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作者: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第一次战役战场,以狼林山脉为界,分为东、西两线。

西线为主战场,交战双方在这里以攻对攻,打的是运动战;东线为辅助战场,在这里,美韩军为攻势,志愿军为守势,分别打的是进攻战和阻击战。

1、第一次战役东线战场的战前形势

第42军主力(军部率第124师、第126师)担负东线作战任务,当面之敌为美军第10军指挥下的韩军第1军团(辖首都师、第3师)和美军第1陆战师、第7师。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就总的兵力对比讲,双方差距不小。第42军投入东线作战的有2个师(另一个师配属第38军在西线作战),共约3.1万人;东线美韩军共4个师 ,约8.5万人,其中美军5.1万人。

好在东线美韩军并未将全部兵力都投到与志愿军交战的方向,而是分成若干路,沿海岸公路或相互隔离的山间通道分头前进,造成兵力分散。处于第42军当面的,先是韩军首都师、第3师,后为美军第1陆战师,共约3.5万人,从数量上讲,兵力优势并不大。而第42军兵力相对集中,并占有地形之利,有打好阻击战的条件。

美军东线总指挥,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后来不无后悔地说: “我军过于分散了。”

第42军进入东线战场之前,韩军一部已逼近长津湖地区。10月20日,阿尔蒙德在元山开设指挥所,正式行使东线战场指挥权。5天之后,第1陆战师在元山登陆;再过2天,第7师在利原上岸。至此,美军东线作战力量基本到齐。

阿尔蒙德的作战部署是:

将正向长津湖推进的韩军第3师转用于东署海岸,与首都师并行向图们江方向前进;以第1陆战师主力接替韩军第3师,继续向长津湖推进,尔后向西进攻,最后与西线第8集团军形成“合钳”,围歼江界的朝鲜人民军部队,进而推进到鸭绿江边;美军第7师由利原经丰山前出至惠山。

10月19日,第42军主力由辑安渡江入朝。22日,受领阻击东线进攻之敌、保障西线主力作战的任务。此时,韩军第3师已逼近长津湖的门户黄草岭,当地人民军防守兵力只有两个连,形势十分危急。

毛泽东、彭德怀在筹划志愿军入朝后的作战行动时,对长津湖地区的关注度一直就很高,因为一旦长津湖门户失守,朝鲜东北部山区两条主要铁路、公路就会落入敌手,长津枢纽亦完全向敌方敞开,志愿军整个战线就会失去稳定。

10月21日,彭德怀在给邓华并报毛泽东、高岗的电报中,提出应“以一个师迅速进至长津及其以南,以德实里、旧津里线构筑纵深工事,保障翼侧安全和江界后方交通”。

当时,彭德怀将长津与熙川并列,视为志愿军必须“确实控制”的两大枢纽部位。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22日,毛泽东复电彭德怀、邓华,预测“似敌暂不去长津,于我有利” ,但仍肯定“彭电派一个师占领长津……仍甚必要,请速实行”。

2、东线形势的突变

根据毛泽东、彭德怀的指示,第42 军于 22 日 13 时下达“控制长津坚决阻敌”的电令:

为配合小白山地区作战安全,必须控制长津城(即五万分一图上下碣隅)。一二六师路远不能按时赶到,决以一二四师先头团务于廿四日拂晓进到长津并控制城南高地,配合友军坚决阻击北犯之敌,待一二六师到后再行转移。

按原先计划,作为第 42 军先头师的第 124 师,入朝后第一步任务是为后面的第 126 师打前站:

先以 1 个团进至下碣隅里,控制该地区以南的黄草岭阵地,待第 126 师赶到后交出防务,再转向小白山,准备参加西线作战,执行“挺进孟山以南,配合兵团主力歼敌”的第二步任务。东线阻击将全部由第 126师(配属 1 个炮兵团)担任,由副军长胡继成指挥。

毛泽东认为,按当时敌情,东线打阻击 1 个师就够了。

23 日,第124师和第126师各车运1个营赶到黄草岭和赴战岭,抢在韩军之前进入阵地,,25日拂晓即与韩军交上了火。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25日17时,第124师报告:

东线敌军北犯兵力增多,除黄草岭以南上通里有韩军1个步兵团,坦克、炮兵各1个营外,五老里还开来汽车40余辆,另有一部韩军从新兴里进到赴战岭以南,可能由此北进,以配合西线美韩军攻熙川的行动,或者向袂物里(江界以东)实施战役迂回。

