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銳見|她有300萬粉絲,被網暴到想輕生:誰來撐腰?

作者:南京新聞

一個全網300萬粉絲的網紅,遭遇網暴一度動了輕生的念頭。

這位網紅是南京大學研究所學生,網名“琪琪琪有此理”。她遭遇的網暴,從去年1月一張被網友P醜的圖開始。琪琪告訴記者,網上有人發帖“罵我是P圖怪,後續引發的開貼和跟帖加起來有幾千層樓,沖上了一些平台的熱榜。後來還有人造謠我騙助學金,網暴威脅同學,有不正當男女關系,支援我的人也被罵。那時我真的覺得很絕望、很不公平。我沒有做錯任何事,也沒有對不起任何人,為什麼要這樣诋毀我?我一度想,自殘或者自殺,是不是這些謾罵就會停止?”

銳見|她有300萬粉絲,被網暴到想輕生:誰來撐腰?

▲琪琪照片

網暴:防不勝防的網絡“毒瘤”

琪琪認為,網暴就是很多人在網上對一個人的欺淩。她的切身感受,符合國家網信辦給出的概念。網絡暴力資訊,是指通過網絡對個人集中釋出的,侮辱謾罵、造謠诽謗、侵犯隐私,以及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的道德綁架、貶低歧視、惡意揣測等違法和不良資訊。

為啥琪琪會莫名其妙躺槍?她的律師王純認為有三個原因。一是嫉妒心理作祟。二是為了流量。因為琪琪是有一定粉絲量的網絡部落客,部分網友通過辱罵、造謠,給自己帶來流量。三是跟風。很多網友被網上一些斷章取義的内容帶偏了。

網暴裹挾的巨大流量,很多是不明真相或缺乏獨立判斷力的網友帶來的。例如,最初P醜圖污蔑琪琪的網友,在其他網友指出“原圖發在學校公衆号上,這張是被P醜的”之後辯稱,自己發的就是原圖,學校公衆号釋出的圖檔是琪琪一手遮天,後來換的圖。稍微有點公衆号營運常識的人都知道,在當時,已經釋出的推文,圖檔是無法更換的,但仍有很多網友不明就裡,相信了這種說辭。此時,情緒主導一切,事實不再是評判的标準,網絡的匿名性和法不責衆的思維,也讓他們無所顧忌。

網紅法學教授羅翔認為:“如果極端意見集中于某個個體,就很容易演變成對他(她)的網絡處刑。”

琪琪的遭遇并非個案,而是近年來屢屢發生的網暴現象的縮影。在大量案例中,網絡暴力緻使部分當事人“社會性死亡”,甚至精神失常、自殺,嚴重擾亂網絡秩序、破壞網絡生态,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銳見|她有300萬粉絲,被網暴到想輕生:誰來撐腰?

琪琪的選擇:維權道阻且長,絕不後退

面對網暴,琪琪選擇積極維權。

她說:“我可能走得很慢,但我絕不後退!”

自去年1月侵權事件發生後,她收集了相關證據,對侵犯她肖像、名譽權的兩名知乎使用者、一名網絡部落客、一名公衆号營運者提起訴訟。四場官司中,目前兩場已維權成功,一場正等待判決,另一場等待開庭。

去年7月27日,經法院主持調解,琪琪獲得了一名網暴者的道歉,對方在微網誌、小紅書、知乎、哔哩哔哩賬号上釋出的道歉聲明,保留20天。琪琪在自己的賬号中宣告維權初步成功。

銳見|她有300萬粉絲,被網暴到想輕生:誰來撐腰?

