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锐见|她有300万粉丝,被网暴到想轻生:谁来撑腰?

作者:南京新闻

一个全网300万粉丝的网红,遭遇网暴一度动了轻生的念头。

这位网红是南京大学研究生,网名“琪琪琪有此理”。她遭遇的网暴,从去年1月一张被网友P丑的图开始。琪琪告诉记者,网上有人发帖“骂我是P图怪,后续引发的开贴和跟帖加起来有几千层楼,冲上了一些平台的热榜。后来还有人造谣我骗助学金,网暴威胁同学,有不正当男女关系,支持我的人也被骂。那时我真的觉得很绝望、很不公平。我没有做错任何事,也没有对不起任何人,为什么要这样诋毁我?我一度想,自残或者自杀,是不是这些谩骂就会停止?”

锐见|她有300万粉丝,被网暴到想轻生:谁来撑腰?

▲琪琪照片

网暴:防不胜防的网络“毒瘤”

琪琪认为,网暴就是很多人在网上对一个人的欺凌。她的切身感受,符合国家网信办给出的概念。网络暴力信息,是指通过网络对个人集中发布的,侮辱谩骂、造谣诽谤、侵犯隐私,以及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道德绑架、贬低歧视、恶意揣测等违法和不良信息。

为啥琪琪会莫名其妙躺枪?她的律师王纯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嫉妒心理作祟。二是为了流量。因为琪琪是有一定粉丝量的网络博主,部分网友通过辱骂、造谣,给自己带来流量。三是跟风。很多网友被网上一些断章取义的内容带偏了。

网暴裹挟的巨大流量,很多是不明真相或缺乏独立判断力的网友带来的。例如,最初P丑图污蔑琪琪的网友,在其他网友指出“原图发在学校公众号上,这张是被P丑的”之后辩称,自己发的就是原图,学校公众号发布的图片是琪琪一手遮天,后来换的图。稍微有点公众号运营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当时,已经发布的推文,图片是无法更换的,但仍有很多网友不明就里,相信了这种说辞。此时,情绪主导一切,事实不再是评判的标准,网络的匿名性和法不责众的思维,也让他们无所顾忌。

网红法学教授罗翔认为:“如果极端意见集中于某个个体,就很容易演变成对他(她)的网络处刑。”

琪琪的遭遇并非个案,而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网暴现象的缩影。在大量案例中,网络暴力致使部分当事人“社会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杀,严重扰乱网络秩序、破坏网络生态,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锐见|她有300万粉丝,被网暴到想轻生:谁来撑腰?

琪琪的选择:维权道阻且长,绝不后退

面对网暴,琪琪选择积极维权。

她说:“我可能走得很慢,但我绝不后退!”

自去年1月侵权事件发生后,她收集了相关证据,对侵犯她肖像、名誉权的两名知乎用户、一名网络博主、一名公众号运营者提起诉讼。四场官司中,目前两场已维权成功,一场正等待判决,另一场等待开庭。

去年7月27日,经法院主持调解,琪琪获得了一名网暴者的道歉,对方在微博、小红书、知乎、哔哩哔哩账号上发布的道歉声明,保留20天。琪琪在自己的账号中宣告维权初步成功。

锐见|她有300万粉丝,被网暴到想轻生:谁来撑腰?

▲琪琪于2023年8月10日发布的维权成功视频截图

其实,琪琪的维权之路并不平坦。

面对网暴,上万元的诉讼费对于普通人来说,门槛无疑是很高的,而最大的困难在于心理压力。琪琪说,那段时间她很崩溃,根本就没有勇气点开那些链接,所有取证都是律师完成的。

造谣一张嘴,维权跑断腿,光是找被告就费了很大功夫。在有些平台,只要一个手机号码就可以注册账号,平台出于保护用户隐私的考虑,不会单凭律师函就配合。只有把平台告上法院,然后法院出具调查令,再通过运营商找到手机号码机主的信息。在琪琪的案子中,带头造谣的两个网友不是江苏的,律师分别跑到两个省的运营商那里,才调取到被告的真实信息。

此外,在立法层面,大陆还没有专门针对网络暴力的完善的法律框架,因此,琪琪只能依据《民法典》等现有法律,对侵犯肖像权和名誉权发起诉讼。

前面的两起案件维权成功后,琪琪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支持她。她认为,普通人应对网络暴力的关键在于内心是否强大,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法律的强有力支撑。

锐见|她有300万粉丝,被网暴到想轻生:谁来撑腰?

多措并举, 对网暴亮剑

受害人依法积极维权,是打击、制止网暴的重要途径,而国家依法严厉打击网暴违法犯罪,用综合治理的手段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则更带有“治本”的作用和意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止一位人大代表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法》,建议参照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的做法,对从事网络暴力的犯罪行为在法定量刑幅度内从重处罚,形成更有力的威慑。

针对网络暴力受害者维权难问题,去年9月25日,“两高一院”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公安机关协助取证的法律规定。该意见吸收借鉴杭州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件自诉转公诉的经验做法,明确规定:“对于网络侮辱、诽谤行为,被害人提起自诉,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有关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网络平台是信息安全的“守门员”,平台该如何建立保护机制?琪琪认为,一键防护模式能过滤掉一些恶评,不让自己看到这些内容,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网暴信息仍然存在,也不能惩罚侵权人,就没办法阻止谣言的产生。不少平台设置了一键举报功能,有的平台反应快速,用户举报后,这些信息很快被隐藏;而有的平台则慢半拍,举报几天后可能帖子还在。她希望某些平台对于举报信息的处理能更高效一些。

律师王纯希望平台完善对受害人的保护机制,把网络用户实名的程度再提高一些。“如果能有机制让平台在律师调查取证时直接提供网暴者的真实信息,不一定需要法院出具调查令,对于受害人维权将会更便捷,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王纯说,“网络实名制很有必要。我们无法纠正别人的思想,但实名化之后,网友发贴前会考虑,如果发表侵权言论会被起诉、要承担赔偿责任,那就会去考量做这件事的成本。另外,加大网络暴力的处罚力度,可以有效地震慑侵权人。”

中央网信办2022年11月2日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中规定,网站平台对于明确为网暴信息的应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置。向用户提供针对网暴信息的一键取证等功能,方便当事人快速收集证据。重点网站平台要将用户公共空间发布的评论在本人账号主页进行公开集纳展示,强化公众监督。

锐见|她有300万粉丝,被网暴到想轻生:谁来撑腰?

网络暴力涉及的群体数量多,治理成本高,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法学系主任、副教授何静认为,立法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借助科技力量,例如,与大的门户网站、科技公司加强合作。除了司法和行政管理,还应进行综合治理,媒体通过警示性案例加以引导、震慑,网民提高法治观念等,都很重要。何静建议建立一个专门治理网络暴力的协调机制,如果事态严重,可以协调多个部门,发挥预警作用,让公安机关可以适时介入。

最高人民法院今年发布的2023年工作报告指出,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按键杀人、按键伤人”者必将难逃法网!

撰稿:林曦,田智雄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张力伟

主编:汪勤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