这样一来,东线形势骤然趋紧。

这样,第124师任务有了改变:不去小白山,而是留下来专任黄草岭地区防御。至此,东线打阻击的兵力便从原计划的1个师增加到2个师,由军长吴瑞林、政委周彪直接指挥。

27日,第42军主力全部进入黄草岭、赴战岭地区,做出战前部署,这一部署的重点在黄草岭地区,但一线陈地只摆8个营,其他大部兵力(18个步兵营中的10个)均作为军、师预备队放在二线。这样一种配置,是考虑到山区沿通道作战,战场地幅行限,兵多了摆不开;将较多兵力控制于二线,既可视情况前出增强一线防御,又便于组织反击和应付意外情况。

当时部署有一个缺点,就是军、师两级指挥所位置过于靠后——第124师指挥所距前沿10公里,军指挥所距前沿约40公里。由于没有架设有线电话,指挥员又“不善于也不敢于使用无线通信方法”,作战中主要通过徒步方式传达命令、报告情况,难免影响到对一线情况的及时掌握和迅速作出处置。

3、42军的严峻考验

从地形上看,黄草岭和赴战岭均位于狼林山脉以东盖马高原南坡,面向东海岸的咸兴、北青,是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的一道天然障碍。黄草岭主峰海拔1457米,赴战岭主峰海拔1445米,山体高大,纵横绵延丛林密布,十分险要。其地势,南坡较陡,北坡较缓,利于守而不利于攻。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第42军在黄草岭的阵地,包括1115高地、草芳岭、烟台峰、松茸洞和鹰峰等制高点,可瞰制从咸兴经五老里至泗水的铁路和从咸兴至江界的公路。赴战岭防区内的白岩山、白亦山等制高点,则可瞰制由五老里至元丰里的铁路、至广大里的公路。

邓华后来分析说,第42军在东线本来可以进行运动防御,让进攻之敌缓进,但因看到黄草岭地形很好,便采取了坚守防御,在黄草岭一带与敌人展开反复争夺,因而造成较大伤亡。

他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四野诸军中,第42军是建立较晚的一个军。

该军战史对本军自我评价是:

“由于自卫战争中,本军作战多进攻、少防御,且军事训练方面重点也多为进攻战术的养成,因之,缺乏防御作战经验和防御作战思想之培养。”

第42军一进朝鲜,首战便担负打阻击的任务,并且是在人地两生的异国抗击骄狂突进的强敌,这对该部是一个严峻考验。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据第42军战史资料记述,当第124师副师长肖剑飞率先头部队到达黄草岭地区时,遇见朝鲜人民军领导人崔庸健,他身旁的苏联军事顾问问肖剑飞:志愿军一个军有多少坦克、大炮?有多少飞机支援?

肖剑飞回答:飞机一架没有,坦克一时来不了,火炮也不多。

苏联顾问听了大失所望,说:兵器火力与美军对比悬殊太大,这样的劣势,再加上毫无空军支援,是很难完成防御任务的。

肖剑飞解释说,黄草岭地形有利,只要控制要点,做好工事,组织好火力,卡住口子,加上我们官兵的战斗精神和作战经验,是能够挡住敌人进攻的。可苏联顾问还是一个劲儿地摇头,不相信中国军队能够打好这一仗。

4、黄草岭阻击战

最先与第42军交上手的是韩军第3师及首都师一部。

10月25日,韩军首都师向前开进时,碰巧撞上第124师第370团一支运送弹药的运输队,俘获18名运输队员。得知中国军队来到,韩军内部一度发生恐慌,停下了前进脚步。27日晚,为引诱韩军出来以争取反击机会,第124师主动放弃草芳岭阵地。28日、29日两天,韩军第3师在20余架飞机掩护下开始进攻,势头颇猛。

第371团四连坚守烟台峰阵地,两天内遭敌1个连至2个营攻击20余次。该连“在粮食不济,1仅以土豆草根充饥,弹药耗尽则以石头代替的困难情况下守住阵地”,歼敌200余人,战后获“烟台峰英雄连”称号。第370团四连在类似情况下坚守阵地两天三夜,获得“黄草岭英雄连”称号。

为了以攻助防,第 42 军决定对草芳岭组织反击。该军判断,五老里线以北韩军共约 1个师兵力,其中,进占草芳岭之敌 3000~4000人,配属坦克、炮兵各1个营;另有韩军2个营进占赴战岭、白岩山。

29日黄昏,第124师发起反击。

16时30分,50余门山炮、野炮、榴炮开始制压射击;17时,发起总攻。参加反击的共8个步兵营。右翼3个营攻烟台峰,切断敌南逃退路;左翼1个营进至芦草坪与上通里之间,准备打援和截击逃敌;正面4个营,在人民军3辆坦克配合下,分路向烟台峰攻击,在与右翼攻击部队取得联系后,对敌实施会歼。

