民编入什、伍之内,强化了社会监督;他推动大家族向个体家庭的转化,通过法律手段调整家庭结构;他禁止私斗,鼓励秦民杀敌立功,以军功来评定爵位;他贯彻重农抑商的策略,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农业生产;他还要求宗室成员也要建立军功,以军功大小来确定贵族的身份地位。

秦国一代改革家:商鞅

在变法法令颁布后,商鞅为了取信于民,他在国都南门放置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悬赏招募能将木头搬到北门的民众。起初无人响应,但当他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时,终于有人站出来完成了任务,并获得了赏金。这一举动不仅展示了商鞅的决心,也赢得了民众的信任。

在推行变法的过程中,商鞅对法律的执行非常严格,即使是太子犯法,他也毫不留情地处罚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这种公平无私、不避贵势的执法态度,使得秦国上下都能奉公守法,也为变法的成功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秦国一代改革家:商鞅

新法令实施几年后,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百姓生活富裕,国家实力也日益强大。孝公对商鞅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任命他为大良造。随后,秦国迁都咸阳,并继续推进变法改革,包括推行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等。

在商鞅的辅佐下,秦国逐渐走向富强。孝公二十年时,秦国已经强大到足以让周天子和其他诸侯国派人前来祝贺。次年,秦国利用魏国在马陵之战中的失利发动攻击,商鞅巧妙运用战术俘虏了魏国公子印并击败了魏军,最终迫使魏国割让河西地区向秦求和。商鞅因此战功显赫,被封于商地十五邑,并被尊称为商君。

秦国一代改革家:商鞅

然而,商鞅在秦国的改革也引起了部分贵族的怨恨。孝公去世后,新君惠王即位,公子虔等人趁机报复商鞅,诬陷他有谋反企图。商鞅试图逃往魏国,但由于曾设计使魏国战败,魏国拒绝接纳他。最终,商鞅无奈返回秦国并发动叛乱,但兵败被俘。惠王下令将商鞅处以车裂之刑,并灭其家族。

关于商鞅的遗物,过去曾发现过铜戟、铜镦和铜方量等物品。这些物品上的铭文记录了商鞅在秦国的官职和功绩,证明了他在秦国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根据文献记载和铭文证据,我们可以得知商鞅在秦国的官职相当于国相,而相邦这一名称在孝公时期尚未出现。

在战国晚期,商鞅或其后学的作品已经流传于世。韩非子在其著作中提到了商鞅的内外篇,并称赞其治国理念。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也阅读过商君的著作,并记录了部分内容。然而,由于商鞅去世后的几十年间发生了许多战役,如垂沙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等,因此《商君书》中的部分内容可能是战国晚期的作品。尽管如此,商鞅的思想和贡献在战国时期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