▲琪琪于2023年8月10日釋出的維權成功視訊截圖

其實,琪琪的維權之路并不平坦。

面對網暴,上萬元的訴訟費對于普通人來說,門檻無疑是很高的,而最大的困難在于心理壓力。琪琪說,那段時間她很崩潰,根本就沒有勇氣點開那些連結,所有驗證都是律師完成的。

造謠一張嘴,維權跑斷腿,光是找被告就費了很大功夫。在有些平台,隻要一個手機号碼就可以新增賬號,平台出于保護使用者隐私的考慮,不會單憑律師函就配合。隻有把平台告上法院,然後法院出具調查令,再通過營運商找到手機号碼機主的資訊。在琪琪的案子中,帶頭造謠的兩個網友不是江蘇的,律師分别跑到兩個省的營運商那裡,才調取到被告的真實資訊。

此外,在立法層面,大陸還沒有專門針對網絡暴力的完善的法律架構,是以,琪琪隻能依據《民法典》等現有法律,對侵犯肖像權和名譽權發起訴訟。

前面的兩起案件維權成功後,琪琪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在支援她。她認為,普通人應對網絡暴力的關鍵在于内心是否強大,當然,這有個前提,就是法律的強有力支撐。

銳見|她有300萬粉絲,被網暴到想輕生:誰來撐腰?

多措并舉, 對網暴亮劍

受害人依法積極維權,是打擊、制止網暴的重要途徑,而國家依法嚴厲打擊網暴違法犯罪,用綜合治理的手段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則更帶有“治本”的作用和意義。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止一位人大代表建議制定《反網絡暴力法》,建議參照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等刑事案件的做法,對從事網絡暴力的犯罪行為在法定量刑幅度内從重處罰,形成更有力的威懾。

針對網絡暴力受害者維權難問題,去年9月25日,“兩高一院”聯合釋出《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落實公安機關協助驗證的法律規定。該意見吸收借鑒杭州女子取快遞被诽謗案件自訴轉公訴的經驗做法,明确規定:“對于網絡侮辱、诽謗行為,被害人提起自訴,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有關行為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應當将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網絡平台是資訊安全的“守門員”,平台該如何建立保護機制?琪琪認為,一鍵防護模式能過濾掉一些惡評,不讓自己看到這些内容,雖然有一定程度的保護,但是網暴資訊仍然存在,也不能懲罰侵權人,就沒辦法阻止謠言的産生。不少平台設定了一鍵舉報功能,有的平台反應快速,使用者舉報後,這些資訊很快被隐藏;而有的平台則慢半拍,舉報幾天後可能文章還在。她希望某些平台對于舉報資訊的處理能更高效一些。

律師王純希望平台完善對受害人的保護機制,把網絡使用者實名的程度再提高一些。“如果能有機制讓平台在律師調查驗證時直接提供網暴者的真實資訊,不一定需要法院出具調查令,對于受害人維權将會更便捷,能夠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王純說,“網絡實名制很有必要。我們無法糾正别人的思想,但實名化之後,網友發貼前會考慮,如果發表侵權言論會被起訴、要承擔賠償責任,那就會去考量做這件事的成本。另外,加大網絡暴力的處罰力度,可以有效地震懾侵權人。”

中央網信辦2022年11月2日印發的《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中規定,網站平台對于明确為網暴資訊的應在第一時間予以處置。向使用者提供針對網暴資訊的一鍵驗證等功能,友善當事人快速收集證據。重點網站平台要将使用者公共空間釋出的評論在本人賬号首頁進行公開集納展示,強化公衆監督。

銳見|她有300萬粉絲,被網暴到想輕生:誰來撐腰?

網絡暴力涉及的群體數量多,治理成本高,南京工業大學法政學院法學系主任、副教授何靜認為,立法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借助科技力量,例如,與大的門戶網站、科技公司加強合作。除了司法和行政管理,還應進行綜合治理,媒體通過警示性案例加以引導、震懾,網民提高法治觀念等,都很重要。何靜建議建立一個專門治理網絡暴力的協調機制,如果事态嚴重,可以協調多個部門,發揮預警作用,讓公安機關可以适時介入。

最高人民法院今年釋出的2023年工作報告指出,公權力要為受害者撐腰,網暴行為必須付出代價。這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按鍵殺人、按鍵傷人”者必将難逃法網!

撰稿:林曦,田智雄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張力偉

主編:汪勤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