作战中有坦克配合行动,在志愿军入朝后进行的五次运动战战役中是独一无二的。

然而,攻击发起后,各路部队之间的协同便出了差错。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左翼1个营因走错了路,未能按时赶到预定地点堵住敌人。该营有1个班在行进途中掉队,与主力失去联系,却意外撞上几百名慌乱后撤的韩军。该班以近战动作猛扑上去,俘敌数十人,缴获汽车20余辆、榴弹炮3门。遗憾的是,这一意外收获最后未能保住一当这几百名韩军发现当面志愿军仅寥寥几人后,便群起反扑,造成该班大部伤亡,所捉俘虏大多逃脱。

右翼攻击部队进至指定位置后,因没有听到友邻有动作,怀疑整个战斗计划有变化,加之天已破晓,竟自行撤回。

于是,此次反击未能按计划全歼韩军第26团,仅将其击溃。

此后几天,韩军第3师2个团再次向黄草岭阵地发起攻击。11月1日,美军第 1 陆战师接替韩军进入交战地区。该师为美军精锐,在太平洋战争历次岛屿进攻战和仁川登陆战中有上乘表现,尤以火力和机动见长。

2日,该师第7团在50余架飞机、40余辆坦克支援下向烟台峰、松茸洞等阵地发起猛攻,一度夺占了志愿军阵地。

当晚,第124师决定趁敌立足未稳之际发起反击。参加反击的兵力按计划 4 个营,实际上只有 2个营投入战斗。组织此次反击时,该师并不清楚当面敌情变化,不知道第 1 陆战师已接替韩军第 3 师进至一线,仍是以韩军为对象部署作战的。

由于时间仓促,这次反击行动并未经过军的批准。

这次情况不明、兵力过小、时机亦不成熟的反击,显然难以取胜。第 371 团一营在人民军 6 辆坦克配合下攻至龙水洞北 500 米处时,被数倍于己的敌人所阻,四面受敌,混战至半夜,于拂晓撤出。战果为歼敌1个排,打掉1个炮兵阵地,缴获榴弹炮10余门却无法带出,最后又被敌人收了回去。

另一支反击部队——第 370 团三营境遇更为险恶。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该营在龙水洞西侧全歼美军1 个加强排后,于 3 日拂晓插至敌阵纵深。当时美军并未发现身后这支志愿军部队。该营见敌方汽车在公路上往来不断,便打了一个伏击,击毁吉普车、卡车 9辆、榴弹炮 3 门。美一军急调 1 个团兵力,在60 余架飞机支援下,将三营团团围住。该营身陷敌阵,苦战终日,歼敌 330人,自身亦伤亡200余人,于当晚22时跳出包围圈,在敌侧后隐蔽穿行两天三夜,未眠未食,仅以山泉、野果解渴充饥,终得归建。

由于美韩军兵力增加,第42军部队粮弹奇缺,数次反击未能达成预期效果,反而因调动频繁、人员疲劳、建制紊乱,出现严重困难。

11月4日晨,美军趁第42军调整部署尚未就绪,以40余辆坦克为先导,后面紧跟汽车、装甲车200余辆,沿公路直插真兴里。守备在公路两侧高地的第124师两个营被分割孤立,仍顽强作战;人民军剩下的几辆坦克自行向美军反击,均被击毁。

11月6日6时,第42军致电志司,建议将配属第38军参加西线作战的第 125 师归建,以增强东线防御力量。

此电表明,若无新锐力量加入,并向敌侧后实施反击,黄草岭地区正面防御是难以持久的。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同日 12 时,第 42 军作出转移阵地的决定,并报告志司:

“据一二四师报告,黄草岭即有被突破之可能,因此军决定转至柳潭、旧镇、广大里线南北地带阵地,继续阻敌北犯。”

此时,志愿军主力西线反击已告结束,第 42 军保障主力作战的任务也随之完成。当日,彭德怀指示第42 军撤离黄草岭,转向西线作战,将现有阵地移交给已开进朝鲜担负东线作战任务的第9兵团第20军。

第42 军部队撤出后,美军于 8 日进占黄草岭,但攻势锋芒已减,不再敢大胆冒进,只以少数部队作试探性攻击。

据第42军统计,从10月27日在东线展开防御,到11月7日撤出黄草岭阵地,该军 13 昼夜连续作战 65 次,歼敌 2774 人。其间,第124师部队几遇险情,几度转移阵地,最终还是抗住了敌人轮番进攻,共歼敌 2048人,其中美军 787人。

第42军自身伤亡也不小,仅第124师战斗减员即1435人,包括战死425人,失踪165人,被俘20人。

就志愿军各军战果来说,西线打得最好的39军,歼敌1800多人,东线42军,以2个师,抵挡敌军8.5万人达13昼夜,从而更好的策应了西线的战事。

所以,整个第一次战役,打得最好的军,42军名副其实。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彭德怀和志愿军总部对第42军东线阻击表现赞赏有加,将《四十二军守住烟台峰实战经验》转发全军并报中央军委。

