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隧道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正在深圳举行,主题为“隧道让生活更美好”。当前,全球隧道和地下工程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如何?深圳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隧道建设有何突出亮点,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未来,深圳该如何在隧道建设方面继续发力?

深圳卫视《晚间报道》栏目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进行解读。

视频加载中...

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在深开幕

展览规模与参会人数均创新高

本次大会为期7天,共设置17个主要议题,安排40场专题技术会议和近200场学术报告,线下展览面积达两万平方米。

据了解,此次也是历届展览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届大会。本届大会有超过79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单位到场参加,吸引了来自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成员国3000多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其中外国专家超过1000人。

隧道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大会还组织与会嘉宾参观深中通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穗莞深城际前皇段区间工程、深圳前海国际枢纽中心项目、明珠湾区跨江通道工程等6项深圳代表性的隧道工程。

隧道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具备怎样的典型性?陈湘生认为,该隧道有多重难点:

水压大,相当于在70米深的水下作业,对防水要求很高;

深江铁路下穿密集旧城区,控制不好可能会形成地面坍塌;

隧道结构如果不考虑海水侵蚀,全寿命周期100年很难实现;

由于隧道为大断面大直径,如果安全风险和水文地质工程调查不清楚,容易导致灾变性事故。

“所以,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的典型在于,建设过程中突破了诸多建设难题,满足运营的安全。”陈湘生说道。

大陆隧道工程全球最多

机械技术全球领先

时隔34年,中国第二次举办世界隧道大会,说明大陆隧道工程和技术怎样的进步和国际地位呢?

陈湘生表示,中国内地已建成的公路隧道超过27000公里,铁路隧道超过了23000公里。无论是难度、长度、科学性,都显示了大陆在这个领域的进步,其中标志性工程有秦岭隧道、胶州湾海底隧道,这些风险最大、难度最大的工程,都被技术专家们逐一攻克,说明大陆作为隧道大国正在崛起。

隧道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陈湘生说,“大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在近2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过去单一地下空间到现在连片开发地下空间,一体化解决城市立体空间问题,带动了地下空间高效集约利用。大陆隧道工程在全球不但是数量最多,而且技术越来越先进。”

隧道连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让出行更加便捷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本届大会主题:“隧道让生活更美好”?陈湘生认为,大陆地形地貌非常复杂,要想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铁网、公路网离不开隧道,例如过去翻秦岭可能要经过十几个小时,隧道修成以后约一个小时就可以了。通过隧道让出行时间缩短,这就是隧道工程为人类生活带来更美好的前景和感受。

隧道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深圳:累计建成隧道总里程超过1300公里

多年来,深圳一直高度重视隧道和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建设,不断加强隧道工程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发展。目前,深圳累计建成隧道总里程超过1300公里,其中地铁总里程达567公里,地铁线网密度居中国城市的首位。

隧道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深圳在海底隧道、地下车站、盾构施工等领域取得一批全球领先的技术成果。例如:即将于今年建成通车的深中通道,是一项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深圳首条海底隧道“妈湾跨海通道”,则是中国国内最大直径的越海盾构隧道;深圳立体交通枢纽“滨海大道下沉改造工程”等。

隧道建设技术的不断突破、迭代,大大提升了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深圳填海区隧道建设及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作出引领性探索

目前,深圳已累计建成隧道总里程超过1300公里,在哪些方面助推了隧道技术的发展呢?

隧道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陈湘生分享,深圳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在全国是最复杂的地方,被称为“地质博物馆”。所以团队采用了新技术,例如进行多次扰动土力学性能研究,用小竖井开挖,再用门式梁把隧道拉住,把地铁控制区土地进行了集约利用,为国家做了引领性研究,也是国际上领先技术。

深圳隧道工程在管理及人文建设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除了填海区,其他地区的隧道建设还面临着哪些难题,取得了怎样的突破?

陈湘生说,深圳是滨海城市,填海过程中会遇到风化花岗岩、突变地层、岩石、土、沙等,在这种混合地层建造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和建隧道是全球最难之一,但深圳解决了变形控制难问题,解决了下穿既有高层建筑问题,解决了穿越密集城市建筑区、敏感区、河流、地铁等世界性难题,这方面的技术、理论、工艺、施工的突破都是全球领先地位,多个项目先后获得了国际隧协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隧道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下一步,深圳该如何在隧道建设和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继续探索?

陈湘生建议:“虽然大陆是隧道大国,但是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对工程质量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应向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同时在土地集约利用和车站一体化方面,如何既让城市轨道交通更加便捷,又让老百姓更加舒适,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他认为,在体现人文方面,国外很多案例也是非常值得大陆学习的。

晚间观察:作为国际顶尖的行业大会,世界隧道大会需提前三年由会员国申请,再由全体会员国投票产生,可见其份量之重。三年前,深圳经过推选成为本届大会的举办城市,也足以证明了自身的实力。而这三年来,深圳陆续又有一批隧道新技术、新成果展现,同时为国际同行搭起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共同为生活的美好注入强劲的推动力。

主笔:杜一凡

主编:吕毓斌 杨烨

记者:李健 杜一凡 刘美佳 赵霞

编辑:王海苹

继续阅读