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谡因丢失街亭被诸葛亮斩杀,就在诸葛亮起身时,却掉出一张纸条

作者:老李说历史

马谡因丢失街亭被诸葛亮斩杀,就在诸葛亮起身时,却掉出一张纸条。这张纸条上写着什么?为什么会让诸葛亮悲痛欲绝,大喊"刀下留人"?可惜马谡已经被处决,诸葛亮痛哭不已。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和阴谋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马谡因丢失街亭被诸葛亮斩杀,就在诸葛亮起身时,却掉出一张纸条

一、马谡身世与早年经历

话说当年,马谡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其父马良乃是汉末名将,曾随刘备征战江东,立下赫赫战功。马谡自幼就备受馆阁熏陶,天资过人,尤其善于兵法谋略,年纪尚小便已是文武双全的少年才俊。

年少有为的马谡自然引来了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乃是当世最杰出的军事家,他看中了马谡的过人才华,亲自将其收为门生,授以兵书军旅之道。马谡虚心好学,师从诸葛亮数载,很快就将兵法谋略学有所成,成为诸葛亮最得意的弟子。

后来,刘备携众南下巴蜀,马谡也随同前来,加入了蜀汉的军伍。在蜀汉建立初期,马谡屡立战功,尤其是在守卫汉中的战役中,他运筹帷幄,指挥有方,几次击退了曹魏大军的进攻,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诸葛亮看着这个日渐成熟的年轻将领,不禁对他寄予厚望,视如己出,打算日后将蜀汉的军权重任交予他打理。

就这样,马谡在诸葛亮的悉心教导下,从一个少年书生蜕变成了一名身经百战的军事家,成为蜀汉军中的佼佼者。他勇猛善战,运筹帷幄,屡建奇功,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和赏识。在蜀汉的将领中,马谡无疑是最受诸葛亮器重的一员,两人的师生情谊也日益加深。

二、街亭之役前的部署

公元228年,曹魏大军压境成都,诸葛亮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出征,直捣黄龙以图一决雌雄。在出征之前,诸葛亮对于这场战役可谓是精心部署,每一个细节都被他考虑周全。

首先是街亭这个地理位置,它位于祁山之麓,山高谷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街亭一旦被蜀军把持,就可以有效阻挡魏军沿祁山直逼汉中的进攻路线。因此,街亭对于蜀汉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意义,它是蜀军的后防,也是诸葛亮这次远征的退路。

马谡因丢失街亭被诸葛亮斩杀,就在诸葛亮起身时,却掉出一张纸条

出征前,诸葛亮亲自率领主力大军沿渭水而下,准备直扑曹魏大营。而街亭这个重镇,则由他的得力干将马谡率领一支精锐之师负责把守。马谡身经百战,勇猛善战,正是守卫街亭的不二人选。诸葛亮交代马谡,只需要固守街亭,为主力军拖延时间即可,决不可操之过急,轻易冒进。

诸葛亮原本的计划是这样的:他亲自率领主力大军直扑曹魏大营,一旦打开缺口,就可以切断魏军的后勤补给线,使之陷入绝境。与此同时,马谡就负责固守街亭,为主力军争取时间,绝不能让街亭失守。一旦街亭被魏军攻陷,蜀军就会陷入被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

可以说,街亭之役的胜负,直接关系到蜀汉的全局。诸葛亮对此次远征可谓是准备充分,部署周详。他将自己最信任的马谡安插在最关键的街亭要塞,足见他对马谡的器重有加。出征前,诸葛亮再三叮嘱马谡,务必要固守街亭,绝不可有任何闪失。

三、马谡意外失守街亭

按照诸葛亮的部署,马谡率领一支精锐之师固守街亭,本应是万无一失。可谁曾想,就在三天之后,街亭竟然被曹魏大军攻陷,马谡不得不率残部撤退。

当时,曹魏大军的主力正在与诸葛亮的蜀军主力对峙。曹魏大将司马懿留下一支轻骑兵团,绕过祁山直扑街亭。马谡原以为只是一支小股曹军前来骚扰,并未重视,仍在街亭内坚守。

谁知,曹军竟然使出了诡计,他们故意在街亭外虚张声势,制造出人多势众的假象。马谡上当受骗,率领大部分兵力出城迎战。曹军趁机放火焚烧街亭,马谡无家可归,只能节节败退。

消息很快传到诸葛亮的耳中,他震惊万分,街亭沦陷意味着蜀军的退路被切断,形势危在旦夕。诸葛亮不得不放弃原定计划,临时调兵遣将,设法增援马谡。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马谡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率领残部退至祁山,本可以凭借地利占据有利形势,却不知何故贸然离开,继续向后撤退。很快,曹军的主力就追了上来,将马谡的部队彻底击溃。

马谡带着残余的士卒仓皇逃回成都,诸葛亮见状大怒,当即将马谡拿下,按军纪处以极刑。马谡本是诸葛亮的得意门生,两人师生情深,可是这一次马谡的失误实在是太过严重,导致蜀汉遭受重创,诸葛亮不得不狠下心来,维护军纪。

马谡因丢失街亭被诸葛亮斩杀,就在诸葛亮起身时,却掉出一张纸条

就这样,马谡因为一时疏忽大意,导致街亭失守,蜀军元气大伤。这对于蜀汉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创,士气一落千丈。而马谡本人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令人扼腕叹息。

四、诸葛亮被迫处死马谡

马谡失守街亭,给蜀汉军队带来了沉重打击。然而,诸葛亮却不得不狠下心来,按照军纪处死了这位昔日的得意门生。

当时蜀国的政局十分混乱,存在着两大派系的对立。一派是随刘备南下的旧部,另一派则是蜀地本土的一些世家大族。马谡和诸葛亮都属于刘备的旧部,在蜀地本族人眼中,他们不过是些外来的"客人"。

街亭之役的失利,无疑加剧了两派之间的矛盾。本土派系对马谡的失误暗自窃喜,认为这是刘备旧部的无能所致。他们虎视眈眈,等待着诸葛亮会如何处置马谡这个首领。

诸葛亮深知,如果这个时候他宽恕马谡,必将引起本土派系的不满,进而导致内乱四起。为了维护军心,他不得不狠下心来,按照军纪处死马谡以稳住军心。

其实诸葛亮对马谡是怀有深深的师生之谊的。马谡自幼便是他亲自提拔重用的得意门生,两人的感情自不用说。可是眼下形势危急,蜀汉正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诸葛亮不得不为了大局考虑,狠心处死马谡以示军纪。

当马谡被捕入狱时,诸葛亮特意前去看望。两人相见,诸葛亮语重心长地说:"马谡啊,你我师生情深,我原本是打算将蜀汉的军权重任交予你的。可你这一失误,却酿成了如此大祸..."

马谡因丢失街亭被诸葛亮斩杀,就在诸葛亮起身时,却掉出一张纸条

马谡低头不语,诸葛亮继续说:"我知道你平日勤恳好学,这一次只是一时疏忽大意。可是军纪如山,我不能因为你是我的弟子就予以宽恕。为了蜀汉的大局,我只能......唉..."

诸葛亮说到这里,眼眶不禁湿润了。马谡见状,连忙安慰道:"师父,弟子明白。蜀汉的前途才是最重要的,弟子做错了事,该受的罪也在所难免。"

结尾

就这样,诸葛亮咬牙下令,将马谡处以绞刑。马谡临终前,还不忘叮嘱诸葛亮:"师父,蜀汉的大业还需您继续坚持下去,弟子虽死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