5、第一次战役的结束

第一次战役是在“联合国军”向清川江以南退却,志愿军转入战役追击,全线逼近清川江边时突然结束的。

在云山以东,第40军以第119、第120师分两路向宁边、博川攻击前进,于11月2日逼近宁边。

在泰川、龟城地区,第66军与美军第24师形成对峙。第50军全部由安东过江,并以第149师迅速前出至大馆洞、秕岘地区,准备协同第66军作战,合力寻歼美军第24师。

在清川江河谷地带,担负战役迂回任务的第38军以第113、第114师沿江并肩而下,于11月1日晚攻占球场,2日晚攻占院里,从侧后对清川江以北的美、英、韩军部队形成威胁。

第8集团军全线告急,右翼韩军第2军团已经溃退;左翼美军第24师和英军第27旅孤军前出,面临被侧击的危险;处于中间位置的第1骑兵师和韩军第1师更是在志愿军攻势下饱受煎熬。

于是,沃克决定:暂时放弃向鸭绿江推进的计划,清川江以北的第8集团军部队全线后撤。

这一决定的作出堪称迅速而果断。

11月1日20时,沃克下达命令撤退。

在不利条件下主动后撤,应当说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但是,沃克这个决定却遭到麦克阿瑟的责难。

身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听到第8集团军向清川江撤退的消息后大为不满,立即让远东司令部代理参谋长希基给沃克打电话,质问他为何出此下策。

从沃克下令后撤,到11月3日清川江以北第8集团军部队全部撤到指定位置,组织效率之高,运动速度之快,显示了一支摩托化、机械化军队具有的快速机动能力。

志愿军总部为发展战役胜利,曾电令全军采取一切办法,迅速抓住敌人,不让其从打击范围内逃脱。志愿军各部迅速转入追击,但如邓华所言,由于后路未能切断,正面未能抓住,追击不快不猛,收效很少。

除第120师第359团在龙渊洞附近,将垫后的美军第24师第19团拦腰截断,歼敌一部,毙伤俘敌300余人,缴获汽车81辆、榴弹炮4门外,其他部队并无多少斩获。

短短两天之后,第8集团军就在清川江一线构成新的防线。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11月4日,志愿军各部分别推进到清川江北岸。“联合国军”除以部分兵力继续扼守江北岸桥头堡阵地外,主力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地区。此时,如志愿军继续前推,势必要在敌方阵前强行渡江,面对“联合国军”绝对优势的空炮火力和已经集中起来的兵力,是很难占到什么便宜的。

有鉴于此,彭德怀于4日 15时致电毛泽东并高岗,提出结束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

关于第一次战役的战果,彭德怀在战役基本总结中列举了如下数字:

此次战役毙伤敌共13147人,全部歼灭韩军第6师2个团、第8师2个营,美军第1骑兵师第8团2个营、第5团1个营,共计11个营;另有14 个营被击溃。

军委作战部稍后提供的战绩统计数字为:

此役共毙伤俘敌13150人,其中,毙伤美军2894人、俘虏497人;毙伤韩军5860人、俘虏 3848 人;此外,还毙伤日本军人 48人、俘虏 3人。

第一次战役发起前,毛泽东按先打韩军、后打美英军的原则,确定了一个歼敌目标:在 7~10 天内,“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

具体歼击对象为:韩军第1、第6、第7、第 8师和英军第27旅。按毛泽东的说法,以上各部敌人,“至少歼灭其中三个师,才能初步解决问题”。

战役结束时,这一目标显然没有达到。从军委作战部战绩统计表列出的被歼敌军番号看,共歼敌建制单位2个团又5个营,包括美军3个营,韩军8个营,加在一起不过1个师的兵力,成建制的团只有2个(韩军)。这与战前预期存在差距。

此战之所以歼敌数量不多,主要是由于受敌情、我情和地形等条件制约,未能在战场上形成打较大规模歼灭战的态势。

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自身减员情况也值得注意,整个战役中,志愿军战斗减员共10721人,其中阵亡2954人,负伤7142人,失踪625人其他减员6235人,包括事故伤亡929人,逃亡1266人,掉队1030人。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相加,总减员16956人。
第一次战役42军为何打得最好?黄草岭阻击战:3万死磕9万敌人13天

据军委作战部统计,第一次战役参战6个军,减员最多的是在云山与美军第1骑兵师进行过直接较量的第39军,其次是在黄草岭地区艰苦阻击美军第 1 陆战师的第42军。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