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暮春:一首小诗,写出了十足耐品的韵味,不愧出自杨万里之手

作者:一号诗巷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总感觉还没有来得及尽情地享受春光,春天就即将离我们而去。

过百家渡四绝句之一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尽管有许多花以凋零的方式与春天作别,但依旧有许多生命趁着暮春的光景,在天地间拓开了一片新的盎然。

所以,无需哀叹,因为人间的暮春,也是无比美好的。

暮春:一首小诗,写出了十足耐品的韵味,不愧出自杨万里之手

前期读过了杨万里游春组诗中的一首,本期我们不妨再来品读其中的另外一首。

这首诗用短短28个字,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意境,让人越品越觉得有味。

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

宋· 杨万里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关于背景: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春,任零陵丞的杨万里出城踏春而写下此诗,以记录自己的所见与所闻。

非常喜欢杨万里这位诗人,因为他淡泊的情怀,也因为他迥异的诗才。

读杨万里的诗,就如品一杯清茶,就如沐一场清风,就如听一枕清泉,整个身心都是舒朗通透的。

而相信对于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也都再熟悉不过,所以关于他的一些生平信息,这里就不再做详细的介绍了,我们直接来看诗。

暮春:一首小诗,写出了十足耐品的韵味,不愧出自杨万里之手

首句从天气的角度下笔,并且还以间接的方式临摹出了一定的画面感:一晴一雨路乾湿;天气阴晴不定,所以脚下的道路也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春天的景色令人陶醉,但春天的风雨从来也是毫不吝啬;一个“雨”字简直成了春日天气的典型代表。

比如汪藻在他的《春日》中就有云: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比如陆游在他的《忆王孙》中也有云: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而在这首诗中,杨万里也是于第一时间就将春日的典型天气概括出来,让我们在“一晴一雨”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来自春天的饱满气息。

“路乾湿”紧紧呼应“一晴一雨”,对其做出进一步的补充。而我们刚才所说的“画面感”也是于此处被体现得更加具体。

也许大家也都发现了,杨万里的这首绝句有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在前二句之间运用了工整的对仗方式。

“半淡半浓山迭重”;眼前的春山连绵起伏,山色浓淡相宜。

首句写天气和路径,承句着重写物象“山”。

“半淡半浓”刻画出了山的颜色,当然也很自然地为画面晕染上了养眼的色彩。

在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中,最富有艺术特点的颜色并非是大红大紫,而是深浅有致,浓淡相宜的。

那么作者眼前的“山”就正好呈现出这种典型的艺术之美,所以随着“半淡半浓”的晕染,读者的视觉在被触动到的同时,读者的想象力也被激发出来。

仅有色彩还不够,作者又用“迭重”将山的轮廓予以刻画,从而让一种连绵起伏、错落有致的层次感出现于画面中。这样一来,我们眼前的山便显得更加清晰有形状,更加生动逼真。

暮春:一首小诗,写出了十足耐品的韵味,不愧出自杨万里之手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放眼望去,在远处的草丛中,吃草的牛儿漏出了脊背,而在稻田稀疏的地方,则有农人在那里劳作。

我们说杨万里的这首诗很美,而且还与众不同,就在于它能从视觉到心境,带给我们最舒适、最古朴的感受。

如果论及写作角度,后两句显然是从承句的“高处”空间,转回到“低处”空间,再次于更大范围上让整首诗的画面体现出错落感。

“见牛背”三个字不仅说明草的长势很旺,还紧承了前面的“远”字,将若隐若现的画面予以裁剪;作者的这种描写可谓对尺度拿捏得尤其到位,它与“春山”的“半淡半浓”有着同工之妙。

“新秧疏处有人踪”,这句以禾苗为背景底色,巧妙地在其中添入人物,又把一幅鲜活而恬静的田园画面展现出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远离闹市的那种纯朴之味,整个身心都是舒展无争的。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后两句虽然没有嗅觉方面的刻画,但却又无不散发着浓浓的青草香和泥土香,用“沁人心脾”来形容我们的阅读体验,貌似再合适不过。

一首简单的小诗,饱含无穷的韵味;那么从开篇到收尾的描写中,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对田园春光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在这些内容的背后所隐藏着的,便是作者那纯朴的形象与淡泊的情怀了。

暮春:一首小诗,写出了十足耐品的韵味,不愧出自杨万里之手

雨后春山浓淡色,风前芳草有无香;读完一首,味留唇齿。如果各位看官也喜欢此诗,不妨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足迹,或简评,或和诗,我们大家一起交流。

诗词为梦笔为马,将读写进行到底,做与众不同的自己;欢迎大家关注一号诗巷,有您相伴的日子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